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應該要向劉邦學什麼呢?

湖北騰德信息科技


一、堅定堅持不懈--追求理想不惜犧牲一切

劉邦人生目標的初步確定?是從他見到秦始皇出行的那一刻開始的。《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高祖嘗徭咸陽?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劉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且?在他的理想模式中?“大丈夫”就等后皇帝。這對當時還是一介草民的劉邦來說?真可謂狂妄之想。然而?劉邦的理想相當堅定?為之奮鬥不惜犧牲一切。

二、耐挫越戳越勇--面對失敗毫無退卻之心

劉邦是個經受的起失敗和承受的起挫折的人?面對挫折和失敗?他總是表現出鍥而不捨的精神?即使慘敗到身邊只剩下一個人?他照樣鬥志昂揚?不久又捲土重來?繼續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與項羽大規模的交鋒一共有六次?劉邦失敗了前五次?戰勝了最後一次?就這一次?天下就改姓為“劉”。

但凡成就一番事業?都要經理曲折艱難的過程?只有經得起失敗和挫折的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楚漢相爭中?數次面臨險境?甚至絕境的劉邦?在逃脫之後從來沒顯現出一絲一毫的氣餒?始終以高昂的鬥志與項羽做戰?這是劉邦成就霸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能忍能屈能伸--條件成熟時再行下手不遲

劉邦是個能屈能伸之人。當年?劉邦執行楚懷王的命令?向西攻秦?率先進入咸陽?擒住秦忘子嬰。根據約定?劉邦應該受封為“關中王”?或者為“秦王”。但是項羽率領四十萬大軍隨後衝入關中?劉邦的軍隊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素質上都遠遠不敵項羽?只能屈就項羽。項羽將劉邦另封為漢王?統治巴、蜀、漢中三郡。這個地方遠離中原?對於家住沛縣的劉榜及其手下眾將?近乎於流放。不僅如此?劉邦原來統率十萬大軍?項羽只讓他率三萬人上任。就是這等“受氣”?劉邦不僅絲毫不與項羽計較?而且乾脆將身後棧道全部燒燬?一方面?防止有人偷襲自己?另一方面?向項羽示意無東歸之心。這一招果然迷住了項羽?他不在視劉邦為主要對手?而將目光轉移到其他諸侯身上?結果?給了劉邦以喘息之機。四個月後?劉邦擊敗項羽用來防範他的原秦國三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將關中收歸己有。

當忍責忍?不當忍就不忍?忍要忍得適時、適度?做到困逆苦厄的環境裡?能忍得住氣?患難危險時刻?能沉得住氣?生死成敗關頭?能鼓的起氣。

四、虛心納諫聽勸-決斷之時能聽得進不同意見

楚漢戰爭開始前?劉邦激於項羽分封不均的憤怒?要同項羽在關中開戰?結果被樊噲、蕭何等勸諫而止?避免了敗身家國運的孤注一擲。公元前203年底?項羽為擺脫困境?放回劉邦的老父和妻子?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罷戰言和。項羽撤軍東返後?劉邦也打算撤軍西返。張良、陳平提出消滅楚軍的最後時機已經來臨?必須趁楚軍因簽訂和約失去戒備?全軍後撤的混亂情況?窮追猛打?置敵於死地。

五、善變--隨時都能改變自己的注意

在楚漢相爭中?酈食其勸劉邦制大印封六國後代諸侯?他立即照辦?張良說這事萬萬不可?劉邦罵道?“豎儒?差點壞了老子的大事。”立即下令銷燬大印。


史曰風雲


創業者向劉邦學什麼?這個有點不搭界,但是,的確有可說道之處。

既然說道創業者,和劉邦的關係,那就是,劉邦49歲開始,投身“創業”——打天下。這個過程中,最經典的對比就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的“用人之道”——項羽眾叛親離,而劉邦擁有“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

劉邦和項羽在“用人之道”中最大的區別在於:項羽出身楚國貴族,自身“天下無敵”,這些因素,導致了項羽不太容易接受別人的觀點——因為自身太優秀,在他眼裡,別人都不如他——既是事實,也是一種心裡疾病。相反,劉邦,出身中低階層,渴望成功,因此,渴望人才。不僅僅有諸如曹參,周勃等草根,也有蕭何,張良以及韓信這樣頂尖的人才。

之所以劉邦能夠留住和吸引諸如上述曹參,周勃和蕭何張良韓信等人才,很重要的一點,除了他和項羽“出身高低”帶來“心氣高低”不同以外,更多的是他的“故事足夠大”。其次,他容易採納別人的建議。用人“用其長”。

比如,蕭何,作為後方後勤總供應,在治理能力上非常強,就無條件講所有的後勤和人員組織工作完全授權蕭何——最著名的就是蕭何推薦了韓信而劉邦能夠信任蕭何的眼光和推薦;陳琳,是一個“人品口碑”非常差的一個人,但是,其“詭計多端”,劉邦也能用其長。再比如,韓信,號稱“國士無雙”的兵仙,但凡攻伐,無不信任韓信。精妙之處在於其下屬精兵大將,比如馬軍領袖是親信曹參,步軍領袖是發小樊噲。而韓信僅僅有戰略和指揮的權力,卻無法撼動其大將的反叛的條件和能力。

回到現實中,可以對比的比如:

馬雲,在創業中,擅長講“故事”:

向軟銀的孫正義講“中國故事”和“電商故事”。而獲得了孫正義的三千萬美金的投資;

比如向蔡崇信講“創業成功”的故事,吸引蔡崇信放棄當時已經年薪700萬美元去跟隨身價不足700萬美元的馬雲創業。

再比如,我以前的老闆,他在行業內名聲響亮,比如他做手機禮品電池時,已經是2000年前後深圳的前五,做功能手機時,已經是行業內前五,做智能手機時,也是前五。但是,最終,還是做不大。從我個人對他的看法來看,他和“項羽”有比較大的類似之處——因為一直比較成功而自負,不容易採信別人的意見;渴望人才,但凡業內名人他無不希望能夠招到自己期下——但是,“蜜月期”非常短,通常不超過半年一年,就“不再信任”。沒辦法整合“人才隊伍”,而是不斷製造“不信任”和“製造內鬥”,讓他們彼此“博弈”自己從中取利,最終人才聚而“散”。

從劉邦和項羽來看,賞罰分明,充分授權,都是項羽的最大問題。以韓信和劉邦的對話來看“項羽對於有功之臣賞賜極其小氣”,而劉邦最少在張良的暗示之下可以封韓信“齊王”。

按照原老闆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錢聚人散”,最終分崩離析。從“領跑”到最終失敗。

總結起來,如果說,從劉邦來看“創業”,我的觀點就是:第一,要有故事性,要有大格局,和堅定的產業格局不斷吸引人才加入“故事”;第二,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能反覆無常,多疑多變,“君無戲言”;第三,要“做好分封”,做好“利益分配”。


屠龍刀fei0598


劉邦現在哪?人都找不著了,怎麼向他學?市面上的都是假劉邦。創業者要學會因時制宜,步步為營,時刻如露薄冰,時代在變,競爭方式也在變,致勝之道也不盡相同。創業者只要能建立模式,創造三贏(客戶贏,社會贏,員工贏)局面,就自然會獲得第四贏(股東贏),第五贏(創業者贏),第六贏(協作夥伴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