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納尼亞傳奇》一套出版於1950-1956年的系列小說,後又被翻拍成了電影在全世界公映,相信有不少人都會看過。在納尼亞這片神奇的世界中,樹木花草能夠自由行走,甚至還會跳舞,有很多的動物它們懂得並且會說人言,其中更是有人面獸身的半獸人。在這個世界中,還有一位至高無上的神靈,他是一隻名叫阿斯蘭的擁有者巨大魔法的獅子。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而這樣的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卻是通過一個古老的衣櫥與現實世界相連接著。在戰爭期間,有4個兄妹被他們的父母寄養在了一處老房子中,當某天孩子們在玩兒捉迷藏時,偶然間發現了這個連接著另一個世界的通道。

這個通道似乎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開放,也不是處於一直都開放的狀態,最先發現它的是年紀最小也最具童真的露西。然而這種無法存在於人們認知中的事,無論是誰聽到都不會相信,特別還是從一個那麼小的孩子的口中說出來,就更不會有人會去相信了。因此,當哥哥姐姐們去衣櫥查看時,他們看到的只有衣櫥裡的木板而已。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但某一天兄妹四人集體闖了禍,急於找地方躲起來,就在著慌亂之中,無意間卻又打開了這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兄妹四人一起來到了這個神奇的世界,這時哥哥姐姐才清楚地認識到,妹妹並沒有說謊。四個原本手無縛雞之力、為了躲避戰爭的孩子,就這樣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中,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拿起了武器,與冰雪女巫一起展開了一場驚險決鬥。最後他們通過勇敢的戰鬥,戰勝了邪惡保住了納尼亞,最終併成為了納尼亞的國王。

這一切無不是孩子們通過幻想營造出來的世界,但這看似虛幻不切實際的一切,卻正是對孩子們對於時空、對於世界以及自我的思考,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無知、會懵懂,但同時他們也正在努力去搞清楚他們自身與他們與世界的關係。在對世界的探索中,孩子們也會逐漸地認識到自己,並會形成自我同一性。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什麼是“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特質形成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與態度、自我貫通的需要以及能力、自我恆定的目標還要信仰。在本質上,它是指人格發展的連續性、成熟性以及統合感,一共包含了3個層面的內涵:第一最基本的層面——自我同一性;第二個人同一性;第三社會同一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孩子們在進入青春期後,他們最主要最核心的發展任務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此時是孩子們去探尋自己與他人的差別、認識自身以及明確自己會更適合那種社會角色的過程,也就是說這時一個人對“我是誰、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要如何去適應社會”等問題有個連貫統一的認識。

“同一性”的4中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能夠給予孩子們選擇的權利,是滿足他們自主需求的關鍵所在,也更有利於孩子們自我的穩定和發展。加拿大心理學家瑪西亞,根據青少年自我探索及同一性獲得的不同狀態,將自我同一性分成了4種狀態類型。其中不同的同一性發展狀態,也將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① 同一性擴散:對未來迷茫,不知道要做什麼。

這是指青少年對認同問題上,不會去做思考或沒有解決的辦法,而且日後的生活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對各種選擇是既沒有去進行探索也沒能夠做出承諾。在這種狀態之下,雖說看起來無憂無慮快快樂樂,但實際上他們是在用逃避還有冷漠去掩飾了內心的不安以及自卑。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同一性渙散狀態的青少年,他們會不願意去接受新新事物,包括對環境、對人都會出現相對嚴重的適應問題。內心中會伴有焦慮、抑鬱和迷茫,一般情況下他們的自尊也會顯得不足,更是會對自己缺乏自信。

他們對抉擇沒有興趣,對於價值、信念等也會有不在乎的心態。他們更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些什麼,也因此常常會感覺到迷茫,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會看到的很喪氣的青少年。因此,處於這種情況的青少年們也被稱作是認同失敗者。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② 同一性早閉:我要去做這件事,因為媽媽覺得我適合做這件事。

