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晴天下午3點爬在稻樁上正常嗎?

HuaGuo


小龍蝦晴天下午3點爬在稻茬上正常嗎?

白天天氣好的時候小龍蝦上草,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正常情況下,小龍蝦在白天的時候如果養殖環境沒有出現問題的話。小龍蝦會棲息隱藏在稻蝦田水草茂盛的地方。一般都在晚上出來活動。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小龍蝦的生理特徵決定的:

1,底棲性:小龍蝦作為甲殼類生物,與螃蟹,螺螄和河蚌一樣,都喜歡生活在水體底層,有水草茂盛的地方就待在水草底下,水草不多的地方就呆在龍蝦洞裡年面或者淤泥裡面活動。很少在水面活動,很多時候養殖戶看到的小龍蝦浮草現象都是水質出了問題導致的。


2,怕光:小龍蝦喜歡呆在安靜和比較昏暗的地方,光照太強的地方小龍蝦在正常情況下都不不活動的。這個可以從地籠捕撈分析出來,養殖戶起地籠一般都是在半夜時分,因為小龍蝦也是在半夜時候出來活動的,這個時候進籠的概率比較大,白天正常情況下小龍蝦活動少,喜歡待在水草茂盛的地方棲息或者蛻殼。

而且我們為什麼要強調肥水培育水藻來降低水體透明度呢?除了培育水藻和浮游動物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給小龍蝦提供合適的生態環境。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生理特徵,所以在水質正常的前提下,你白天是很難看見小龍蝦在水體裡面活動的,更不用說上草和趴草。之所以會出現以下情況,證明水質出了問題。

同樣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水體缺氧: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要確保養殖水體溶解氧充足,這樣才能保證小龍蝦健康生長。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稻蝦田和塘口經常缺氧,尤其是底層缺氧現象比較嚴重,底層既然缺氧,小龍蝦當然就會往水上跑,就會出現浮草現象,因為水面直接與空氣接觸,溶解氧要大一些。


這裡補充說明一個小常識,養殖水體底層缺氧的原因:首先底層光合作用明顯比水面要弱,所以底層生態很容易缺氧,其次,大量排洩物以及餌料殘渣聚集在底層形成大量有機質。這些有機質降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體的溶解氧,最終導致養殖水體底層耗氧量加劇。形成厭氧環境,而厭氧菌的大量滋生又進一步加速了有機質的降解,因此形成惡性循環。


2,水體汙染嚴重:小龍蝦最適合生活在肥水裡面,這樣才長得快,長的大。但是不適合生活在汙水裡面,雖然汙水裡面小龍蝦也能夠生存,但是生活質量會大大折扣。長的小品相差。這是因為養殖水體裡面有害物質過多,比如常見的亞硝酸鹽,硫化氫,有毒氨氮,病菌和寄生蟲等等。這些有害物質的存在,也許在短時間之內不會導致小龍蝦立即死亡,但是會對小龍蝦造成持續的傷害,出於逃生的本能,小龍蝦會出現浮頭上草或者進龍蝦洞甚至是上岸逃跑的現象。


3,底層水溫過高:底層有機質大量聚集,光合作用不明顯,因此會使二氧化碳的含量明顯過量,而二氧化碳又是導致溫度過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底層生態環境缺氧,同時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小龍蝦會紛紛逃命,這樣小龍蝦自然會上草浮頭。


針對以上的分析,養殖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解決小龍蝦上草浮頭的難題。

具體解決思路如下:

1.立即更換新水:換水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促進水體流動,增加了小龍蝦的活動空間。其次,換水可以為養殖水體增加部分溶解氧,最後換水還可以稀釋水體毒素,可以給養殖水體解毒。


2.開增氧機增氧:這是最直接的增氧方式,而且沒有副作用。而且對於缺氧浮頭導致的小龍蝦浮頭上草有明顯直接的效果,當然如果有微孔增氧機效果會更好。

3.改善水質:在前面的基礎上,利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一次,然後使用生物菌來穩定平衡菌相,間接平衡藻相,最終達到改良水質的目的和效果。


小龍蝦曬太陽


你好!我是楚鄉農,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龍蝦大晴天的下午3點鐘爬在稻樁上,這種現象肯定是不正常的。

我們首先要了解小龍蝦的生活習性,小龍蝦是夜行性爬行動物,它們主要的活動時間集中在傍晚和晚上,它們白天基本上都是躲在洞裡或者是水草下面。白天太陽光強,水體表層的溫度也比較高,加上它們的敵對生物大多數都是在白天活動,它們為了躲避敵害動物,所以才會在晚上出來活動或者吃食!

像小龍蝦晴天三點鐘爬上稻樁這種現象主要是池塘內水質缺氧和水體內有毒造成的,水體缺氧和毒素的來源,主要是池塘水質和地質變化差引起的。所以,為了防止小龍蝦出現上岸上草的現象,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注意環境的養護特別是水草和地質的定期養護工作。當發現這種現象時,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馬上解毒、增氧、換水、改底)等等辦法。



具體的先通過換水的方法來增加新鮮水質、增加新鮮溶氧,或者是通過解毒來降低有毒物質的化學反應,降低有害物質的含量。多培育藻類,通過光合作用來產生氧氣,適當的用一些改底的藥物來穩定池塘環境,使得蝦塘的水質環境安全!
以上文中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還請留言評論指出改正,我是楚鄉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楚鄉農


在晴天的下午三點鐘的時候小龍蝦爬在稻樁上,這個情況是不正常的。

首先小龍蝦是避光的。別看白天的時候小龍蝦依舊在活動,但是小龍蝦其實是一種避光性的動物。它們主要的活動時間還是集中在晚上。白天一般都是躲在水草叢中的下部或者乾脆直接就是在洞穴中避光。

另一個是在正常的情況下,白天的時候小龍蝦一般都是不會主動上岸的。因為白天光線強,氣溫也更高。白天也不是小龍蝦主要吃食的時間。

所以,小龍蝦如果是在白天的時候爬到稻樁上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水質出現了問題。

因為隨著氣溫的升高,稻田裡面的死亡的雜草以及一些稻樁加速分解腐爛。這些有機質在分解腐爛的時候會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同時還會釋放大量的有毒物質。在缺氧和有毒物質的刺激下,小龍蝦本能的一種應激反應而要逃離那些不適合生存的地方,於是就爬到了稻樁上。

解決辦法:

上面已經說了最大的問題就是稻田中有機質分解造成缺氧以及有毒物質超標,所以有幾個事情可做:

一是換水。通過換水將池塘中的有毒物質含量濃度降低,同時將水體中的溶氧濃度提升起來。

二是底改消毒。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15-20克乳化後潑灑,以消殺蝦池中的有毒物質。消毒過後再使用枯草芽孢菌進行培菌,以淨化水質並促進水草的分解。

在平時的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定期進行底改,使用EM菌和過硫酸氫鉀等底改劑配合交替使用,不僅能夠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還能夠促進有機質分解,提高水體溶氧,對小龍蝦養殖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