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級未畢業的朱之文,曾寫了4字賣20萬,專家:這是褻瀆書法

引言

一開始“名人效應”只會出現在在明星、偶像上面,粉絲們會因為他們所崇拜的明星或偶像穿了什麼衣服、佩戴什麼首飾等而前往商店購買同款。這種現象在被資本家發現之後,也就逐漸開始變得畸形,只要是網絡上出現什麼熱度較高的紅人,不管這個人賣什麼都有人高價收購,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正常的市場經濟。

3年級未畢業的朱之文,曾寫了4字賣20萬,專家:這是褻瀆書法

01

相信很多人對朱之文並不陌生,雖是草根出身,但他在歌唱方面有著極高天賦,在一檔音樂節目中成功戰勝了與他一同比賽的專業選手,從而一唱成名。

在成名之後,朱之文並沒有驕傲自滿,他念及自己的家鄉仍處於落後貧窮的現狀,接受了不少節目的邀請,以自己的出場費為家鄉修建了一條馬路。

然而,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家鄉的人們並沒有對朱之文表達過感謝,他們變本加厲,認為朱之文應該為他們修建一條更好的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社交平臺上引發了不小的轟動,許多網友都表示自己能夠與朱之文感同身受。

但是,朱之文僅僅只是無奈地笑了一下,他便拋之腦後了。對於他來說,投身公益只是為了讓自己問心無愧,並不是非要讓人理解、讚揚自己。朱之文很快便將這件事拋諸腦後,他開始找到了新的樂趣:練書法。

3年級未畢業的朱之文,曾寫了4字賣20萬,專家:這是褻瀆書法

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己為之營生的工作完美結合起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你很難讓所有人都認可你的行為。把儘管朱之文在歌唱上天賦極為出色,但是對於書法,他顯得遜色多了,這也使得他被人質疑是否存在沽名釣譽的問題。

02

朱之文在三年級輟學未讀,這讓他在練習書法時十分困難。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朱之文並不是一個以自己的書法賺錢的人,他僅僅是個書法愛好者。

我們從他的習字當中可以發現,朱之文的字體隱約透著宋徽宗所創字體“瘦金體”的風格。人們的猜測是正確的,朱之文的確喜愛瘦金體,他臨摹所寫出的字體也因“名人效應”被他人高價收購掉——區區四個字賣出了令人為之驚歎的二十萬

3年級未畢業的朱之文,曾寫了4字賣20萬,專家:這是褻瀆書法

書法圈因為這件事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一方面有著不俗的書法實力者認為自己的字遠遠好過朱之文,他的“醜字”能夠賣出一個字五萬的價錢,自己卻默默無聞於世,這簡直就是“正兒八經的書法家反倒沒有一個文盲值錢”;另一方面卻認為朱之文並不是要進入書法圈,他僅僅作為一個有著一定知名度的人對書法有著興趣,不應大肆貶低,應該鼓勵他繼續習字。

因為我們都知道,書法並沒有速成班。拋開那些天賦極高的天才來說,要想寫出一筆形神具備的好字,在這背後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03

正如前文所說,“名人效應”導致了市場盲目跟從,而市場主導著人們的審美,這一系列的閉環使得現在的人們有著部分畸形的審美。對於字跡流暢、結構優美的書法人們覺得隨處可見,視若敝履;看見所謂的“網紅字體”卻視若珍寶,拼命練習。

3年級未畢業的朱之文,曾寫了4字賣20萬,專家:這是褻瀆書法

許多書法愛好者看見書法圈有著這種亂象,他們開始坐不住,立馬發文抨擊這種現象。一些書法專家也看不過去,他們以名家字帖為例,以筆畫結構為主體,指出了“網紅字體”的不足之處。他們認為:這些網紅字體的書寫者可能連繫統的書法教程都沒有學過,僅憑著一兩天的臨摹、社交平臺上的粉絲數量就敢出字帖誤人子弟,這是在褻瀆書法。

然而,人們並不管這些,他們認為按專家力薦的名家字帖習得一筆好字耗費時間太長,“網紅字體”僅需一個星期便可速成八分相似,性價比極高。舌劍唇槍到最後,書法專家、愛好者只能痛心疾首地看著他們逐步走向了沼澤當中。

但是朱之文並不是一個撈錢的人,他因為興趣而練習書法,因為名人效應被人以高價收購,這其中並不存在沽名釣譽的問題,而是現在的畸形市場下的產物。

3年級未畢業的朱之文,曾寫了4字賣20萬,專家:這是褻瀆書法

結語

“名人效應”本是一把雙刃劍,權利和義務是共存的,在朱之文享受到了這種效應給他帶來的紅利時,他也應該做好了每做一件事都會被人無限放大的準備,儘管他的本意並不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