在青春期本該去自行探索的時期,卻沒有去通過探索各種有可能的選擇來做出結果,而是會去被動的接受他人所給予的東西,亦或是直接去選擇現有的結果,並非自覺性的過早做出了承諾。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孩子往往都是大人們眼中的好孩子,是別人家的乖孩子的一種,這些孩子會非常的聽父母的話,叛逆這個青春期該有的特徵在他們身上也不會出現。

有研究發現:這類青少年,他們與家庭之間的情感鏈接要更緊密,依賴程度和分離水平都要高於其他的青少年,他們的依賴性會比較強、缺乏主見、服從權威。

因此當遇到一些挫折時,他們往往要更容易喪失目標還有信心,能夠應對挑戰的能力也相對要比較差。他們會特別深信於所謂的權威,如果事實本身於權威有差別,他們也將會不知所措。所以說,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太聽話,對他們本身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③ 同一性延緩:我不清楚未來要做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在積極不斷地去進行嘗試各種選擇、尋找答案,但並沒有去做具體的承諾以及決定。處於青春期,叛逆是一個典型的標誌,對於父母的話,他們可能會表示反感、可能會爭論不休、亦或是放置不理。在這個是階段,他們也會開始穿一些他們認為比較好的奇裝異服,會去聽各種風格的音樂,也會喜歡在他們心中比較好的、有個性的明星偶像。

這也是能夠形成同一性的必經之路,所以說,孩子出現叛逆才是一個好的開始。另外,只有在青春期經歷過自我懷疑、混亂和衝動並且去通過各種不同的嘗試和探索,才能夠建立起自我同一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未來發展的更好。

有研究發現:青春期孩子表現得越叛逆,就會越容易在青春後期建立同一性。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④ 同一性獲得:我喜歡這件事,我想要在這個領域發展。

同一性獲得是指青少年們通過對自身的探索,然後對各項選擇進行評估後,最終做出了選擇、確立了目標、信仰以及價值觀還有承諾。

他們對於自己能夠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對於自我的優缺點也會非常的明確。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會設定下一定的目標,對工作、對生活以及學習,都會去熱情的投入,他們會有比較強的成就動機。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們的表現也會更加成熟,心理方面也會更加健康,這無疑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狀態。

能夠在青春期就達到這樣的狀態談何容易?很多人往往都要到大學階段才會達到這樣的高度,其中更會甚者要到更晚的時間才可以做到。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父母是影響孩子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重要因素

在電影《摔跤吧!爸爸》中,曾經是摔跤冠軍的父親由於生活所迫最終放棄了摔跤,因此他想要讓自己的兒子替他完成夢想。

但沒想到的是,他的四個孩子都是女兒,於是不得不把自己的願望加到女兒的身上,他在大女兒還小的時候就給她制定了要成為一名摔跤手的目標,由於爸爸認為她應該去做摔跤這件事,她無法去改變,所以大女兒進入了同一性早閉的狀態。

看《納尼亞傳奇》深諳兒童心理——自我同一性,解讀青春期的密碼

在之後進入了學校,脫離了來自父親的管教,她開始尋求獨立,並且留起了長髮,為此也就進入了同一性延緩的狀態。到了最後,她開始正面審視自己的認知錯誤,並且明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重新去向父親學習摔跤而獲得勝利,最後達成了自我同一性。

影片中的大女兒從同一性早閉到同一性延緩最後到同一性達成,其中受到了自身性格、同學、老師、教練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真正起到了對她具有關鍵影響的,還是源自於她的父母

在我們中國,有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都會以“我是為了你好”這樣的藉口,來強制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說的去做,會把自己的各種標準以及願望強加到孩子的身上。

殊不知,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控制,反而不是為了他們好,而是會導致孩子出現同一性擴散還有同一性早閉的狀態。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更要去選擇用更加民主更加寬容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他們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這樣才能讓孩子達成自我同一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