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评论】中缅合作抗疫诠释命运共同体新内涵

【东盟评论】中缅合作抗疫诠释命运共同体新内涵

据缅甸卫生与体育部4月10日最新疫情公告,缅甸现有27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3例,疑似病例807例,74777人正接受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指导马圭省民众抗疫视频会议中指出未来一周缅甸将面临重大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呼吁民众严格遵守相关隔离规定以打赢全国抗击疫情的持久战、阻击战。

应缅甸政府邀请,中国援缅抗疫医疗专家组于4月8日上午飞抵仰光国际机场。缅甸卫生与体育部部长敏推、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佐吞乌以及中国驻缅大使馆相关人员前往机场迎接。援缅医疗专家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云南省选派涵盖呼吸、感染、重症、护理、检验、中医等专业领域的12名专家组成。中方捐赠的一批防护用品、医疗设备和中成药等抗疫物资也随机抵达。

2020年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首访缅甸无疑释放中缅共叙“胞波”情谊、共商合作大计的积极信号。访缅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巩固中缅传统友谊、推进全面战略合作、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在习主席里程碑式访缅的巨大推动下,中缅两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转入实质规划建设阶段。然而,两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双边贸易与投资、产能合作、海洋经济以及医疗合作等方面仍需深入挖掘潜力,进而为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持续、多元的发展动力。中缅抗疫合作为两国诠释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提供难得的机遇,强化民心相通、挖掘产能合作、构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新内涵不断彰显。

缅方坚定支持,夯实中缅“胞波”情谊根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缅甸主流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抗疫进展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民盟政府与国防军先后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抗疫的各项举措,总统温敏专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缅甸愿同中国密切合作,共克时艰。” 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表示“缅军对于中国人民遭受新冠病毒肺炎感同身受,愿全力支持中国的抗疫行动。”随后,缅甸政府援助的200万斤大米以及国防军捐助的抗疫物资先后运抵武汉。

缅甸主流媒体通过拍摄视频和照片、点亮“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等地标标语等形式表达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缅甸民众除积极筹措善款和防疫物资外,还先后于2月25日、3月9日分别在仰光大金塔和曼德勒碑林邀请高僧诵经,并点燃9000盏明灯为中国人民祈福。

【东盟评论】中缅合作抗疫诠释命运共同体新内涵

中方投桃报李,助力中缅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自3月23日出现2名输入性确诊病例以来,缅甸由于医疗物资储备能力有限以及医疗卫生水平总体偏低致使其防疫医疗压力陡然提升。该国甚至在仰光、曼德勒等省邦出现哄抢超市日常用品,质疑政府无力抗疫、瞒报病情等消极现象。作为缅甸友好邻邦,中国政府对缅甸疫情给予高度关注,中国驻缅大使馆、驻缅中资企业、华人华侨积极参与援助抗疫工作。

目前,中国政府先后4次向缅甸提供包括检测试剂、口罩、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在内的一大批医疗物资。此次抗疫医疗专家组是中国在国内抗疫形势总体向好背景下响应缅甸政府请求、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加强与缅甸疫情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向缅甸民众传达了两国人民携手并肩、同舟共济的信号。

挖掘产能合作潜力,拓宽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经济支柱。纺织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欧美国家大量取消订单且缅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许多企业生存面临严峻生存压力。据缅甸投资委员最新数据统计,仰光地区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企业已高达124家,其中36家倒闭,数十家企业员工面临被裁员的风险。尽管中国此前已向缅甸空运15吨成衣原料并通过海陆空等多渠道解决缅甸纺织业原料短缺问题,但疫情全球蔓延导致中缅产业链出现严重脱节。

在疫情迟滞全球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着力布局中缅跨境产能合作,充分发挥云南、广西等西南省份的地缘优势。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各类开发开放平台,在中缅两国打造纺织业、农业、旅游业等事关两国人民福祉的跨境产能合作链,真正为中缅命运共同体提供互利合作新动能。

加强医疗国际合作,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由于族群内战、军政内耗、国家转型等多因素的影响,缅甸人均GDP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相对靠后。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成为考验民盟政府抗击疫情的关键挑战。疫情当前,中缅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构建双边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一方面,强能力是基础。缅甸只有位于仰光的国家卫生检验室具有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资质。中国援缅医疗队捐赠的大批医疗物资仅能缓解一时之需,亟需两国在公共医疗基础设施、医疗物资、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医疗“信息方舱”是当务之急。民间健康传播的文化氛围和宗教因素使缅甸民众笃信自身天然的病毒免疫力而忽视对防疫知识的学习。从高僧大德开出的一个柠檬、三颗棕榈籽防疫配方可见一斑。鼓励民众通过互联网在线诊断、学习相关防疫知识、了解疫情防控发展情况是建立医疗“信息方舱”的初衷,而此亦需要中缅两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系统研发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作者简介:

廖春勇,东盟学院讲师,博士,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缅甸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地区政治、国际政治理论。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东盟参考微信公众平台观点

【东盟评论】中缅合作抗疫诠释命运共同体新内涵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东盟参考》新媒体工作室

【东盟评论】中缅合作抗疫诠释命运共同体新内涵

“东盟参考”是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的重要信息发布平台。

编辑|马思佳

审核|葛红亮

指导|杨晓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