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封妃,恩准回家省親。按理說是榮耀的事情,為什麼會說預示著賈家的沒落呢?

九寶聊劇看人生


元春封妃省親,便是秦可卿死前給王熙鳳託夢所說之喜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榮盛,然而這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老話說的好“盛筵必散”!

之所以說預示著賈家的沒落,原因有三:

1、妃位不正,賈政生辰當日,元春晉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封號首先是女官,然後是妃位,清代的妃位全部都是單字,通常以“貴,淑,德,賢”四字為封號,清康熙年間四妃為惠妃、宜妃、德妃、榮妃,提到省親之時羅列了周貴人、吳貴妃兩家可見其他人的封號都是正常的,而賢德妃是個異數,可能只是皇帝的捧殺。

元春封妃的原因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解析:①元春出賣了秦可卿的身世(秦可卿身份高貴,跟皇室廢太子有關)②賈家收留了妙玉(妙玉的身份高貴,跟忠順王有關?)個人比較偏向第一種說法,因為封妃省親之事發生在秦可卿去世當年。(秦可卿的死亡也是一個謎團)

2、這是皇帝的手段,想要藉機處理一些世家豪門的蛀蟲,而設下的陷阱,踩不踩隨你,而賈家偏生就是踩進坑裡。

“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蹕關防之處,不妨啟請內廷鸞輿入其私第,庶可略盡骨肉私情、天倫中之至性”。

皇帝的恩典裡特別強調“重宇別院”、“駐蹕關防”,就是為了讓那些想要省親的妃子孃家們花錢如流水,圈地蓋別院,走一趟就成皇家別院了。賈家本身是武將軍功起家,從來都是上位者眼中忌憚的那群人,尚且不懂得韜光養晦,事事勇為人先,蓋一座園子就只為了讓元春回孃家倆小時,錢多的沒處花了,這就撞到槍口上唄。

3、美輪美奐的大觀園誕生,掏空了賈家,賠上了林家的百萬家財,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到底延續了兩三年的風光。

元春封妃後的一兩個月,林黛玉喪父二進賈府,帶了多少家財書中沒有明確提到,只有從賈璉與王夫人的話語中推測,一二百萬兩白銀是有的。寧府榮府賈母掏出了幾十萬兩,加上薛家贊助的,四王八公送來的……“又不知歷過幾時”大觀園竣工了。

光看賈府的宴席,家母的伙食,精緻奢靡無度,書中也多次提到王熙鳳拿嫁妝讓平兒出去當了貼補家用,賈璉也曾往鴛鴦處私下裡要賈母的私房週轉,探春接管大觀園事物的整改等等都能看出賈家的底蘊基本敗光了。

而這一切的發生除了因為子孫不肖以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元春封妃省親讓賈府的人越發的膨脹了,自以為家門顯赫,橫行霸道,作威作福,目光短淺,不知末日將至,到最後,一場夢醒皆成空。


這個回答你們還滿意嗎?喜歡的請關注或轉發,留言發表不同見解~與@晴空莽莽一起分享~!(圖片來源網絡)


晴空莽莽


其實在元春省親前,四大家族包括賈家已經在衰落了,只是下滑的坡度比較緩,外在的架子還在,不那麼明顯罷了。元春省親後,沒落的速度明顯加快,可以從兩點看出來。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經濟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建那麼奢侈的大觀園,就為了元春回來那麼幾個時辰,後期的維護也需要一大筆錢,所以才有探春搞起了經濟改革。光靠內部挖潛有限,外頭又是“烏進孝”和“吳新登”,管事的哪個不著急?賈珍指望發個幾萬兩的橫財,王熙鳳也是左支右絀,苦水難倒。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越來越嚴重的經濟危機籠罩下,靡費巨大的大觀園不衰落才怪呢。

然後,最要命的,就是政治上捲入了更大的漩渦。賈府這麼大費周章的建省親莊園,自然不是為了女兒回家一趟,女兒回來,越是老物件越親切,為的是給兩方面看的。一方面是給宮裡看,家裡沾了女兒的光,也要為女兒在宮中撐臉面。另外,寫這段其實影射的是接待皇帝南巡,當然更是給皇上看的。另一方面是給一眾貴胄看的,皇妃省親引人矚目,無疑是實力的最好展示,賈府希望通過大興土木來宣示自家的侯門地位。

但從政治方面來看,元妃省親後,賈家男丁並沒有誰在官位上得到好處,賈璉賈珍仍掛著空銜,除了賈政,年青一代沒有一個在政治上有出息的,全家就靠著一個女子撐場面,能不敗嗎?而且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元妃的崛起,必然引發宮鬥,賈家必然要面對更大的對頭。很快與忠順王府的矛盾就冒出來了,人家可是王爵,屬皇室成員,勢頭要壓賈府好幾頭,要是你不顯山露水,人家犯得著跟你過不去嗎?

經濟上撐不住,政治上頂不住,不垮塌才怪呢。所以,元春省親後,賈府加速敗落,也就不足為奇了。有的童鞋說,後面賈府不一直好好的嗎?是,《紅樓夢》可信的文本就有八十回之多,是妥妥的長篇小說,但記述的其實也就三五年間的事,沒過多久,便大廈轟然傾覆,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不是“速朽”是什麼?


柳樟筆劍


元春封妃,是皇帝下旨,由女官升為賢德妃,是酬謝賈元春為他登皇位所作的事情。

而元春省親則不是,皇帝只是要嬪妃家女眷初二,初六進宮探望,而家中有獨立的行在,可令妃嬪回家省親,則是太上皇下的喻旨。

這是自選項,不是一定要蓋園子,一定要省親。

一、牽涉到站隊

此時皇帝剛接管政權,太上皇餘威尚在。但是有政治經驗的官員會體會出太上皇的喻旨和聖旨是不同的,賈府立即行動,蓋園子,表明了自己是聽太上皇的話的。

和前面秦可卿喪事上四王八公齊聚一堂,都是政治表態和站隊,皇帝不說什麼,但肯定記上一筆,為後文鐵網山元妃之死埋下伏筆。

二、寅吃卯糧,經濟困難

賈代善此時己不在,賈府己退出政治中心,收入大減,而奢侈腐化己使其財務危機。

但蓋大觀園,買古董,陳設,僕人,小尼姑,小道姑,小戲子,和各種必備之物,所花費的金錢已不是賈府所能承擔。

而元春省親時的一樹萬燈,錦葉羅花,玻璃水鳥,一夜花費更是不菲。

還有管事人等的貪汙,太監女官的打點。

這些花費的來源儘管沒明寫,卻指向賈家抄家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借國庫銀兩,寅吃卯糧。

經濟上欠了大量的債,還不知節約,不知收斂。

元春封妃本來是好事,但只憑裙帶關係的家族就己趨於下流。

而在政治上站錯隊,在經濟上財務崩潰,賈府怎麼會不衰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