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司馬懿搞高平陵事變那些亂臣賊子下場如何?

信士26622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權臣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時,突然發動政變,逼迫郭皇后下達懿旨,罷免曹爽的輔政大臣之職,控制洛陽,關閉城門。這場政變,司馬懿贏了,誅曹爽三族,排除異己,安插忠於自己的親信,架空皇帝曹芳,為晉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在這場政變中,除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之外,還有六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太尉蔣濟

蔣濟是魏國重臣,歷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官至太尉,為魏國出過不少有價值的建議。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臣最後卻協助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充當了“亂臣賊子”。

政變之後,蔣濟不僅遭到司馬氏的猜忌,還受到了來自曹魏宗室的排擠和冷眼。原因是他曾經對曹爽許下的“惟免官而已”的承諾。高平陵事變之後,司馬懿並未尊重蔣濟的意願,而是毫不手軟地將曹爽及其黨羽誅殺,洛陽城內因此而死達到五千多人,一時間滿城血腥。

直到這時候,蔣濟才明白過來,曹爽被他騙了,他自己被司馬懿騙了。曹爽雖然被殺,曹氏仍然還有很多宗親,他們不僅輸掉了政變,還在失去整個帝國。他們的仇恨,除了司馬懿,就只能投向蔣濟,這個曹魏帝國四朝元老,曹操時代就登上政治舞臺,出彩了四十多年最終卻如此幼稚地將曹氏推向深淵。

蔣濟本人對此十分羞愧,變得鬱鬱寡歡。另一方面,他侍奉了曹魏四十多年,年老體衰,這件事對他心理上的衝擊實在太大。不久,蔣濟就死了,在司馬氏得意的笑聲中和曹氏的憤怒咒罵中死去,帶著對曹氏的慚愧和被欺騙的遺憾死去。

二、司空高柔

高柔以善於治法聞名。從小吏任起,二十年後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後,升任太常。七十二歲時出任司空,隨後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變時支持司馬懿,據曹爽大營,以假節行大將軍事。數年後榮升太尉,進爵安國侯。景元四年(263年)卒,享年九十歲,諡號元侯。

三、太僕王觀

王觀自少孤貧但有志氣,後得到曹操召為丞相文學掾,又先後出任高唐、酇縣和任縣縣令,在當地都有治跡和稱許。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王觀被任命為行中領軍,佔據中領軍曹羲的軍營並接管其軍隊。曹爽投降被斬殺後,王觀因功爵關內侯,復任尚書,加駙馬都尉。正元元年(254年),曹芳被廢,曹髦繼位為帝,王觀進封中鄉亭侯。後加光祿大夫,轉任尚書右僕射。

景元元年(260年),魏元帝曹奐繼位,進封陽鄉侯,並遷任司空。但上任數日後即辭官回家,並在家中逝世,死後下令節葬。諡肅侯。

四、尚書陳泰

陳泰初為父勳,起家員外散騎侍郎,襲封潁陰侯。出任遊擊將軍、幷州刺史,頗著政績。高平陵之變時,力勸大將軍曹爽投降,得到司馬氏信任。迴避朝廷內部的鬥爭,出任雍州刺史,成功防禦蜀將姜維的進攻。甘露元年(256年),拜右僕射,跟隨大將軍司馬昭抵禦孫吳進攻,改授左僕射。

甘露五年(260年),得知皇帝曹髦遇弒,陳泰在悲憤而死,追贈司空,諡號為穆。

五、侍中許允

許允是世家大族出身,少年時與同郡崔贊都在冀州成名,後召入軍中。魏明帝時明為尚書選曹郎。高平陵之變時,擔任侍中的許允與尚書陳泰一同去勸說曹爽投降認罪。

後因李豐等謀誅司馬師以及建議曹芳奪司馬昭之兵討伐司馬師等事情,被司馬師流放到樂浪,途中去世。

六、殿中校尉尹大目

尹大目深得大將軍曹爽的信任。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時,召尹大目至;令蔣濟作書,與目持去見爽。懿分付曰:“汝與爽厚,可領此任。汝見爽,說吾與蔣濟指洛水為誓,只因兵權之事,別無他意。”尹大目依令而去。後事司馬師,常有殺師報爽之心。文欽、毌丘儉叛亂的時候,見司馬師將死,乃入帳告曰:“文欽本無反心,今被毌丘儉逼迫,以致如此。某去說之,必然來降。”師從之。大目頂盔慣甲,乘馬來趕文欽;看看趕上,乃高聲大叫曰:“文刺史見尹大目麼?”欽回頭視之,大目除盔放於鞍鞽之前,以鞭指曰:“文刺史何不忍耐數日也?”此是大目知師將亡,故來留欽。欽不解其意,厲聲大罵,便欲開弓射之。大目大哭而回。在高平陵事變中,尹大目雖然是被利用了,但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結局史書上沒有交代。


