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昨天晚上陪女兒聽睡前故事,聽到了一則伊索寓言故事,大概內容就是,不要吹牛,吹牛總有一天是會被識破的。這篇故事的解讀人,在最後加了一條道理:我們應該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用說的方式。

關於他說的這個觀點我只認同一半,我當時本來快睡著了,但是基於我對這個觀點的不太認同,我又對女兒進行了一番強化。我認為一個人的實力固然重要,但是他要把能力告訴別人更為重要。

現在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這些媒體渠道,都是在幫助一個普通的人向外展示自己。一個人的能力哪怕再好,也需要對外宣傳自己、展示自己、讓自己被看到。而不是像一個悶葫蘆一樣等到所有的事情做完之後,才用成績向別人證明自己。

因為一個人不懂得宣傳自己,可能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連證明的機會都沒有。

說到展示自己,我們很多人就會想到演講,那麼今天要給大家解讀的就是這本《演講的力量》。

作者是TED演講的掌門人克里斯·安德森,書中提煉了TED裡面演講的經驗,可謂演講智慧的結晶,對於想用演講來展示自己和提升自己影響力的人來說,這是一本書非常的實用的書。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演講的力量--如何讓公眾表達變成影響力


一、為什麼說這個時代屬於會演講的人?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演講。商場的賣場裡,銷售人員會對客戶做小型的演講來說明產品;在學校裡,校長會對全校的師生們做演講來鼓勵大家求知;在企業裡,領導會對員工不定期發表演講來統一思想;就連一個孩子,可能為了一個心儀的玩具,對媽媽展開演講,以獲得資源。

我們是一個社會人,不是孤立的個體,我們能夠通過演講這種溝通方式,展示自己,獲得合作機會,得到他人認同以及資源。時代的洪流,在各種演講的思想碰撞中前進。

1、演講具有高效性

同樣是溝通,演講相比一對一溝通更加高效。現場演講是一對多的呈現形式;網絡上的演講,可能的受眾是無限多。像TED一樣的平臺,擁有全球的觀眾,這種溝通效率不得不說非常高效。

2、演講具有感染力

相比文字傳播,演講者能夠通過肢體語言和聲音、表情、語速傳遞更加強烈的感染力。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7%-38%-55%定律”,意思是在溝通中語言對對方的影響是7%,聲調的影響是38%,肢體語言佔據了55%的影響力。

由此可見,演講相比文字、語音溝通,更具有感染力。

3、演講更容易展示

有時我們說的觀念,對方未必能懂,我們只能反覆詮釋、類比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如果是在演講的情境中,我們講到一些不被大眾所熟知的信息時,我們可以通過PPT 、圖表、動畫來展示,能更好地讓受眾理解和接受。

演講是建立自信最快的方法;演講是傳遞思想最好的工具;演講是提升影響力最佳的利器,這個時代會演講的人,就能把握更多的機會,掌控更多的資源。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二、演講是一段從A思想到B思想的旅途

2008年8月2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為國發射第三次火箭,前面兩次都失敗了,因此第三次的發射,帶給企業及整個國家巨大的壓力。很不幸,“獵鷹”號依然發射失敗了。就在350名員工聚集一堂,陰霾的心情佈滿整個企業的時候,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發表演講,將所有的絕望、沮喪心情轉變成信心十足、內心堅定而勇敢。

可以說不善言辭的馬斯克,將演講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他是怎麼做到的?

馬斯克明白,面對失敗,此時員工們最需要的鼓舞,情緒上走出來,重振精神,未來將可期。他需要把這股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能量,傳播出去,一掃失敗的沮喪。

演講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植入受眾的腦中。這就是演講的本質。

既然演講的本質是傳播有價值的思想,那麼用演講者的思想去說服聽眾,並且覆蓋他們已有的思想,就是演講者要研究的技能。

本書作者把這項技能成為“演講者帶領觀眾經歷的一場旅行。”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三、相比“術”,有4點關於演講的“道”要澄清

001如果你只是迷戀舞臺的光彩,那麼演講不能帶來你想要的

我們的演講必須找到能分享的、有智慧的想法,否則空有外表的演講是不受人歡迎的。

重要的思想,需要用好的故事來包裝,採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就能呈現這的誇讚的演講。

在TED的眾多演講中,有很多演講有瑕疵,唯一真正重要的東西不是自信、不是舞臺表現、也不是故事的起承轉合,而是有價值的思想。

回想職場中,我們評價一場演講是否成功,又何嘗不是從它的價值點出發呢?如果一個人通過演講,博大家一陣歡笑,而事後聽眾毫無收穫感,那麼這次演講就是失敗的。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002想要觀眾接受你的思想,你就得深挖演講的課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圈,這些思想、觀點、知識、認知是長期受外界影響形成的,並非一日之功。如果在短短的演講當中,讓人們放棄自己的思想,接受你的思想,你一定要有聽眾所不知道的“料”,從而論證這些“料”。這就倒逼演講者深度學習相關主題的知識,讓聽眾能夠更多的信息增量。

