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張弘範:問我事如何?無日不風波

崖山之戰,十數萬大宋軍民蹈海自盡,浮屍數十里,慘不忍睹,立朝三百餘年的宋王朝就此劃上了句號,而造成這一堪比“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是元朝鎮國大將軍,名為張弘範。

戰後的張弘範在崖山石壁上勒石而還,字為“張弘範滅宋於此”,後來有人在前面加了個“宋”字,遂成“宋張弘範滅宋於此”,意為宋朝漢奸滅亡了大宋朝,其褒貶不言自明,當然,這是個典故,也許就是個傳說。

我對張弘範素無好感,即使認可他也許是個軍事家,或是出色的戰略家,就如同當年白起坑40萬趙卒一般,很難得讓人有好感。

儘管我曾在《你是白起當如何?》一文中,對白起給予了一定的理解,從小了說,是為了戰略目的,往大了說,是為秦國統一作出了貢獻;但對這張弘範,卻實在是找不出理解他的理由。

張弘範對元人來說,無疑是大功臣一枚,他一路征戰,行元人野蠻屠戮之策,他俘文天祥,拼張世傑,並將南宋最後的一點戰力剿滅殆盡,隨著陸秀夫負小皇帝投海,南宋徹底亡國,“宋末三傑”皆殤於此人之手。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張弘範,字仲疇,河北定興人,曾參加襄陽之戰,後跟南下攻打南宋,擊敗文天祥及張世傑,是滅宋的主要指揮者,官居江東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年43即病逝,追上柱國和齊國公,諡獻武。

張弘範是跟著伯顏一起攻打南宋的,現在沒幾人知道這伯顏,即使知道也沒人對他能說什麼,蒙古人打漢人,正常;而這張弘範卻被後人罵得不輕,如果要排中國歷史上最大漢奸的話,他定能進前五名。

理由當然不言而喻,因為認定他是漢人,漢人幫著蒙古人打自己的同胞,鐵鐵的漢奸一枚,這是否是當時人們的看法我不知道,但傾向於沒有這樣的認定,至少,文章開頭的典故我認為是後人杜撰,但說他是漢奸,卻是今人普遍的認知。

其實,這還真不能這麼簡單地就認定他是漢奸,張弘範是漢人不假,但要說是漢奸就有些勉強了;如果因為他是漢人,就應該忠於漢人政權的南宋,這個怕就帶有強制的性質,似乎當時的人們也沒有這樣一個概念,因為,南宋早已將大片的國土和人民拋棄了。

秦漢以降,儘管地域很廣大,但漢人的聚集地乃以黃河流域為主,在很長時期內,各地還是以趙人、燕人、越人、楚人等地域標識來稱呼自己,可以說,所謂“漢人”概念的形成,是有一個長期的形成期,所以,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漢民族,或炎黃子孫這樣的概念來規範當時人們的觀念。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張弘範是出生在河北定興,這個地方早在他出生幾百年前的五代石敬瑭手上,就出讓給了契丹人,即當時的遼國,大宋王朝一直想收復,為此,那宋太宗趙光義還捱了一箭,乘驢車狼狽逃回,害得楊家將中的楊老令公還被俘後絕食而亡,這個地方,是大宋歷代皇帝想了一輩子也未能收復的夢想。

及至後來,又被金人佔據百多年,再後來,蒙古人又佔了去,所以,要說張弘範是漢奸的話,他往上數幾輩,首先應該是遼奸,然後是金奸,再然後才能算作蒙奸,也就是說,雖然他身上有著漢族的血統,但卻與任何漢族政權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的,所以,我個人認為,說他是漢奸是沒有道理的。

張弘範不是蒙古族,他是燕雲土著,是一個土生土長在或契丹遼國,或女真金國,或蒙古佔領地的人,後來蒙古人建立了元朝,那麼他就應該是鐵鐵的元朝人,他為自己的朝廷效力應該算是理所應當吧。

要說石敬瑭割讓大片燕雲之地是賣國,可以不認可,但大宋朝的真宗皇帝,一個“澶淵之盟”把他們變成了遼國人,這是國家行為吧,而高宗皇帝的一個“紹興議和”,又將他們弄成為金國人,這也是政府行為吧。

及至南宋理宗朝,又把他們推向了蒙古人的懷抱,請問,作為幾百年沒有吃過大宋王朝一粒米的張弘範,有何理由要行效力南宋漢族政權的義務!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如果他算漢奸的話,那大清朝那麼多拖著辮子的漢人,屠殺同胞,算不算漢奸,如果算的話,曾國藩、林則徐、嶽鍾琪等等,都全部是漢奸了,是吧,推而廣之,大清王朝的子民,幾乎全部是漢奸!因為,他們不是在為清王朝效力,就是在清王朝苟活。

漢奸一詞其實是近代才衍生出來的定義,特別是在抗日戰爭中被廣泛應用,按照現代的定義為“背叛中華民族,投靠侵略者,充當其走狗,出賣中國的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敗類”,但是,用這一定義來評價古人,是不太合適的。

