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導致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否可以直接退休?是否有條件限制?

HR小喵


因公導致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這是屬於工傷,這和退休是兩回事,不能一概而論。而且,工傷補償金比一般養老金高很多,一旦你辦理了辭職退休,那工傷補償自動就轉變為養老金髮放了,比例會低很多。

你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應該是你無法勝任那個崗位,但又顧慮後期生活經濟有困難所以想申請提前退休。估計公司為了省成本,也沒有把這方面的信息完全告訴你。按照我對《工傷保險條例》的分析,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實現既享受補貼又能安心休養的願望。

  1. 你必須先就你因公導致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這一點轉變成法律所承認的傷殘。既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鑑定。因為你不做鑑定,對於你後續維護自身合法利益會有很多不便。
  2. 在工傷和勞動能力鑑定書出來後(按你說的程度,應該已經達到1-4級範圍內),你可以向公司和工會申請保留勞動關係,退出原工作崗位,同時享受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和之後按月領取傷殘津貼。同時,可以享受由公司和個人同時繳納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的基本醫療保險費用,這樣以後看病可以減輕很多負擔。
  3. 不要被公司偷換了概念,工傷是工傷,退休是退休,按普通職工退休來處理的話,你會很吃虧,難以維持自身利益和後續的治療費用。必要時通過工會諮詢和調解解決自己和公司的矛盾之處,務必不要被坑。

上述建議望能幫到你,發生事故已經是不幸,那麼希望通過維權讓你以後的路走的能稍微順坦點。


23殿


我是執業律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因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不能直接退休的;其次,退休的前提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因公喪失勞動能力的處理方式

因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即我們通常說的工傷1-4級,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的規定,其處理方式為:(1)如果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保留勞動關係,退出工作崗位,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比如:工傷1級,可以享受傷殘補助金為27個月本人工資、月傷殘津貼為本人月工資的90%、工傷醫療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工傷保險待遇。(2)如果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的,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同時按照國家規定享受養老保險待遇,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第二,退休的條件限制

退休的條件限制主要是年齡、性別、工作崗位,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0週歲,女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0週歲,女幹部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5週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安排退休。同時,現在法律已經明確女工人和女幹部的判斷不再以是否有幹部身份為標準,而是根據實際從事的工作崗位為判斷依據。

結語

因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與是否退休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法律範疇,一個是屬於社會保險法,一個是屬於勞動法,兩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補充!


曾慶文律師團隊


因公導致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否可以直接退休?是否有條件限制?

因公導致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不可以直接退休。需要在辦理完申報工傷後,到勞動部門辦理傷殘等級鑑定。確定傷殘等級鑑定結果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鑑定結果下來時,看您是否到達50週歲。若沒有達到50週歲,則需要由單位和個人繼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至50週歲為止。

年滿50週歲後,提交傷殘等級鑑定書、個人檔案及本人申請,到社保部門辦理退休手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