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既然做不了“领头羊”,不妨做个敏捷的“跟风者”

又到了一年的尾声,所有人都在忙着制定应对2020年的策略,所有企业都在敲定最符合自己的2020年企业目标。新的一年,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造能迅速应对变化的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学会察觉变化,学好预测未来的本领。

大势所趋,既然做不了“领头羊”,不妨做个敏捷的“跟风者”

做领头羊,还是跟风者?

对于许多企业老板来说,跟风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因为这么多年来跟风踏浪不少人都赚到钱了,这是他们做生意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大家都在做的话,我必须要越快做越好。”

每当有新技术、新品类面市,不出半年,就会有来自各个品牌的“同款”产品纷纷涌现,“跟风者”热衷于“顺势而为”,这其中也包括了众多被资本所裹挟的头部企业。当然,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跟风就是不靠谱的,对于许多OEM/ODM企业而言,这是条快车道。

在世界经理人论坛中,好多企业老板曾提问:我们中小企业的体量决定了做领头羊会有些困难,但我们也要生存,请问对应的策略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看到企业之间最为本质的差别,就在于它为顾客所创造的体验和带来的价值。那么在你的印象当中,产品最能体现价值的公司是哪家?

可能很多朋友会想到苹果、华为、宝马……你做出这些判断,一定是它们的产品或者服务价值满足了你的需求。

但回头再看,它们无一不是巨无霸、行业龙头、领头羊。

所以答案是: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

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当你不具备成为领头羊时,完全可以利用羊群效应找准方向做个敏捷的“跟风者”,灵活机变也是一种能力。

大势所趋,既然做不了“领头羊”,不妨做个敏捷的“跟风者”

有趣的羊群效应:如何做到理性跟风?

我们都知道羊群效应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现象,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领头羊动起来,羊群就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另一种则是理性的“羊群效应”。

理性的跟风,对自身的能力评估精准,能够找到市场的空间,跟风而行,是因为看得更远,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在跟风的路上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优秀的追随者是最终目的。

不理性的跟风,市场变化的速度让企业老板们很容易遭遇风险,所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来说,跟风的方式方法是关键所在。

顺势而为,一是顺势,二是有所为。

趋势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一点一滴逐渐累积形成,势成如潮水,成功者能及早发现趋势,而了解趋势,就能做正确的判断或者选择,能运用趋势的人,则会抓住时机一搏。

就像最近大火的“刷脸支付”,很多服务商为了赚钱在公共场合搭建台子,鼓吹刷脸支付有多好,可以赚很多钱。

而台下一群水军一起附和,让很多从未了解过但想一夜暴富的人纷纷上脑,亏损几万到几十万。

刷脸支付的确是一个红利项目,但并不是一夜暴富的项目,是需要时间的沉淀,靠创业者们努力线上线下推广,最终才能长期获利。

天上不会掉馅饼,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到,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永远不会成功。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每一件事物。

所以,跟风也不是那么简单,你需要判断新老产品和新老市场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跟随领头羊的风险和利润比较。

大势所趋,既然做不了“领头羊”,不妨做个敏捷的“跟风者”

转型升级:理性跟风避免新的管理问题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商业中最受欢迎的术语之一。

每个新科技供应商似乎都有一个或多个关于其产品或服务,如何通过其数字化转型之旅帮助企业的解决方案。

但是,似乎这些方法或转型的案例,代表性与说服力都不强,多数企业者与产业,对数字转型的总体效益以及落地途径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企业不仅需要数字化工具,更需要数字化战略与管理。

中小制造企业到底能不能追市场热点?在市场形成羊群效应后,我们很容易能发现谁是领头羊,但要不要跟就不能盲目了。

就TWS耳机来说,苹果Airpods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并不意味着市场没有空间了,相反,中低端市场仍然是一片沃土。理性跟风成为优秀的追随者,在跟风的路上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升级制造也要全面考量,不能为了升级而升级。跟风没毛病,但理性跟风才会避免带来新的管理问题。

大势所趋,既然做不了“领头羊”,不妨做个敏捷的“跟风者”

在《重新定义团队:谷歌是如何工作的》书中指出,优质人才组成的员工团队不仅能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还能吸引更多优质人才的加入。

对于个人来说,长期作为跟风者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风险还是需要控制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决策。不管是加入一个谷歌这样的企业或者是自主创业,保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