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全世界範圍內有2000多位知名人士離開了我們。

然而即便只是粗略瀏覽過這些人名,我們也會輕易地發現,生命有多無常——

他們當中,有人安然離世,有人在病痛中離世,有人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人兢兢業業地走完一生,有人在生命剛剛綻放的時候戛然而止,也有人輝煌過最終黯淡……

但正是這些人,正是這些不同領域、不同文化、不同生命軌跡的人,在自己的痛苦和快樂中,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茨威格《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這本書的前言裡,有一段這樣的話:

在一個民族中,總要有上百萬人的存在,一位天才人物才能從中走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總要有上百萬無關緊要的時候流逝而過之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節點、人類的星光時刻才會顯現。它會決定接下來的幾十年、幾百年,它會關涉到上百個家族,會左右某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的生活軌道,甚至也會決定整個人類命運的走向。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那些逝去的人,當他們不再閃爍時,願他們也不會在我們心中隕落。

*受微信平臺所限,電臺完整版請移步看理想app收聽(可點擊閱讀原文)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圖 | imgur.com

一月15 Dolores O’Riordan

這個音樂的前奏你也許很熟悉,但它並不是電影《重慶森林》的插曲,演唱者也不是王菲,而是小紅莓樂隊主唱桃樂絲。

1994年,當歌手王靖雯決定放棄這個藝名,用本名王菲推出新專輯《胡思亂想》時,她其實是在開啟日後的歌壇傳奇,而這個傳奇的起點,可以說是專輯中的歌曲《夢中人》——正是從這首歌,這首改編自小紅莓樂隊《Dreams》的歌開始,王菲模仿桃樂絲尖細但極有穿透力的唱腔,在當時已經形成固定模式的粵語流行樂壇打開了新局面。換句話說,桃樂絲在無意之中成就了一位華語樂壇的天后級人物。

今年3月,小紅莓樂隊宣佈他們的新唱片預計在2019年初發行,其中會收錄桃樂絲生前已經錄製好的一些歌曲,希望到時候你去聽聽看。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一月17 Simon Barnes

兒時看過的動畫片裡,《天線寶寶》絕對是非常獨特的存在。這部由BBC和Rag Doll公司聯合制作的幼兒節目1997年開播,一共260集,每集30分鐘,拍攝過程非常辛苦,幾個演員每天要穿著13公斤重的布偶裝上躥下跳長達11個小時。

其中扮演“丁丁”的英國演員西蒙·巴恩斯去世時,年僅52歲。他當初一定沒想過,《天線寶寶》可以成功到在113個國家,被翻譯成45種語言,受到全球十幾億兒童的喜愛。可惜因為總穿著布偶裝,很多人並不認識他們,直到西蒙去世,我們也只能感慨一句,“很遺憾現在才認識你”。在他的葬禮上,他的家人要求出席者穿上顏色鮮豔的衣服,算是對這位隱藏在天線寶寶布偶裡的演員最後的致敬。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一月18 丁廣泉

相聲表演藝術家丁廣泉先生,是侯寶林先生的第七位入室弟子,一生收了100多個洋徒弟,而且不收學費,其中就有我們非常熟悉的加拿大人大山,真正做到了有教無類。他生前的遺願是:無需告別,不辦儀式,不留下痛苦,讓笑聲長存。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一月21 姚明(作曲家)

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西遊記》因為受到當時經濟因素的制約,留下了15集未拍。90年代末,這15集又開始拍攝,劇組找來了作曲家姚明。但之前由許鏡清作曲、閻肅作詞、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太出彩,要做出區分,續集歌曲製作的壓力很大。姚明老師選擇從孫悟空的角度來製作這首片頭曲,一人包辦了詞曲製作,為了讓歌曲更生動有趣,還請孫悟空的配音李揚老師把那句“吃俺老孫一棒”加到裡面,可謂神來之筆。

一月,這位曾經創作了《前門情思大碗茶》《三毛流浪記》《炊事班的故事》和《楊光的快樂生活》等主題曲的音樂奇才去世,享年69歲。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一月28 Ingvar Kamprad

為世界創造了一個“傢俱主題樂園”的,是宜家的創始人坎普拉德。那些風格簡約、實用耐用、價格又不會太離譜的傢俱,讓無數年輕人有了組建和佈置一個家的衝動,即使是在三四十平方米的房子裡也可以有尊嚴地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持續地熱愛生活。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個消費符號。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二月05 乾德門

多年後我們發現,當初影視裡那些所謂的壞人,私下大多都很和善,在生活中有著很好的口碑。

2014年,浙江衛視《我不是明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嘉賓,他曾經爆紅,後來因為投資失敗,欠下債務,一度一邊演戲一邊開出租車賺錢。他叫乾德門,那部讓他爆紅的劇叫《新白娘子傳奇》,他在裡面扮演法海。在當年的娛樂圈,乾德門算是學歷比較高的,1968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1970年簽約成為臺視的演員。因為與人和善,好打交道,被周圍的人親切地稱為“乾爸”。這一年,75歲的他終因肺癌離世。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二月06 饒宗頤

