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低品位影响了隋王朝的寿限

隋文帝杨坚,一个贵公子,一步步地登上皇位,使长期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一。而且,在初期的统治中,政清治明。

隋朝建立后,杨坚构建的政治、法律、经济体制,承上启下,影响深远,对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转起了一定的作用。

杨坚的低品位影响了隋王朝的寿限

由此可见,隋文帝也算得上一个牛人。

但是,他的一些恶劣习性最终危及了他费心谋得、苦心经营、竭力维系的隋朝江山,使隋朝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不能不说是隋文帝的悲哀。

底气不足,猜忌元老功臣。杨坚的皇位并不是继承得到的,而是篡夺北周宇文氏的,所以他很担心臣子仿效他,篡夺自己的皇位。

因此,他对文武大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时时留意他们的言行,甚至疑神疑鬼,弄得朝野人心惶惶。

虞庆则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所以很为杨坚赏识。隋文帝代周后,任命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是群臣中的第三号人物。后来,虞庆则升任尚书右仆射,颇受杨坚信任。

杨坚的低品位影响了隋王朝的寿限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贵州(今广西桂林)人李代贤反叛,朝中无人愿意出征讨伐。对此,杨坚很不高兴,怀疑朝臣们对自己不够忠心。

于是,他便指名要虞庆则去。虞庆则听命而去,成功地平定了李代贤的叛乱,完成了使命。

在凯旋回师的路上,虞庆则指着一个地方,自信地说:如果,这里安排个得力的人把守,只要有足够的粮饷,便难以攻破。

作为一名将领,关注各处的地理地势、山川物象本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当有人把虞庆则的话密告给杨坚后,引起了他的疑虑、不安。同时,他又想起了虞庆则出征前,虞庆则的内弟(因和虞庆则的小妾私通,而仇视虞庆则)曾跟他说过:虞庆则不愿意领兵出征。

隋文帝把前前后后的事这么一联系,认为虞庆则有谋反的野心。于是,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毅然决然地杀了虞庆则。

高颎,也是杨坚的一名得力助手。他君临天下以后,高颎被委以尚书右仆射兼纳言的重任,位冠群臣。

隋文帝的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多出自高颎。

剿灭陈国,统一天下时,虽说晋王杨广为总统帅,但高颎为杨广的长史,主持各种军务。征伐北方的突厥人时,高颎是最高指挥官。

杨坚的低品位影响了隋王朝的寿限

可以说,高颎为了隋文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隋文帝对他颇为器重。

后来,当杨坚对皇太子杨勇日渐不满,欲另立晋王杨广为储君时,高颎劝阻他不要废长立少,说这样做有违礼仪,还容易引起朝野动荡。

其实,高颎这样说的目的,是不想让刚刚建立的隋朝,因太子废立而引发事端,影响政权的稳定。

杨坚的低品位影响了隋王朝的寿限

可隋文帝不是这么想的,而是这么认为的:杨勇的女儿是高颎的儿媳,高颎为了自己的女儿、女婿,而反对自己,可能另有图谋。于是,隋文帝褫夺了高颎的官爵,将其贬为平民。

这样,又一名忠臣因为隋文帝的猜疑而被解甲归田。还好,保住了老命。

喜怒无常,随意惩戒杀戮。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隋文帝滥用刑罚,动辄取人性命。

在宫殿里,他放了很多棍棒,看着谁不顺眼,便予以杖责。有时,一天下来,会有数人被责打。

有些大臣上书说,朝堂不是杀人的地方,殿廷也非杖罚的地方。迫于舆论压力,隋文帝下令撤去棍棒,再想打人时便用鞭子。但鞭子实在不过隐,便又用起了棍棒。

一次,他又喝令杖责触犯了他的人。兵部侍郎冯基百般劝谏,杨坚就是不听,终于将那人打死了。过了一会儿,他的火气渐消后,觉得那人罪不至死,便训斥朝臣们不坚持劝谏、不及时阻止。

也许这就是封建帝王的权威,自己打死了人,却怨别人没有及时劝住自己。

有时,他看到个别武士服饰不整齐,就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不尊重。斥责御史为什么不弹劾,随即把御史斩首了。谏议大夫毛思祖行使职权,出来劝谏,也被杀了头。

杨坚的低品位影响了隋王朝的寿限

像这样,随意、任性地诛杀官吏之事,经常发生。因此,朝中百官人人自危,深恐哪天不小心得罪了皇帝,落得个被杀头的危险。

品性低劣,难以行稳致远。隋文帝之所以如此猜疑,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

他不相信人,也不看重文化,却信奉鬼神。无论哪路神仙,他都虔信、礼敬。特别是对佛教,异常拜服。他广建佛塔、寺院,使佛教风靡全国。

《隋书·文帝纪》记载:隋文帝"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隋文帝虽有雄才大略,但性好猜忌。夺人政权,待自己获得政权后,怕他人仿效自己。因此,对追随他谋取天下的功臣、将领,始终放心不下。

一旦自己有了某种念头、某个猜想,不论是谁,即刻付诸行动。或罢去职位,或投入牢狱,或置之死地……

宁可错杀,也要让自己舒服!于是乎,大隋的江山渐入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