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有人說,空間設計的本質,是立體的。

  從客戶需求到設計創意,從一條線到一面牆,從產品形態到材質,每一環都需要設計者從不同角度進行反覆的推敲,最終才可能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成都85後設計師楊維迪和魯帆,相識超過5年,有著相同的專業態度與事業價值觀。2018年末他們打破行業傳統,在成都創立了HXZ回形針設計工作室,一個以設計為導向的室內設計公司。

  他們敏感而具有洞察力,他們對設計的理解來源於對市井生活的觀察。他們眼中設計師真正的“效率”並不等於“時間”,而是應當與客戶滿意度項目完成度、返工率掛鉤。他們正試圖以一種新的態度和工作模式面對設計行業,一步一步以設計之力讓成都這座城市變得更好。

  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個新銳設計工作室,新浪家居記者對創始人楊維迪和魯帆進行了採訪。以下是採訪實錄。

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左起,新浪家居記者,楊維迪,魯帆

  1.0 初創

  新浪家居:回形針正式創立是什麼時候?

  楊維迪:18年年底。

  新浪家居:其實我們很好奇,你們兩位是什麼關係?

  楊維迪:有很多人都在問我們這個問題。其實我跟魯帆是多年的好友,我們以前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後來我們發現我們對設計有了更高的追求跟要求,但是我們得按照公司的規則來完成這些東西。面對公司規則和設計理想,最終我們選擇了後者。後來我們就從原來的公司辭職,辭職以後出來自己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HXZ回形針設計工作室。

  現在多數工作室是以夫妻檔為主,要麼是男男或者女女,像我們這種異性朋友的幾乎沒有。像我們這種搭檔跟一般的夫妻檔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我想最大的不同是,夫妻檔很難把生活跟工作分開,當你在處理工作上的問題的時候,會夾雜一些工作以外的情感。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特點,當我們共同在創造一個作品的時候,會各抒己見,甚至會吵得臉紅脖子粗。如果是情侶,發生這種激烈的爭吵很容易會影響感情,吵完架甚至飯都吃不下。但因為我們是多年的好友,彼此清楚各自的性格,我們往往能很好的把生活跟工作剝離開來,相對理性,也相對更能接受對方的意見,讓一個方案更全面。

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回形針設計工作室代表作

  新浪家居:你們倆現在在公司裡屬於什麼樣的一個分工和狀態呢?

  楊維迪:魯帆作為男性設計師,對空間創造力這個板塊更擅長,而我對色彩和項目執行更擅長,所以我們在分工上剛好能打一個配合。

  我們經常一起去創造一些我們不擅長的東西。在挑戰不擅長的項目的過程中,我們互相激勵,互相認可,甚至於互相否定,這對於我們都是一種成長。畢竟不能一直做擅長的事情。

  魯帆:我們的所有案子都是“一稿過”,從來沒有修改過。我們以前跟別人說,別人都覺得不太可能。但為什麼我們最後能夠成達到這樣的結果?最關鍵的點還是在於我們團隊其實有8個人,我們每一次做案子的時候都會進行1次頭腦風暴,所有人都拋開身份平等交流,所有人提出意見的同時必須用更好的點子說服別人,直到每一個案子都能讓團隊裡所有人滿意,我們才會把這個最終結果呈現給客戶。

  我相信經過8個設計師“輪番轟炸”的案子,肯定會超出客戶的預期,他能想到的東西我們全部在前期已經“實驗過”,它的問題在哪兒,痛點在哪兒,技術上怎麼實現。

  所以說我們一般做一個案子,自己很痛苦,客戶很輕鬆。團隊多元化思維會令設計更全面一點。

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回形針設計工作室代表作

  新浪家居:這樣會降低效率嗎?

  魯帆:這要看你怎麼定義效率了,我們對效率的定義可能跟大多數的設計師不太一樣。別人以項目完成的快慢來定義效率,但是我們以案子做出來了以後客戶的滿意度以及這個案子的落地度,加上時間跨度來定義效率。

  單兵作戰隨便做一個案子三五天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最後你會發現因為前期溝通的時間太短了,無法挖掘到客戶的真正需求,然後去了解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東西,返工情況很嚴重。

  其實跟客戶之間的信任感都是要一步一步建立的。我們現在團隊的這種方式,前期會跟客戶進行2~3次的深入探討,甚至我們會考察客戶的家或者商業項目的整個產品定位情況,之後我們會通過一週的時間將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消化完了以後才開始做平面設計。平面設計很關鍵,一般我們會做兩個截然不同的方案,從不同的維度去考慮。然後我們會跟客戶進行一次詳細的溝通,客戶在兩個方案裡面進行選擇,基本上就能夠確定的一個最理想的方案。目前我們落地基本上可以1:1還原。

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回形針設計工作室代表作

  2.0 積累與沉澱

  新浪家居:你們現在項目以什麼類型為主?

  魯帆:咖啡廳、餐廳、店鋪,工裝家裝都有,我們團隊裡會有細分。

  新浪家居:疫情對你們有影響麼?

  楊維迪:其實還好,我們疫情期間做了一個三十平的小loft,其實我們對小空間挺感興趣的,這個空間雖然小,但是五臟俱全,這也是一個挑戰。在我們看來,錢多錢少並不重要,通過設計能實現客戶的夢想更重要。

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回形針設計工作室代表作

  新浪家居:聽下來整個公司的業務線還是比較全面的,是不是公司對每個員工的要求也是“全面發展型”的?

