"福祿娃"的拼圖人生(中)

【每月4、14、24日更新】

楊世一:男,八零後,"睿萌星"中國體驗式教育聯合創始人

"福祿娃":做兒童戶外活動領隊的專屬花名

參軍入伍,是楊世一兒時的夢想。兩年軍營生活不僅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還讓他的身體得到了鍛鍊、思想得到了洗滌、意志得到了磨鍊。在那裡,他從一個懵懂少年迅速成長為一個經受過身心雕琢的青年,個性中嵌入了更強的韌性和責任心。

從部隊復員後,愛子心切的父母立刻幫兒子聯繫了一份國營賓館的工作。他們覺得國企是鐵飯碗,工作不累、旱澇保收。他覺得聽父母的準沒錯,就開開心心地上班去了。

第一個崗位是總務處,兼做電工、木工、水暖工。說起來內容很多,但工作量並不大。加上他心靈手巧,上手快,即使有活幾分鐘就能搞定。大把的空閒時間無事可做,只好每天跟著老師傅一起捂蛐蛐、揉核桃、下象棋、打撲克,要不就泡杯茶看報紙、看電視打發時間。

20出頭的小夥子哪能長時間耐得住寂寞,看到前臺的工作光鮮亮麗,他感覺自己長得挺帥,又愛聊天,就申請調到前臺做服務員。新崗位並不輕鬆,需要值夜班,還要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凡經他手的業務無不井井有條。

然而幾年下來,楊世一的工作總有些磕磕絆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倔強的脾氣。賓館是服務性行業,形形色色的客人中不免有些會對服務員吆三喝四或吹毛求疵,而自尊心、原則性都極強的他每到這個時候總是壓不住火。開始熟悉的領導還能幫著處理,後來老領導調走了,他的日子越發難過起來。

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辭職,想自己出去闖闖。新婚妻子首先被說服,父母心裡不高興,也知道兒大不由娘。於是在那年炎熱的夏天,他離開了工作五年的國企。

楊世一一直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可自己喜歡什麼?又能做什麼?這兩個深奧哲學問題始終困擾著他。一時想不明白,就索性先申請自己熟悉的崗位。他琢磨自己能說會道,還有多年前臺接待經歷,覺得與銷售工作非常類似,於是開始在網上廣投簡歷。

過了幾天他就接到了面試通知,到了地點一看是個大會場,裡面坐著好幾十人。原來這是一個求職網站組織的集中面試,現場有多家公司同時招聘。網站工作人員的簡要介紹結束後,求職者開始分別面試,他卻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然後問那位宣講者:"你們公司缺人嗎?"楊世一就這樣謀到了他的第二份工作。雖然只是臨時起意,但他直覺自己完全能夠勝任。

他進入狀態特別快,也很用心。公司裡他總是最早到,最晚走。從下載求職者簡歷到電話溝通,從聯繫面試到入職跟蹤,每天都忙碌不停。他的成功率也非常高,第一個月就幫41人找到了工作,並且連續三個月霸佔了全公司業績榜的第1名,比很多老員工的收入都高。為此,公司還下調了新員工的提成金額。不過,他當時幹得正帶勁,根本沒多想。他說:"我當時覺得幫助別人找工作是件很神聖的事,頭戴光環,覺得自己好了不起!"

但是事情的發展遠遠出乎楊世一的預料。當無意之間瞭解到那位平時工作輕鬆自在且業務能力平平的上司,比自己的工資高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時,他開始對公司的分配製度產生不滿。當他被調動到市場部,而那裡的提成只有原來的百分之一時,他無論如何都無法說服自己繼續留在這裡了。

雖然在這個類似於"獵頭"的公司裡只做了一年半,但他對求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他總結的經驗是:盲目地"海投"簡歷或一時興起地應聘,很難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出手之前一定要首先明確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瞭解工作時間、地點和薪酬,還要儘可能找部門負責人直接面試。這樣應聘的成功率和工作的滿意度都會大大提高。

如果說楊世一前兩次都是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這一次他打算順著自己的興趣,聽從自己的內心。

因為缺乏同齡玩伴,他在童年和少年時期經常與家附近的體育師範大學和電影學院的大學生一起度過。他喜歡站在場地旁看他們打籃球,幫他們撿網球。而他們也喜歡這個機靈又好動的男孩,經常請他吃飯,還帶他到自己的宿舍參觀。這種被年長者平等相處、關愛有加的經歷在他心裡埋下的小小的種子,這個時候開始悄悄萌芽了。

再次打開求職網站,楊世一第一個想到的是去歡樂谷扮小丑、玩偶,或者開遊樂設備,不僅自己開心,還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那裡離家實在太遠,他在地圖上比劃半天,最終還是放棄了。順著這個思路,下一個目標就是動物園,可招聘的職位都要求持有上崗證或工作經驗。接著,他就想到了海洋館。

面試的時候總監問他想幹什麼,他指著海豚和海豹的大幅宣傳圖片問:"你們缺不缺和動物一起表演的演員?"後來他知道這個崗位就是"馴養師"。於是一個半小時後,楊世一在海洋館的動物部上崗了。

開始,他每天的工作只是擦地、擦籠子,去冷庫搬魚、化魚、稱重。雖然不能跟動物親密接觸,但他說:"我可以離海獅很近,海豚就在我腳下游泳,我還可以拿玩具跟它們玩。我覺得特別開心,達到巔峰了!"

