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銀行貸款利息是負數?

盲者無門


我估計你所說的負利率實際上應該是指“實際收益率”,通貨膨脹。

而不是近期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實際利率真為負的情況。


如果銀行的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那麼我們就說實際收益率是負值,因為這樣把錢放在銀行實際上錢是在貶值的。


經濟學裡的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通脹率,銀行的利率實際上就不足以彌補物價上漲所帶來的貶值程度。

某些經濟情況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於同期CPI的上漲幅度。這時居民的銀行存款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好像在“縮水”一樣,故被形象的稱為負利率。

銀行貸款利率也是同樣道理。

在負利率的條件下,相對於儲蓄,我們更願意把自己擁有的財產通過各種其他理財渠道進行保值和增值。


負利率,即物價指數(CPI)快速攀升,導致銀行存款利率實際為負。存銀行的利率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率就成了負利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負利率=銀行利率-通貨膨脹率(就是經常聽到的CPI指數)。

如果銀行利率不能高過通貨膨脹率那麼就這意味著:存款者財富縮水,國家進入“負利率時代”。

當投資者發現把錢存到銀行裡錢不斷變少,就會拿出錢來進行投資,但是生活中的備用金、養老等積蓄,仍然會有一定比例的錢存在銀行裡,這是多數民眾用來應急所需,然而具有大量資金的富人會進行投資樓市、股市、商品,進一步的推動物價的快速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負利率反而更加嚴重。在負利率出現嚴重的情況下,國家往往會出臺相關的宏觀政策來進行維穩,讓市場經濟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節奏,這也是給投資過熱的市場進行“降溫”。


另外,想說說世界上出現的真正負利率的情況,就是你在銀行存錢,結果還要倒給銀行利率。


現在,隨著疫情出現,而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負利率被越來越多的央行所採用,日本和歐洲是最先進入負利率的地區。日本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就一直採取了低利率政策,然後一步一步進入了負利率。而歐洲,在2012年歐債危機爆發之後,也採取了負利率的政策。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通縮的預期強烈,另一方面是一旦加息,經濟馬上就變臉,歐洲央行一度想要停止量化寬鬆和負利率,結果都半路夭折了。


而現在,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也將利率降到了零。當然,實際上市0到0.25%,不是完全為零,否則又顛覆了經濟學的常識了。


美聯儲多次表示,不會採取負利率,因為從日本和歐洲的經驗來看,一旦進入負利率,就像陷入了泥潭,怎麼都無法拔除。筆者認為,負利率就像是毒藥,一旦採取就會上癮。而一旦停止,就如同戒毒一樣,會產生大量的不良反應,因此才難以自拔。

但是,如果全球的經濟在三季度無法復甦,那麼可以認為,美國可能也會採取負利率政策。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負利率情況,在經濟中都不是一種好的現象。


菲律賓視野


存款利息趕不上通貨膨脹!


天賜工作室王奇


當通貨膨脹率超過銀行利息率時,存款就變成負數了,因為銀行存款的增值趕不上貨幣的貶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