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沒有準備好,就放棄或者推遲演講,相反地可以用演講的責任,逼自己一把去準備更多更深的信息。

003當你和聽眾有著共同的語言,你才算一個合格的“導遊”

書中把演講比喻成演講者帶領觀眾經歷的一場旅行,那麼演講者無疑就導遊的角色。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導遊和遊客之間語言不同,那麼這場旅行就會變得枯燥無味。

只有演講者從聽眾的角度出發,一點一點地給他們階梯,從他們熟知的思想,一點點地過渡到你要表達的思想,這樣他們才能順利地“達到旅行的目的地”。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生物學博士要給我們將演講前額皮質是怎樣在人類的情緒中起作用的,那麼演講者就不能直接拋出前額皮質這個專業術語,因為大部分聽眾不知道這個概念是什麼。演講者需要從人們熟知的信息中拋出知識的階梯。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004演講是饋贈,而不是索取,更不是乞討

一般來說,演講者都會緊張,為什麼?因為我們怕出錯,怕聽眾不喜歡我們,怕影響我們的聲譽。但是《演講的力量》這本書告訴我們,演講是賦予聽眾的美好饋贈,因為我們的思想能帶領他們去到他們不曾去過的地方,開闊了他們眼界,告訴他們豐富的經驗,代替他們冒了險,這些寶貴的思想讓聽眾見識不一樣的人生。以饋贈的心態,是做好演講的第一步。

不過,在傳播思想的同時,我們不能企圖銷售什麼,千萬要將直播帶貨和演講區分開來。在通過演講將思想植入聽眾的大腦之後,你的影響力就會提升,再在其他場合銷售也未嘗不可。相反,如果沒有建立人設就銷售,演講很可能中途夭折 。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四、避免演講現場“翻車”,我們得“事前檢修”

1、應對過渡緊張

  • 把恐懼化作動力。我們恐懼說明演講很重要,這麼重要的演講一定是我們有重要的思想要傳播出去,因此我們在演講前要儘可能多的演練,增強自身對演講的信息。
  • 讓你的身體幫助你。如果太過緊張,可以嘗試深呼吸到腹腔,在慢慢地吐出,如此反覆三次。作者親測有效。
  • 喝水。緊張會使我們口乾舌燥,我們可以在上臺之前喝小半瓶水。
  • 避免空腹。事實證明,空腹會加劇焦慮。
  • 記住脆弱的力量。觀眾會樂意接受那些承認自己緊張的演講者,這樣觀眾也能感受自己的放鬆。
  • 找到觀眾席上的“朋友”。在下場找到3--4位面部表情配合你的觀眾,視線在他們當中切換,可以增強演講者的信心。
  • 準備備用方案。在事先準備幾個過渡的小故事,可以應對現場的意外情況。比如投影出現問題、停電這樣的臨時意外。
  • 專注於所講的內容。小說家芭芭拉·高迪曾經參加一次大會,本以為是接受採訪,在現場卻被告知是演講,她害怕極了,站在舞臺中央瑟瑟發抖,當觀眾席爆發出陣陣掌聲時,她才開始關注自己想分享的思想,最終獲得了主辦方和在場觀眾的尊重。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2、應對演講忘詞

  • 舒適備案。在演講臺上放文稿或者電子稿,旁邊放一瓶水。萬一忘詞,可以走過去喝水,順便看看後面的演講思路。
  • PPT作為引導。PPT中不可放通篇的文字,但是需要放一些啟發你記憶的標題和圖片。強烈推薦使用演講模式,這樣做有些信息只有演講者能看,觀眾是看不到的。
  • 便攜式卡片。卡片上可以寫要點的關鍵詞,最好只准備一張卡片,這樣就不會現場弄亂卡片順序。
  • 顯示屏、提詞器。很多公眾人物的公開演講都使用提詞器。當然,作者並不推薦使用,因為這樣會切斷演講者和觀眾的眼神交流。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寫在最後

2020年羅胖在跨年演講中說,“錢從自己的勞動裡來,錢從更多的人和人的連接中來”。人和人的連接,從無處不在的演講中來。成功,是這個時代賦予會演講的人的紅利。傳播有價值的思想,點亮自己的人生。演講在今天很重要,在未來更重要。

《演講的力量》:成功的人都是推銷自己的高手,別讓苦幹毀了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