沒過多久,主管看他形象、氣質和普通話都不錯,就讓他開始學習主持。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很多老師傅刷了三年桶才剛可以碰觸動物。憑著從小培養的認真而專注的習慣,憑著在求職網站經常在大場合演講的經歷,他進步神速。入職的第三個月,他開始主持整場活動。到第五個月時,已經可以腰間掛著裝魚的小桶帶海獅一起表演了。

那時候他每天下班前最喜歡的工作就是揹著氣瓶潛水查看水池,把遊客誤扔進去的東西撿出來。他笑眼彎彎地說:"我喜歡和所有動物在池子裡一起游來游去。這時候海豚會過來蹭我的身體,衝我點頭,看著我笑。我好像在夢境中一樣。"

在海洋館的經歷也不都是掌聲和笑臉。這裡的工作很辛苦,大部分都是繁重的體力活。不僅全年無休,每到節假日還要增加表演場次。楊世一說:"春節期間,我每天要帶著動物做六場表演,動物都累得夠嗆,人就更別提了。"在那裡的第一年,他就得了腰肌勞損,到現在都沒調理好。除此以外,這份工作還有一定危險性。有一次表演失誤,他被海豚從水裡頂起來的時候身體失去了平衡,差點從兩三米的高空摔到硬硬的岸上。

辛苦和危險並沒有影響他的幹勁和熱情,但讓他難以接受的是:一隻又一隻動物的死亡。說到這裡,他的語調沉重起來:"內陸海洋館的海水都是人工勾兌的,因為沒有自淨能力,很容易滋生細菌病毒。為了防止海豚和海豹生病,我們每天都要把各種藥物塞到魚肚子裡再餵給它們吃。可即便如此,它們還是很容易得腸胃炎或其它疾病。"

這時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女兒,對鮮活的生命更加珍視。每當有動物死去,他總是企圖用身體的勞累和時間的流逝掩蓋、忘卻悲傷,但孤獨和迷茫的情緒卻越積越多,難以排遣。他沒法接受昨天還衝自己咧嘴笑的海豚,今天就被切成了肉段。

在海洋館工作的兩年半里,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對這樣的痛苦,又實在不想變得和其他人一樣淡漠而麻木。思來想去、猶豫再三,雖然不捨,但他還是辭了職。

之後,憑藉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楊世一在朋友的潛水俱樂部做了兩年多的潛水教練。日常工作是授課和招生,有時也帶學生出國潛水。可是在北京,潛水愛好者十分有限,於是在業餘時間,他開始到一家經營青少年戶外拓展活動的公司做兼職領隊。

多年來迷迷茫茫卻看不清的目標逐漸露出了端倪,一直尋尋覓覓卻找不到的方向逐漸現出了微光。楊世一終於找到了人生拼圖中最關鍵的一塊,雖然他當時還不自知。

一次活動結束後,老闆分配他給組裡的八個孩子寫點評。這是他第一次承擔這個任務,心想一定不能"掉鏈子"。從下午五點活動結束開始構思,直到凌晨二點半他才交稿。從個人能力到團隊表現,從原因分析到家教建議,他給每個孩子都洋洋灑灑寫了七、八百字。當把這些評語發給老闆和家長時,所有人都難以想象他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孩子的問題看得這麼精準、分析得這麼透徹。

從那次之後,他發現自己做這個工作不僅開心,每每得到孩子和家長的認可,還會有很強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沒過多久,楊世一正式加入這家企業。因為勤奮努力且業績出色,入職兩個月後他就成為北京分公司代理負責人,五個月時即獲得正式任命。

他又找到了工作的激情。做活動策劃、外出宣講、帶團做領隊、招聘培訓、寫點評,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他感覺特別開心舒暢。公司的發展也開上了快車道,不僅在全國的主要城市都開設了分部,還找到了"風投",成功實現了融資。

資金寬裕了,他本以為公司會設計更多高質量的活動,招攬、培訓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然而投資人卻希望通過迅速提高市場佔有率,早日形成規模效益。此時,他的期望和思路與公司的發展策略產生了本質的衝突。

他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總想把工作做到最好。可是往往剛培訓好的新人就被派到其他城市。沒辦法,他只好凡事親歷親為。可時間久了,不僅自己疲憊至極,甚至好幾個月都見不到女兒醒著的樣子。即便如此,活動的質量還是因為人員不足逐漸下降。孩子和家長的不良反饋讓他越來越感到不安,卻也無能為力。

雖然心裡的不滿越積越多,對孩子們的喜愛和對工作的熱情仍然讓楊世一堅持著,直到"獎金事件"。暑假結束後的獎金是日夜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