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

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

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佈。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 族

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夥”,漢語意為“白人”。此各民族對白族的他稱多達60多種,有“民家”、“那馬”、“勒墨”等等,居住在大理、昆明等地及湖南桑植一帶的白族,漢語稱為“民家”;居住在麗江、迪慶、怒江一帶的白族,納西語稱之為“那馬”,傈僳語稱為“勒墨”;藏語稱之為“勒波”,彝語稱之為“婁哺”、“洛本”、“羅基頗”,貴州一帶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羅苴”、“龍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稱呼。在貴州威寧一帶的白族,因有七姓,被稱為“七姓民”。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1月,根據廣大白族人民的意願,正式確定以“白族”作為統一族稱。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族分佈

白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約有80%的全國白族聚居於此。此外,雲南昆明、麗江、怒江、迪慶、保山、玉溪、楚雄、文山、臨滄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區。湖南省張家界、湘西,貴州畢節、安順,四川涼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佈。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族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語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簡稱,意即“我的主人”。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節日,就是本主廟會。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節慶、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廟去獻祭,舉凡婚喪喜慶、疾病災害、出門遠行等,也要到本主廟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族服飾

白族人崇尚白色,

服飾款式各地略有不同,

以白色衣服為尊貴。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男子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一般纏白色或藍色包頭,上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下穿白色、藍色長褲。洱海東部白族男子則外套麂皮領褂,或皮質、綢緞領褂,腰繫繡花兜肚,下穿藍色或黑色長褲。出門時,常背掛包,有的還佩掛長刀。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女子

女子服飾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帶多用繡花布或彩色毛巾纏頭,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右襯結紐處掛“三須”、“五須”銀飾,腰繫繡花短圍腰,下穿藍色寬褲,足蹬繡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辮於後或盤辮於頭,都纏以繡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在白族姑娘的頭飾上,蘊含著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語,它就是:風花雪月。解釋: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關的風;豔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

婦女頭飾更是異彩紛呈:大理一帶未婚女子梳獨辮且盤在花頭帕外面,再纏上花絲帶等,左側垂著一束白絛穗;婚後髮辮改為挽髻,盤在頭頂,外包紮染或蠟染的藍布帕,纏素色布條。鳳羽、鄧川、洱源的姑娘喜戴“鳳凰帕”;有的地方則頭包花毛巾或只將辮子盤頭上,再纏一束紅頭繩;有的地方頭飾為“一塊瓦”;有的地方頭上用多塊頭布相疊覆蓋,最外面的一塊布上繡白族人民喜歡的圖案。再外纏多種顏色的頭繩,格外美觀。婦女們都喜戴玉或銀手鐲、墜耳環。城鎮居民多穿漢族服裝,青年人愛著時裝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族建築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臥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飲食及名吃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並善於醃製火腿、弓魚、螺絲醬、油雞樅、豬肝胙等各種味美可口的菜餚。大理等中心地區的白族人民,還喜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稱“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片或肉絲,佐以姜、蔥、醋、辣椒,以宴請客人。此外,還有用糯米釀製的白酒,用蒼山雪燉梅和糖製成的“雪梅”,鄧川特製“乳扇”、“乳餅”等也都十分可口。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族婚宴習慣用“喜州土八碗”待客,由八道熱菜組成:添加紅曲米的紅燉肉;掛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醬油、幹醃菜扣蒸的五花三線肉千張;配加紅薯或土豆的粉蒸肉;豬頭、豬肝、豬肉滷製的幹香;加蓋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絲、菜梗氽制的雜碎;配加炸豬條的竹筍。此外,每客一包檳椰,豐盛又不奢侈。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白族語言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的民間歌唱藝術也具有的水平。在白族民間,既流傳著大量的山歌、小調,也有各種體裁、形式的敘事歌曲。歌詞大都有較嚴格的句式、格律,尤以“山花詩”體歌詞佔有較為突出的地位。

白族民歌的歌詞,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生動活潑,諸如歷史故事、社會生活、勞動生產、山川景物、愛情婚姻等等都融於歌詞之中。歌詞結構,突破了傳統歌詞的固定模式,歌詞多是七句或八句一段。這些由非對稱性七字、五字、三字句組成的歌詞,改變了傳統歌詞的嚴整呆板,使格式變異的歌詞煥發出青春的活動。在白族民歌中,最受群眾喜愛而又流傳最廣的當屬“白族調”。

主要民族節日

火把節

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男女青年各持一個火把,見人就從挎包裡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發出耀眼的火光,發出“轟”的一響,火苗燎向對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認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氣,.故競相燎耍,喜氣洋洋。燎耍過後,青年要成群結隊,舉著小火把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穀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保豐收。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火把節的尾聲還要跳火把。午夜前後,把狂歡時燃燒著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個接一個地從篝火來回跨越兩三次,祈求火神“禳災祛邪”。要看誰跳跨得高、跳得遠,直到興盡為止。

繞三靈

“繞三靈”又稱“繞山靈”、“繞三林”,是雲南大理白族的傳統節日,白語叫“觀上覽”,意即“遊逛園林”。“繞三靈”的會期為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共三天。“三靈”指“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佛都”崇聖寺。“繞三靈”主要是串游這三個寺廟。節日期間,人山人海,在“三那繞南四繞北”中,歌舞不斷;晚上宿營田野,唱白族的大本曲,對歌到天亮;可謂狂歡通宵達旦。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三月街

“三月街”又稱“觀音市”、“觀音街”,“祭觀音街”,是雲南大理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耍海會

“耍海會”又稱“撈屍會”,是雲南大理白族的民間傳統節日。“耍海會”的會期長達一個月,從農曆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三日。而規模最大的,要數大理洱海西岸的沿湖村莊八月八日的耍海會。是日,周圍許多村寨都將花船雲集到才村附近的水面,但見洱海里白帆點點,岸上人頭攢動,船隻連綿十幾裡,觀者逾萬人。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三道茶

第一道叫“苦茶”,系燒烤大理特產沱茶至黃而不焦、香氣瀰漫時衝入滾水製成,寓“清苦”之意;

第二道稱為“甜茶”,選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難抑,暗喻“苦盡甘來”;

第三道則是“回味茶”,系衝大理蒼山雪綠茶煎成,花椒、桂皮、薑片性辣,蜂蜜味甘,綠茶則味苦,可謂五味雜陳,融於一體,似乎告訴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人生哲理。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頭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細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閱歷,經歷過離合悲歡、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會拍案叫絕

白族人物

民族英雄:段赤誠、白潔夫人、王樂寬、王嵯巔、段宗榜、董成、高量成、高禾、高泰祥、舍利威、段功、楊玉科

軍界:賀龍、楊傑、周保中、李宗黃、馬鍈、馬鉁、馬崟、馬標、王炳章、尹龍舉、馮春申、李識韓、楊益謙、陳策勳、楊友棠、穀風遠、楊國欽、陳永柱、姚雙龍

政界:周鍾嶽、施滉、張耀曾、張柏簡、王益

科研界:王希季、張麗珠、蘇峙鑫、董家齊、高立志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學者界:李元陽、楊士雲、高奣映、趙藩、徐嘉瑞、董澤、馬曜、張旭

商界:嚴子珍、楊鴻春、李恆春、董澄農、張澤萬

醫學界:彭子益、段飛龍

體育界:張國偉

文藝界:楊麗萍、小彩旗、楊蓉

這是我見過介紹雲南白族最全的一篇文章!不服來戰!

......N多N多

白族,雖然人數不夠漢族的多,衣服不夠漢族的漂亮,但是我們節日多;白族的人民都過得很開心,過得舒舒服服。

來源:大理惠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