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戒”字當頭

人到中年,“戒”字當頭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人到中年,尤為如此。

少年時期的夢,該實現的實現了,該清醒的清醒了,家裡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更像是所有壓力都在自己身上。

工作也許有少許的不順利,夫妻關係也總有些不順心,於是一邊說著現實該是如此,一邊努力想要改變。

到了中年的人,最容易認命,也最容易不甘心認命。

但,中年時期,本就只是人生下半場的開始,不管你現在如何,很多事只有能熬下去,才能知道結果,看的,就是你對“命”的領悟。

到了中年,往往更應該明白,下半場人生,總是“戒”字當頭。

人到中年,“戒”字當頭

懂“戒”的人,才能過好後半生

印度前總統尼赫魯曾說:“生活就像玩撲克,發到的那手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卻取決於自己的意志。”

人生有些時候,就和牌局一樣,你能控制得了的,從來不是別人給了你什麼,或者旁人出了什麼,而是你自己手中已經有了東西,到底該打,還是該留。

有人未到中年,就輸掉了自己的所有籌碼,把該有的一手好牌,打的一塌糊塗。

但到了中年時期還能覺悟,其實真的不晚,因為改變自己的人生,從“戒”字開始,真的就夠了。

就像有些人,到了中年,本事可能無一二,但是脾氣卻不小。

自詡活了半輩子,總能敵過別人幾分,但事實證明,除了脾氣之外,什麼也沒修煉成,氣度氣度不如人,能力能力不如人。

最後的結果是,自己的自以為是,氣到了自己,讓別人輕看幾分,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人到中年,“戒”字當頭

另有些人,中年時期,才明白每個人的不容易,年紀上來了,氣度隨之上漲幾分,懂得了什麼叫做:“越成熟的人,可責備的人越來越少,因為人人都不容易。”

因此,該戒的,戒掉了,卻忽然發現,日子越來越好。

戒脾氣,留下的,是別人的尊重;戒陋習,留下的,是愈發好的身體;戒懶惰,留下的,是可以看到的未來;戒“熱鬧”,留下的,是真心之交,是和和美美的家庭。

年輕時,總會以為,自己有大把的未來,有較好的身體素質。

卻在回頭時才忽然發現,原來那些曾經讓自己“不懼”的條件,隨著時間的流逝,稍加不注意,就會慢慢消失。

人生,沒有幾個少年,更沒有幾個中年,當你意識到自己該管控自己時,懂得“戒”之道,才是過好後半生的重要能力。

該努力的,不要放棄,戒掉懶惰和懼怕,能折騰的時間,也沒多久了;該放棄的,不要偏執,戒掉不該有的執念,最該珍惜的,是徘徊身邊的人和事。

人到中年,“戒”字當頭

做到“戒”,從不難,難的是開始戒

很多中年人用了半輩子,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到了想要改的時候,卻發現無從下手,或者總想拖拖才開始。

對於這種現象,英國作家亞倫·卡爾在《這本書能讓你戒菸》中,寫的十分清楚。

他說,有些時候,你培養的習慣,不是因為你真的需要,而是因為你總是如此,導致自己以為,自己只能如此。

好比如果醫生告訴你,你再抽一支菸,就一支菸,你就會死亡,你可能再也不想拿起香菸。

這個道理說明什麼?

說明很多人戒不掉壞習慣的原因,總是在給自己找藉口,而沒有要立刻去做的信念,似乎不到火燒眉毛之時,自己真的不會著急。

而你要告訴自己的,是你需要戒掉的東西,不是從明天開始,而是從現在開始。

等你開始之後,你不需要堅持戒掉壞習慣,你需要的,是堅持一個好習慣,當你開始“戒”時,你便已經獲得了新生。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

到了中年時期才開始做一件事,總比到了晚年才開始後悔強的多,而你,應該為自己的後代做榜樣,應該為了自己心中的追求活一遭。

不該交的朋友,沒必要再去趨炎附勢,一個人會不會幫你,幾年前你就應該知曉;不該喝的酒,沒必要再去逼著自己,喝酒到底傷不傷身,你自己心裡已經有數。

人活一輩子,和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比動物,能更好、更合理的管理自己。

當你連自己的慾望都剋制不了,你之所以會失敗,便是早已經註定的。也許你接下來的努力,不會讓你一夜暴富,也不會讓你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起碼到了某一天,你回憶起曾經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別人:“只要你想通了,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因此,真的想去戒,不要覺得難,你不是逼著自己改變,而是在做該做的事,人到中年,人生已經過半,戒字當頭,才能過的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