唐明國亮


幫助司馬懿搞高平陵政變的人,無非三種下場。一是在晉飛黃騰達,二是鬱鬱而終,三是死於變亂。

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消滅了曹爽集團,並將其趕盡殺絕。這場鬥爭實質上使得魏國的權力從曹氏手中完全轉移到司馬氏手中,並且為10多年後的司馬篡魏奠定了基礎。但在政變發生當時,諸多魏臣參與司馬懿一邊,其中很多人未必是懷著改朝換代的想法,而只是作為曹魏內部的一次政治鬥爭:司馬懿為代表的保守派,對曹爽為代表的少壯派。所以大批老臣加入司馬懿陣營。他們也沒想到,司馬懿會如此心狠手黑,會一下子把曹魏皇室逼入絕境。

由於高平陵事變本身僅僅三天就以曹爽投降告終,鬥爭基本只限於洛陽附近,其他地區的如郭淮、夏侯霸等,即使他們對此有各自立場,畢竟沒有實際行動。

而洛陽附近波及到的魏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站在曹爽陣營(無論是積極主動如桓範,還是消極被動如辛敞);一類是龜縮起來不參與的(如管輅、劉陶、司藩);還有一類是參與了司馬懿行動的(同樣,不管是積極參與掌權如高柔,還是隻幫點小忙如尹大目)。下面,咱們就對幫了司馬懿的這些人逐個介紹下他們的下場。

先看看政變的相關記載,從資治通鑑取材:

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假 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因奏爽罪惡於帝曰…… 懿使侍中高陽、許允及尚書陳泰說爽宜早自歸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謂爽, 唯免官而已,以洛水為誓。……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範則智矣,然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然後咱們數數這些亂臣們的結局:

(1)四朝元老,司徒高柔:

幫助司馬懿奪權後,繼續節節高升。在曹髦一朝和曹奐一朝高官厚祿。263年死,六朝元老,壽命高達90。子孫在晉朝繼續高官厚祿,不亦樂乎。屬於跟著晉朝一起快樂的。

(2)另一位四朝元老,太尉蔣濟:

司馬懿殺絕曹爽,奪權之後,封賞蔣濟,蔣濟推辭,然後當年就死了。子孫沒有怎麼當官的記錄。蔣濟應該是心理對司馬懿的屠殺和篡權不滿的,但後悔已晚。屬於鬱鬱而終的。

(3)第三位四朝元老,太僕王觀:

王觀的後續,介於高柔和蔣濟之間。他在曹爽覆滅之後,被賜爵關內侯,擔任尚書,加駙馬都尉。曹髦即位後,封中鄉亭侯,加光祿大夫,轉右僕射,加官進爵不亦樂乎。但曹髦被殺,曹奐即位後,司馬昭要給他封陽鄉侯,增邑千戶,遷司空,他卻堅決推辭。司馬昭給他強行拜授,他過了幾天就送回印綬,然後回家後不久就死了,而且遺令“藏足容棺,不設明器,不封不樹”。感覺是到了曹髦被殺,才真正看透了司馬家族的險惡。有一點鬱鬱而終的味道。

(4)官二代,三朝元老,尚書陳泰:

陳泰在高平陵事變後繼續當他的官,在西線接替郭淮,曾經擊敗過姜維;也曾指揮鄧艾、徐質、胡奮等人作戰,一副司馬家親信的樣子,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執政時也對他非常重用。同樣直到司馬昭殺曹髦,他才一副幡然悔悟的樣子,痛心疾首,要求司馬昭殺死賈充謝罪天下。遭到司馬昭拒絕後,嘔血身亡。和王觀一樣,從皇帝的死才徹底看穿,以後子孫也沒怎麼當晉朝的官。

(5)曹氏家奴,殿中校尉尹大目:

尹大目應該是有點冤枉的,他對曹氏其實比較忠心,和曹爽關係也比較好。司馬懿派他去勸曹爽投降,應該是把他也給忽悠了。後來文欽、毌丘儉淮南二叛的時候,尹大目向司馬師請示去勸降,本來是打算給文欽洩露司馬師一隻眼睛已經瞎了,再等幾天就會掛掉的消息。可是文欽卻誤解了他的意思,反而大罵尹大目,威脅要射死他。尹大目大哭而回。不久淮南二叛失敗。尹大目結局不知,估計也是鬱鬱而終。

(6)曹爽好友,官二代,侍中許允:

許允就是個牆頭草。本來屬於曹爽浮華黨一派。他去勸降曹爽應該和尹大目差不多性質。司馬懿奪權後,許允對司馬氏有意見,但又不敢反抗。最後還是因為他和夏侯玄等人的關係,被司馬師逮捕流放,死在半路。順便說下,他的老婆就是中國四大丑女中的許阮氏。

(7)侍中高陽:

這個人歷史上事蹟很少,不知道他的立場和下場。

由此可見,上面提到的7個司馬懿的同黨,除了高陽下場不明,高柔和司馬家沆瀣一氣,福壽雙全之外,其餘許允是在以後被司馬師所殺,蔣濟、王觀、陳泰、尹大目都在日後逐漸明瞭司馬家族的面目,為曹魏的不斷衰亡而憤懣,最終鬱鬱而終。


巴山夜雨涮鍋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幫助司馬懿完成高平陵事件的“亂臣賊子”包括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等人。

司馬懿最後死的時候七十三歲,追贈相國、郡公,諡號文貞,後又改為文宣。

晉國建立後追贈為宣王,晉朝建立後追贈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可以說是非常正統的開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都為司馬懿寫傳記,評論司馬懿:

“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稜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時任中護軍的司馬師當時是高平陵事變的主力,司馬懿養的死士基本上都是司馬師在統領,司馬昭也不知道。可見其保密意識之強。

司馬懿死後,朝政基本上都是司馬師說了算,各類平定叛亂也是親自出手,但是在和文欽叛亂鬥爭的時候,文欽之子文鴦半夜襲營,讓剛動完眼睛手術的司馬師眼眶崩裂,沒多久就疼死了。晉國建立後追贈為景王,晉朝建立後追贈為景皇帝。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統領朝政,後來誕生了一個典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時期直接殺了曹髦,至此再無人替曹氏說話了。

司馬昭滅亡蜀國後,因功封為晉王,建立晉國,死後諡號為文王,司馬炎建立晉朝後追贈為文皇帝。

再說太尉蔣濟。

蔣濟和司馬懿都曾經是曹操的秘書,司馬懿是丞相主簿西曹椽,蔣濟是丞相主簿東曹椽。蔣濟一直是曹魏政權中的核心人物,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帝麾下都擔任高官。

曹芳在位時,蔣濟更是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這已經是臣子的天花板了。高平陵政變前,蔣濟對曹爽專權有些不爽,但是曹爽正處於權力高峰,蔣濟也木有辦法。

高平陵政變中,蔣濟幫助司馬懿給曹爽寫信勸降,保證不殺他。曹爽投降後,司馬懿隨後就夷曹爽三族。蔣濟據《世說新語》記載,覺得自己失信於曹爽,不願受封,但是司馬懿不同意,蔣濟沒多久就死了,但是因為有功於司馬家,被諡號為景侯。

再說高柔。

高柔也是三國時期一位著名的長壽之人,從曹操麾下一直活到曹奐,足足活了九十歲,他的一生簡直是曹魏歷史的活的鑑證。

高柔是袁紹親戚,一度被曹操懷疑要殺他,但是高柔在法律一項上非常有才,為人秉公執法,後來在曹魏幾位皇帝麾下都擔任廷尉一職,長達二十三年。

後來才逐漸升官為太常、司空、司徒。高平陵政變中,高柔支持司馬懿,於是司馬懿藉著郭太后的命令,廢除曹爽大將軍一職,讓高柔擔任代理大將軍,用高柔的權威直接佔據了大將軍的軍營。

司馬懿一度對高柔說,你這算是今天的周勃了。曹爽被殺後,高柔晉封為萬歲鄉侯,升為太尉。

高柔九十歲死後,諡號為元侯。

再說太僕王觀。

王觀出身貧寒,但是這個人志向高遠,為人剛正不阿,在曹操時期就是曹操的文學秘書之一。

後來曹叡時期,王觀因為性格原因一直以直言著稱,曾經在司馬懿麾下幹活。

曹爽掌權時,王觀多次仗義執言,曹爽於是明升暗降給王觀安排了一個太僕的職務。

高平陵事變時,王觀被司馬懿安排去奪取曹爽弟弟曹羲的軍營。曹爽被殺後,王觀因功爵關內侯,復任尚書,加駙馬都尉。

後來又加封光祿大夫,任尚書右僕射,司空。死後諡號為肅侯。

可以看到,幫助司馬懿的這些“亂臣賊子”一個個都是身居高位,活的又長,死後也是倍享哀榮。

反而是幫助曹爽的哥幾位,自己被殺都是好的,基本上都被夷三族處理了。

為啥會這樣呢?其實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曹爽因為過於無能,不但連累了自己,麾下無數人,無數家族都落得家族具滅。而跟隨司馬懿的人,最終笑到最後,司馬氏幾位皇帝雖然不堪,但在歷朝歷代都是正統皇帝的存在。“亂臣賊子”之說雖然嘴上痛快,但是對於古人又有什麼損失呢?

時景帝為中護軍,將兵屯司馬門。帝列陣闕下,經爽門。爽帳下督嚴世上樓,引弩將射帝,孫謙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發。大司農桓範出赴爽,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謂柔曰:“君為周勃矣。”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於洛水浮橋。--《晉書-宣帝紀》

我是以史為鑑,只寫靠譜的歷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