幫著新主打舊主,洪承疇是漢奸無疑;而同樣的施琅幫著清朝打正宗的漢人政權,收復臺灣,就是被歌頌的英雄;沒有誰說王猛幫助苻堅是漢奸,要知道,在抗日戰爭的鬼子中有20萬臺灣人,戰後並沒有按漢奸論處,因為,早在甲午戰後,臺灣就割讓給日本了。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抗日戰爭時,日軍中的臺灣籍士兵

張弘範是在金被蒙古人滅亡四後出生的,他家自金人攻佔幽州後,世代都是金王朝的臣民,他父親在抗擊蒙古軍失敗被俘後投降,所以,可以說張弘範同南宋小朝廷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的。

他文武雙全,儀表堂堂,且風度翩翩,在蒙宋爭奪戰略要地的襄陽之戰中,他帶領一支龐大的漢人武裝,同宋軍激戰六年後,最終逼迫守將呂文煥投降。

接下來,他在鎮江將張世傑所率水軍擊潰,又在丁家洲之戰中將賈似道率領的13萬宋軍擊敗,進而直撲南宋都城臨安,他自己先入城內,說服謝太后投降,臨安陷落。

繼而,他率軍一路追擊,擊敗並俘獲文天祥,最後,在崖山將南宋僅有的殘餘勢力,一鼓聚殲,南宋遂遭亡國,全國範圍內所有的抵抗力量,也隨之放下武器,對元人來說,張弘範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是,沒幾個月,他的身體便每況愈下,第二年就一病不起,竟在壯年之際,端坐而亡,死後元人自是給了一堆的榮譽嘉勉。

張弘範是我厭惡的古代名人之一,當然,我是站在漢民族立場上說這話的,因為他代表的是野蠻異族將我大漢政權鏟滅,使得中華文明形成了歷史的斷層,作為一名漢人,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喜歡他的。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現在爭論的焦點就是他是否是漢奸,這個其實我認為沒有爭論的必要,歷史的進程將很多的概念模糊化了,用現代的理念去套古代的人或事,無異於用現代的刀去殺古時的人,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偽命題,是不值得討論的。

連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現在也是爭論不休,因為,他抗擊的金人現在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所以,有人認為,當時的戰爭是內戰,兄弟間打架。

雖然這一提法在民間沒有多少市場,但官方是刻意要將此概念進行到底的;不僅在歷史教科書中去掉了民族英雄這一稱呼,而且涉及之人很是不少,連打匈奴的衛青和霍去病都沒有了這頭銜,更何況岳飛了。

既然沒有了民族英雄,那就是說,在中華民族現有的版圖內,就沒有漢奸之說了,都是“兄弟鬩於牆”,鬧著玩兒的,所以,我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官方是不可能認定張弘範是漢奸的。

而就我來看,既然他祖宗八輩兒都不算宋朝人,那他有什麼理由不為他的政府和國家效命滅宋?只能說,他為異族效命,殺戮同種族的民眾,建立功勳,是可以理解的,但卻肯定是不能被誇獎,因為從情感上,作為漢民族是接受不了的。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岳飛是漢族的民族英雄,他的對手金兀朮就應該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那張弘範就應該算什麼呢?或者,就只能算英雄吧,一位我很不喜歡的英雄,如果按照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概念,他們是不是都可算作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呢?不懂!

作為滅宋的主力戰將,他卻是一位儒將,不但在戰場在吒叱風雲,而且他的詩詞也寫得很不錯,這同人們印象中武將的身份,有著很大的差異,故而《四庫全書》稱其為“雅韻清,詞雍容,諧協,固非服介冑者所及”。

張弘範的詩詞集名為《淮陽集》,因他曾被加封淮陽王,故名;其中有他所的百餘首詩及幾十首詞,從這些詩詞中看,他的文學水平是相當高的,古今詞話評為“風調不減晏小山”。

詞能比肩晏幾道,這評價夠高,當然,這其中定有過譽之嫌,我讀他的詞但並沒有多少驚豔之處,但水平的確不低,說其為二流還是當得的。

相比較,他的詩要比詞好得多,尤其是五律,細品還是很有韻味的,宋時詞很流行,詩也是以七言為主,而張弘範卻偏偏在這五言上縱橫,也是很有特色了。

張弘範:因指揮元軍滅亡了南宋而被指為漢奸,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宋詩我讀得也是不少,但張弘範的詩真同這些宋詩有著很大的區別,讀之如品唐韻,在氣勢上要遠高於宋詩,如果和同時代的江湖詩派來比較的話,其直抒胸意的磅礴之感,則要大氣得多,這也許同他武人征戰的經歷相關吧。

白酒誰同飲,青尊秪自開。

山風吹雨去,海月上天來。

雅興高千古,狂歌復一杯。

何當呼李白,同醉鳳凰臺。

這首詩名為《月夜獨酌》,同李白的組詩同名,從中可以看出,他亦有著謫仙般的狂放,也有著張九齡“海上生明月”那樣的開闊,對仗工整,氣勢不凡,如放在唐人集中是不輸與任何一位詩人的。

當然,現在怕是沒幾人知道張弘範還有這等文采的,他的佳詩奇句早已被滅宋之舉湮沒無聞,遂使得這少年飛將燈下捧卷的形象,在一片的不恥聲中,埋在了故紙堆中泛黃,竟至無人識得了,可惜,可惜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