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人人时代》:社群行动的力量

作者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是一位致力于研究网络科技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美国作家。他在这部代表性作品《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Here Comes Everybody)中,结合许多真实世界的实例,提出了大规模业余化、社会化工具等概念,集中强调了互联网的诞生给社会群体构建带来了怎么样的改变。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应该怎么做。

一、“湿”的概念

译者胡泳在序中写道,“湿”的概念能够形象地说明当前人们之间的关系——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的种种限制,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精力,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多种社会化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展开集体活动。(P8)而互联网,他比喻为中国的加湿器。

书影|《人人时代》:社群行动的力量

“湿件”这个词于1998年在《湿件》这本书中被首次提出,随后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分为“软件”和“湿件”两种类型。“湿”和“干”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如果把类似于机关、工厂等烘干的社会关系称之为组织,那么“湿”就是组织的日常化,“湿”不是死的,是有生命力的。前现代组织、现代组织到后现代组织经历了从硬件、软件再到湿件的进化过程,因此可以得出,未来是湿的。

二、群体行为

作者把群体行为的三个层面比作是一个梯子上的递进行为。第一个层面是共享,共享的复杂因素最低,同时可以实现个体最大限度的参与自由。具有代表性的是Flickr,人们分享连接,形成标签,最终汇集成一种类型。这种共享类型颠覆了所谓的旧有分享秩序,参与者首先聚集,然后分享。

书影|《人人时代》:社群行动的力量

第二个层面是合作,其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谈话,人们通过交谈得知合作者的身份再而达到一致的目的,比共享更具有一种社区的感觉,但是如果要保证合作的质量,在线谈话就需要某种强制性机制。合作还包括协同生产,维基百科就是协同生产的产物,但由于协同生产需要协商,往往比单纯的共享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第三个层面是集体行动,集体行动要求一组人共同致力于一件特定的事,而且做事的方式更要求集体的决定对于每个个体成员都具有约束力。(P41)在这里,作者指出了集体行动存在的隐患以及解决的两个可行性方法,分别是把社会问题转化为私人问题或者对集体行动进行管治。

三、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本书是以一个事件开头的。伊凡娜女士不幸在的士上遗落了手机,而拾到者不但没有归还的打算,更是恶言相向。面对拾到者的恶劣态度和口头威胁,其好友埃文决定把此事公之于众,于是一场“人肉搜索”风波顺势掀起。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多人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等得知了伊凡娜的经历,此事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CNN和纽约警察局,最后拾到不还者被捕,伊凡娜的手机顺利归还。

一部丢失的手机如何引起轩然大波?背后依靠的是拥有新技术新工具的强大的群体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社交网站的发展和普及,具备新能力的群体正在形成,人们有了更大的、更复杂的社交网络,同时更容易互相找到,也更容易被公众审视。

四、大规模业余化与社会化软件

对于大大小小的事件,Flickr网站上由用户分享的照片永远比传统机构和媒体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没有管理成本,Flickr网站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机构性群体已经对传统组织造成了深刻的挑战。(P21)现在的互联网,随处可见的是一种“石头汤”模式。互联网使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的代价降低了而且大众化了。在第五章,作者以维基百科为例,谈到了被视为“协调性资源”的维基百科是如何使大型群体得以实现协作的,作者认为,推动大规模业余化的这种自由消除了参与的技术障碍。

书影|《人人时代》:社群行动的力量

大规模业余化构成了人人时代,同时,“人人要靠社会化软件联结”(P5)。在人人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在第三章,作者谈到社会化工具的出现和普及,不仅使得大型群体得以实现协作,也让专业媒体人员的工作被广泛业余化了。“从现在开始,新闻可以不借助传统媒体而闯入公众意识。”(P54)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简单的社会化工具,随着这类工具带来更快的沟通,群体行动的速度也在加快:“快闪族”用更快的速度实现了群体行动,被航班不合理滞留的旅客也懂得采用更有效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五、承诺、工具与协议

在最后一章作者提到,社会化工具的成功应用需要一个值得相信的承诺、一个有效的工具、用户可接受的协议三者成功的融合。

承诺对于每位要参加一个群体或者为它做贡献的人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对于社会化工具,群体才是它的用户,所以需要说服众多个体来使用。(P213)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就从加入、个人价值、人群细分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工具帮助解决“怎么做”,即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无论是可以紧密互动的小型群体还是联系较为松散的大型群体,“工具与需要它们支持的群体互动模式紧密相关”。(P217)最后,协议明确了路上的规则。其核心部分在于用户必须认同它,同时用户也能参与创造,这就造成了它的事先不确定性。

正如译者所说,舍基的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互联网和其他技术进步给群体动力学带来哪些改变而着墨,这种改变穿越了地理的和文化的鸿沟。

“帮助群体形成那些工具的发明不太像是普通的技术改革,而更像一场已经开始的运动。”(P239)

作者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剖析了人们彼此分享,共同协作甚至是开展某种公共活动背后的强大支撑力量,使我们对于互联网群体构建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克莱·舍基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12.08.01

作者简介

书影|《人人时代》:社群行动的力量

文案:林嘉盈

编辑:丁夏敏、张学瑞

排版:高远

运营:戴安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