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讀博會成為一種趨勢嗎?

答客誚


中西方對讀博的認識是不同的。西方讀博基本上是一個個人選擇,不讀博也不是就沒有好工作,讀博了也不見得就有好工作,而且讀博壓力還很大,要求還很高,基本上讀博意味著你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想深入做下去。

國內的博士至少在2019年而言,更像一個大碩士。正規用人單位很吃學歷這一套,很多時候工作崗位並不見得需要很高的知識水平,但崗位稀缺,既然有碩士,那就沒有必要用本科生。所以國內讀博的人不一定非要對專業有什麼濃厚的興趣,只是更好的文憑更容易找到較好的工作。

如果經濟比較好,就業市場吸納勞動力比較容易,那學生們用腳投票,有錢賺沒有必要再去不賺錢地讀幾年。但是如果經濟狀況不好,崗位不增加,而勞動力增速又很快,那很多人必定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升職機會又很渺茫。與其這樣,不如接著讀一個學歷下來。國內讀研讀博都非常便宜(只要你能考上),而如果你不讀,本科就工作,又賺不了幾個錢。一正一負,加起來的機會成本也不高,這就繼續鼓勵學生讀下去。

至於繼續讀下去是不是相當於只是把這個就業的壓力推遲了,實際上沒有改變就業難的本質?是,但也沒有那麼絕對。國內的就業形勢嚴峻,但也並沒有那麼嚴峻。目前正在就業的嬰兒潮會逐漸過去,50年代的初代嬰兒潮也正在逐漸退休。這種環境下,緩解,有時候就是一種解決方案。

在接下來的幾年甚至十幾年中,國內讀博的人數越來越多肯定是大勢所趨。相應地,博士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值錢,而碩士和本科生會繼續貶值,這也是大勢所趨。腦力勞動越來越不成為一種稀缺資源,體力勞動者的收入會逐漸接近甚至超過腦力勞動者,這也是大勢所趨。


數學鹿老師


我認為未來讀博會成為一種趨勢嗎?我認為不一定。原因有以下幾點:

1、讀博時間較長。碩博連讀的基本學制是五年,這幾年很多學校把博士畢業年限調整到四年,碩博連讀基本學制調整到六年。讀博之後會導致成家立業延遲。在同齡人一般都結婚生子,買車買房過日子的時候,博士還需要在校園裡繼續讀書。

2、讀博難度大。普遍3年之內無法滿足畢業要求;讀博是一件非常苦和累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得住孤獨,要有脫髮、焦慮、失眠的準備。

3、讀博性價比低。十年前博士畢業去二線城市的事業單位,很多單位都可以解決住房,配偶工作,沒有後顧之憂。現如今有些博士畢業之後還難以解決就業問題,很多選擇去高校當老師或去科研院所繼續從事研究,總體而言薪水也不是特別高。

4、腦力勞動越來越不再成為稀缺資源。眼下碩士和本科生持續貶值,而某些技工畢業的學生反而可以取得不錯的薪水。體力勞動者的收入將會逐漸接近甚至超過腦力勞動者,這讓人更加理性對待上學這件事,不一定要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選擇不同的上學渠道,術業有專攻,也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5、在社會里也能磨鍊自己。不一定要選擇讀博深造。先工作後還可以選擇在職讀博,一邊工作一邊讀博,來彌補自己工作中的短板。但很多人其實參加工作後,時間都很少。邊工作邊讀博的人也有,但數量不多。


車前子育兒


會的,現在很多人為了更高的學歷,從而不斷進修,獲得更高的學歷和更好的工作,以前是“考博不難,畢業難”,而現在流行一種說法“考博難,畢業不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