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要“去全球化”?

異名磁極吸引你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不是人為能干預的。

經濟全球化開始形成和90年代迅速發展的原因:

形成原因:隨著新航路的開闢,世界各個地區之間從隔絕走向交流,世界貿易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開始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

迅速發展的原因::(1)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生產力迅速提高,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的推動力。(2)層出不窮的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3)兩極格局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4)市場經濟制度的普遍認可。(5)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6)跨國公司的推動。

表現:

① 國際貿易迅速的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② 國際金融的發展,鉅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③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並呈現多元化格局。④ 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⑤ 國際組織的建立。⑥ 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等。

經濟全球化的特點與實質:

特點: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資的全球化,消費的全球化。

實質:是發達國家因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流動,以尋找更有利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即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負面影響。正面影響:① 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② 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國家能富裕起來。③ 全球化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雖然在這期間存在著增長的風險,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民財富在日益增長,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於世界範圍的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使每個民族和民族國家都在經濟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機會。⑤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⑥ 經濟全球化使南北關係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強。⑦ 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動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負面影響:① 由於民族國家內部和民族國家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全球化使窮國愈窮,富國愈富,特別是擴大了南北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② 經濟全球化會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過度開發與破壞,威脅著人類的生存。③ 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他們往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衝擊著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例證。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少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使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面臨挑戰。





胡辣財經


去全球化不就是美國人自己在說的嘛,嚴重依賴出口的德國,中國,日本,韓國。。。哪個願意去全球化?海外市場不要了?美國人之所要去全球化,是覺得自己在全球化中吃虧了。這是典型的南郭先生救的狼,覺得自己吃虧, 那你從全球化中受的益怎麼不說?你在全球化中爭取到的領導地位怎麼不提?

美國人去全球化有兩個措施,一個是把供應鏈搬回美國,一個是搞貿易戰,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這倆措施從短期看的確可以受益。供應鏈搬回美國最直接受益的就是本國的工薪階層,可以增加工作機會;搞貿易戰可以打擊中國出口,遏制中國科技,可以保持自己牢牢佔據食物鏈頂端。

但這只是短期內受益而已。反正特朗普最多不過連任2屆,他的政策這段時間內起作用就可以了。但是去全球化的長期結果就是,美國將失去他的領導地位。因為任何國家也拗不過客觀經濟規律的大腿,去全球化的代價只能是本國出產的產品成本升高,市場競爭力降低;七傷拳傷別人也傷自己。反正我是真想不明白踹別人一腳自己挨一拳有什麼好處,不打別人自己也不捱打不是更好嗎?

而且即便製造業迴流美國,美國資本家也不傻,所以必然是更多的採用機器人代替人工來降低成本。那麼跟著川普一起吆喝的民粹,最終發現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目的是得到了,只是沒自己什麼份兒。就連在美國設廠的富士康,也是採用大量的機器人,能給美國解決多少就業問題呢?

不過隨著這次新冠疫情在美國的爆發,美國去全球化和圍堵中國的意願更加堅定,這次疫情爆發,美國自己連呼吸機都不能自產,還要加價從中國購買,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美國人內心的不安,所以這個趨勢看來是不可避免了。


紙上的宣仔


最熱衷於發展全球化的應該是新加坡,而最不樂意全球化的是美國,我們是介於兩者之間,但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也不少。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的全球化進程快速推進過程中,我們的經濟也是出現了飛速發展。

但是,美國從2008年以來,就開始推進逆全球化的道理,退出TPP、迴歸製造業,而這一次疫情更是讓美國在推進逆全球化的道理上走到了極端,瘋狂到了要求本國海外企業搬回到美國本土,並有政府提供全面的搬遷成本補助。雖然這也有些一廂情願,可也勢必對全球化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美國逆全球化最大的理由是:在全面推進全球化的十多年進程中,美國的GDP增長率才增加了一倍,發展中國家的GDP平均增長了4倍。這也是美國一意孤行地要走逆全球化的最大因素。認為全球化對美國等這些發達國家不利,而發展中國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從目前的趨勢看來,全球化的倒退已經不可避免,而區域性的周邊合作成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推行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還要加強RCEP的周邊國家合作關係。用我國自身的經濟實力、產業供應鏈、地區影響力等打造新的經濟合作伙伴,實現與周邊地區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全面共贏。

而美國的逆全球化也是一種一廂情願的侷限性,美國企業也不可能全面從發展中國家撤離而搬遷到本土。企業是逐利的,不可能會讓特朗普隨意擺佈,在強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影響力作用下也勢必會阻礙極大。

未來的產業格局最大的可能不是逆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本地化會成為主流。也就是美國的消費產品很大一部分由全球公司在美國生產,而發展中國家的消費產品也大部分也由全球範圍內的企業在本地化生產,就如特斯拉那樣。這樣對發達國家相對有利,而對於發展中國家會受到不少影響,這也是我們在未來經濟佈局中需要引起重視的。但全球化的道路不可逆轉,這是一種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