  楊維迪:我們首先會根據個人特點跟他溝通,通過幾個月的試用了之後,設計師往往會展露出他的閃光點。

  如果他願意融入我們這個團隊,我們會盡量的讓他從事真正合適他的工作,當然如果他想挑戰沒有嘗試過的項目,也完全ok。

  雖然我們的公司有一個大的框架和標準制度,但我們實際上是一個夥伴的關係。我們希望能每一個人多能發揮自己的潛能,發光發熱。

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回形針設計工作室代表作:鄭州鄭東新區石油大廈今朝咖啡工作室

  新浪家居:創業遇到最大的難點是什麼?你們怎麼去解決它呢?

  楊維迪:目前來講,我們就覺得我們的知識儲備量不夠。畢竟以前我們做家裝比較多,商業項目跟家裝設計截然不同,對於我們來講,其實每一個案子都是在不斷的挑戰自己。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去尋求外援,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去跟行業裡面優秀的設計師進行交流,甚至我們會去報培訓班買很多的書籍回來學習。

  另外一個難點,是客源的問題。這也是大部分設計工作室會遇到的問題。

  3.0 未來探索

  新浪家居:你們怎麼解決客源問題?

  魯帆:我們現在的客戶群體其實主要分成三個來源,第一種是老客戶口碑的積累,我們從事這個行業已經有9年時間了,所以說的話它也積累了很多的一些以前的老客戶,他們翻新房子、創業開個鋪子、做個酒店之類的時候都會想到我們,會來委託我們來幫他們做設計。 第二個是外行業的一些朋友介紹,拓展人脈對客源是有幫助的。 第三是從網絡新媒體平臺來獲客。

  新浪家居:你們未來會想要朝哪個方向去發展?

  楊維迪:最後我們一直對商業空間很感興趣。這幾年做的項目多了,我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兒,我們通過商業設計來探索他的一些經營上的想法和理念。

  魯帆:所以這就導致了我們現在自己也去開了一個店!

  新浪家居:你們開了一傢什麼樣店?

  魯帆:我們自己去開了一個咖啡店!其實歐洲17世紀18世紀的時候,很多偉大的作家、畫家、思想家都是在咖啡館、酒吧裡面誕生的。伍迪艾倫《午夜巴黎》電影裡他回到了過去,在咖啡廳見了很多名人,實際上電影的所有的場景都在咖啡館裡邊對發生的。

  所以我們就覺得這樣的一個環境它本身很有趣。它不是一個居家的私密空間,也不在一個過分開放的公共空間。就像咱們現在聊天一樣,新山書屋這樣的空間既開放也有私密性。

  實際上成都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但是成都缺乏土壤,或者說缺乏一個平臺。我們希望去構建這樣的平臺,哪怕我不賺錢,我也覺得它非常有趣。 像毛老師現在做的這種像書店咖啡空間,其實體量感比較大,背後也有投資人,這裡其實更多的是屬於是一個文化屬性的展示。

  而我們自己投資的咖啡廳面積也就100多個平方的樣子,我們更想打造一個小型的社區文化。我們希望通過做咖啡館,可以帶動整個社區的一些變化。也許每個人都可以打破身份、階級的束縛,進到我們的咖啡空間,在這裡自由平等的交流。哪怕你不願意說話,你想在窗戶邊發呆,這樣的氛圍也會很好。

  說不定哪天我們街上的掃地大哥,他就天天在看這些群年輕人在裡邊幹啥呢?我也進去試一下,說不定他哪天就進來點了一杯咖啡,他聊出來的故事可能是你這一生都沒聽過的。

85後創業者楊維迪與魯帆:以微薄的設計之力讓成都變得更好

  新浪家居:這個咖啡館聽起來非常有趣。

  魯帆:對,其實這個過程中會拓寬我們的視野和眼界,因為人有高低也有階層,這個是不可忽視的,但是我們在某一個點上,我們可以忽略掉這些東西,平等的來聊一聊。那麼可能你會知道人生更多的百態和滋味,就像閱讀一本書,知道了很多沒有經歷過的故事。

  成都的節奏和狀態不像上海,在一個閒與不閒的狀態之間,大家願意坐下來,享受生活,氛圍特別好。

  你看,一到冬天成都整個就看不見太陽了,大家都懶懶散散的,但是隻要一出太陽,你會發現所有的沿河的地方人們都會放下工作,出來曬太陽。成都人有這種灑脫,他如果能放下工作,他就會把工作放下,出來跟朋友曬曬太陽,聊聊天,到樓頂也好,到窗邊也好,到河邊也好,他願意放下和放棄一部分東西。

  新浪家居:我發現你對成都人和成都的觀察都很細緻,你們是本地人麼?

  楊維迪:我是樂山的,魯帆是南充的。

  新浪家居:所以你們對成都會更有好奇心嗎?

  楊維迪:其實旁觀者跟本地人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我從讀高中開始就到這邊來,我工作去過北京,也去過上海,但對比之後我發現成都太閒適了,所以最後還是選擇留在這裡對,可能他並沒有那麼完美,但我覺得這裡可能更適合我。

  魯帆:對,一切都處於好奇心。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小小的舉動,能夠帶動更多的人,把成都變得更好。我們也很熱愛這一片土地,我們也希望它能夠越來越好。有為總比無為好。

  新浪家居:這句話說的真好。謝謝你們接受我的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