學界泰斗、書畫大師,饒宗頤,他和錢鍾書一起,就被稱為“南饒北錢”;和季羨林一起,就被稱為“南饒北季”。在助手眼裡,他每天都是晚上十點前睡覺,凌晨兩點起床,六點打電話讓助手找資料。退休以後,還專門拜一位研究巴比倫文的法國學者為師,將寫在泥版之上、人類文明最古老的史詩之一《近東開闢史詩》翻譯成中文。助手說,“饒教授固然是IQ極高的天才,但他也有超於常人的勤奮。”6日凌晨,饒公與世長辭,享年101歲 。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圖 | Hulton Archive

三月10 Hubert de Givenchy

于貝爾·德·紀梵希,沒錯,就是那個奢侈品牌的創始人。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穿的小黑裙就是他設計的。倆人的友誼也維持了終生。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赫本還是一個不出名的小演員,可是他們就是有著神奇的默契和緣分。紀梵希曾說:“真正的美是來自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對古典主義的仰慕。”他的服裝設計,處處細節都展現出女性的優雅,而赫本通過熒屏將女性不失俏皮的優雅展示給世人。可以說,如果沒有紀梵希,我們心中的赫本可能不會出現。3月,這位一直努力讓所有的女人都穿出自己風格的偉大設計師在睡夢中離去,享年91歲。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圖 | Bryan Bedder - Getty Images

三月14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今後的每個3·14,我們都會懷念一位叫做霍金的英國物理學家,因為他已然是人類歷史上一顆難以忽視的耀眼星辰。據資料記載,霍金的生日正是伽利略逝世的日子,而霍金離去的那天,正是愛因斯坦的誕辰。觀其一生,也許這樣一個人物來到世上真的就是上天的安排。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三月18 李敖

臺灣作家李敖因病逝世。儘管生前爭議頗多,但他的名字應該無人不曉,在告別親筆信中他寫道:“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圖 | 界面新聞

三月19 洛夫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就在李敖過世後的第二天,還有一位“詩魔”離世——洛夫,和余光中一起被世界華文詩壇稱為雙子星座,他的《邊界望鄉》和余光中的《鄉愁》一樣膾炙人口。2001年,他憑藉長詩《漂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在《葬我於雪》裡寫道:緊抱橋墩,我在千尋之下等你;水來,我在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圖 | lustwithoutyou.wordpress.com

四月05 高畑勳

四月,我們接連失去了三位導演,第一位便是日本動畫界的靈魂人物之一高畑勳。

說到日本動畫電影,高畑勳這個名字經常會被忽略,甚至在他去世那幾天,某些公號不知道是真不瞭解還是為了蹭熱度,標題說的還是宮崎駿。但事實上,宮崎駿、久石讓和鈴木敏夫這些人都是高畑勳發掘提攜的,《螢火蟲之墓》《歲月的童話》《輝夜姬物語》這些動畫也都是他執導的。在行業內高畑勳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細活兒,比如為了保證《歲月的童話》中採紅花情節的真實性,他專門跑到鄉下,採訪農戶,蒐集相關的書籍,甚至還寫了一本研究手冊《紅花是這樣加工製作的》。

2016年,由他擔任藝術指導的《紅海龜》是他參與制作的最後一部作品。今年4月,高畑勳去世,追悼會由老朋友宮崎駿主持。看理想的音頻節目《一看入魂的日本動畫電影》有幾期特別講到高畑勳,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聽一下。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圖 | 微博@陳坤

四月10 李大為

2003年,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金粉世家》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雖然有些爭議,但不得不承認,它已成為華語電視劇史上的經典之作。這部劇捧紅了陳坤、董潔、劉亦菲、舒暢。10日,年僅47歲的導演李大為因病去世。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圖 | AFP PHOTO

四月13 Miloš Forman

上世紀60年代"捷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他的作品很多都在隱喻、嘲諷社會現實,其中一部你可能看了不止一遍,這部電影就是《飛越瘋人院》,它成為全世界第二部囊括奧斯卡五大至尊獎項(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影片)的電影,它也被稱為“影視表演的必修課”。

你還記得裡面的這句臺詞嗎——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卻沒有勇氣走出這裡。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四月15 M.A.K. Halliday

悉尼時間4月15日晚八點,當代語言學泰斗韓禮德逝世。這是一位生於英國,但與中國、與漢語有著不解之緣,甚至曾在北大深造過的學者,而今,他是影響全世界的語言大師。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四月21 Verne Troyer

4月,美國侏儒喜劇演員凡爾納·特羅耶也走了。因天生罹患軟骨發育不全症,身高僅81公分的他,被稱為世界上最矮的小人。他是《哈利波特》裡擔任銀行職員的精靈,也是《王牌大賤諜》裡的Mini Me。他去世時,年僅49歲,被懷疑是因抑鬱症而自殺。

我們學會了告別2018


五月02 王丹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其實一直都只唱了這首經典兒歌的一半。最早創作這首歌是上世紀50年代,詞作者王路為了發自內心讚美社會主義建設和新生活,在另一半歌詞裡寫道: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裡。

此曲後來被改編成1957年的電影《護士日記》的插曲,由主演王丹鳳演唱,那時王丹鳳也是當紅演員,被稱為“小周璇”。各種因素集合在一起,歌曲很快被傳唱,直到現在。2013年王丹鳳獲得了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