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緩釋肥期間還可以加別的速效複合肥嗎,有什麼影響?

龍行天下小龍龍


近幾年來,緩控釋肥使用率越來越高,這種一開始被稱為“懶漢肥”的肥料,因為有著省工省力、肥效長等特點,深受農戶喜愛。由於傳統施肥觀念,很多農戶信奉“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這句話,以為肥料施用越多越好,有的已經施用了緩釋肥,還要再追加施用其他複合肥,很多事實證明,這麼做對農作物的影響是很大的,下面我分開來分析。


一是緩釋肥對作物的優勢。緩釋肥、控釋肥,還有穩定性肥料,是繼複合肥之後的有一類型的新型肥料。以玉米包膜緩釋肥為例,其工藝是在氮磷鉀復配後運用包膜技術,儲藏氮磷鉀含量,當種植玉米後,緩釋肥追肥到地裡,隨著白天地溫升高,包膜開始融化,慢慢釋放養分,到了晚上溫度降低,包膜凝固,阻止養分釋放,所以起到緩慢、控制釋放養分的作用,拉長了肥效期,一般緩控釋肥的肥效期在90-120天,保證了後期不出現脫肥現象,滿足了玉米整個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促進了玉米獲得高產。


二是施用緩釋肥後再施用複合肥的壞處。去年,朋友老劉種植小麥施用了緩釋肥,今年小麥返青時小麥長勢特別好,別人用的是普通肥料,開始追施尿素,老劉看到別人追肥,也著了急,又往地裡追了一袋尿素,結果沒幾天,他的小麥開始發黃,後來噴施了兩遍葉面肥才使小麥發黃得到緩解。這個例子說明,緩釋肥的養分對小麥的需求已經足夠,如果追肥只需要很少一點尿素就行,追肥多了就對小麥造成了肥害,不僅增加了成本,還差點毀了整個小麥。所以,農作物施用了緩釋肥,就沒有必要再施用其他速效複合肥,即使施用,也不要過量施用。


關於農作物施肥技術,有很多關鍵點,需要我們嚴格根據農作物的用肥需求,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好,合理、平衡施肥最好。以上分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一起談討有關農作物的科學施肥技術。


天潤土元帥


謝邀回答 緩釋肥,顧名思義,是一種緩慢釋放肥養,肥效可達三個月之久的長效、高養份的有機肥料。對生長期長超過三個月的植物而言,並不是終身肥料,且作物不同的生長期對肥料的單一需求有一定的區別,因此,還有一個追施速效肥的可能,一般生長期在三個月內,又無單一需求的植物,在施肥問題上基本是一勞永逸的。

據有關部門試驗:緩釋肥施用後,玉米可增產0.8~21.1%,水稻增產1.5~33.2%馬鈴薯、蘋果、香蕉分別增產8.7%,9.9%、8.5%。

小型、小盆植物放三粒,大型大盆植物放10粒,每三個月施一次即可。

緩釋肥可減少單位面積用量,純養分投入減少5~10%,用量減少10~20%,用工減少三分之一。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可以免去追肥,水稻、小麥、香蕉、蘋果可減少追肥次數和用量。其是省工省時,節流增效的大好事。越來越受到廣大農戶的青唻與歡迎。









楊致運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也挺有意義的。我先回答你的問題,兩種肥料可以混合使用,但是這樣使用意義不大。在種植過程中,其實緩釋肥主要是在底肥中使用,主要是緩慢釋放養分,長久的為根系提供養分來,讓植物體吸收到充足的養分。速效的肥料主要以追肥為主,以快速的吸收養分補充植物和果實的養分,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我們來看看複合肥和緩釋肥的肥效期,一般情況下複合肥的肥效期在60天左右,而緩釋肥一般在90~120天左右。從肥效來看,底肥緩釋的複合肥更適合,長久的為植物提供養分。這樣來看,沒有必要再用其他的複合肥。因為複合肥的養分和緩釋肥的養分有重疊,這樣使用容易造成肥料過量引起肥害。

兩種肥料都屬於緩慢釋放養分的肥料,所以沒有必要再重疊使用複合肥。即使衝施複合肥效果也比較慢。簡單點說底肥就是以緩釋長效為主,追肥就是以速效為主,這樣搭配起來植物才能長得好,果實才能高產高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