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卜”與“筮”

上古的時候,人們認知水平有限,很多現象用他們當初的知識是無法理解的,因此佔術開始出現,人們通過這種技術跟天地溝通,跟鬼神交流,然後得出吉凶禍福的答案。由此來決定後續的行動。

《易經》出現最開始的目的只是“卜筮”,這個基本上無可置疑的。從當初秦始皇“焚書坑儒”,惟獨留下易經就能看出來。現在我們雖然說“卜筮”是一個詞,其實“卜”和“筮”還真不是一回事。他們都屬於古代的佔術,但他們使用的道具不同、佔問方法不同,最重要的是應用場景不同。

易經的“卜”與“筮”


一、什麼是“卜”與“筮”

“卜”呢,又叫做占卜,或者龜卜。在左丘明的書中提到過“龜,象也;筮,數也”。這是在概念上最根本的區別,當然我說到這裡你肯定還沒有看懂,那我們大概解釋下--龜卜的時候,就是用火燒烏龜殼,然後去觀察烏龜殼上的形成的紋路,通過紋路判斷吉凶;筮呢,就是用一捆蓍草(通常是49根),把這捆蓍草按照各種規則進行分堆,最後根據分堆後的數目判斷吉凶。

易經的“卜”與“筮”

龜甲


易經的“卜”與“筮”

蓍草

二、“卜”與“筮”出現的時間不同

在時間線上,占卜出現的時間較早,殷商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並應用。占筮出現的較晚,應該是在周代。

三、“卜”與“筮”應用的場景不同

學界有很多人認為“卜筮”是君王貴族的特權,普通百姓是沒有權利開展這樣活動的,他們的理論是“不能每個人都跟天地鬼神進行交流,只有“天選之子”才可以。以此來保留神秘性,並從思想上禁錮普通百姓”。其實這個不全對,完整的提法應該是:占卜是特權階層的特權活動,占筮是允許老百姓開展的。

易經的“卜”與“筮”

我們都知道占卜用的烏龜,那可是天地之間的壽考之物,其靈性更足。因此特權階層就用它來問國事興衰,問行軍打仗,問王室的婚喪嫁娶。而蓍草相對來說,比較便宜也比較容易獲得,因此普通老百姓都能開展這些活動。其實老百姓之所有不用龜卜,除了統治階級不允許他們使用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養一個烏龜需要很多年,成本很大,老百姓更本用不起。

易經的“卜”與“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