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為何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語言?同一人類祖先教下的語言沒繼承嗎?

平治河流


這就是我一直心中的疑問,什麼都是非洲某一女性起源說都是人類科學家們鑽牛角尖的結果。難道草木細菌和世間萬物也是一個單體出現全球繁衍?完全不同的語言是不是證明人類是在自然條件適合的情況下不同地域同時期自然生成或昇華的結果?


海派牛爺


首先糾正你的第二問,人類有同一個祖先是宗教的幻想。基督教說神創造了人類,伊斯蘭教說安拉創造了人類,到現在還在爭鬥呢。人類的起源到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那麼類人猿又從哪裡來的呢?但不管怎麼說,黑髮黑眼與金髮碧眼就不可能是一個祖先。所以沒有同一的祖先,同一語言就不存在了。

第一個問題,語言為什麼上千萬種?因為有七大洲四大洋呀——地域遼闊且遠隔重洋。語言具有社會屬性,是社會生活交流、溝通的工具。相濡以沫生活幾十年的老兩口在家中根本不需要多少語言,因為他們已經心領神會像一個人一樣,語言多餘了。但人一旦要踏上社會,就進去了“組織”,就需要聽懂管理者的安排,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思,這都需要語言。長此以往,由開始的比比劃劃,代之以各種詞彙組成的“語言”。由於早期的人活動範圍狹小,根本不知道“人外有人”,語言就在小圈子裡通用。這種“小國寡民”的居住環境,不止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語言也是不一樣呀。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同時代的國家有一百多個。孔子當時周遊列國,就是在魯國周圍轉悠了幾個小國。楚算是大國但孔子只到了楚國的邊境,孔子還打算西去晉國,只是在黃河邊上感慨,“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命也夫!”最終連黃河也沒過。就是一個“國”的語言也千差萬別,就說齊魯大地,地方方言不下百種。

現代漢語普通話也是經歷了幾次大的文化“統一”的結果: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當然也統一了語言。後來歷次的分裂、統一,語言更加趨同化,形成了七大方言區。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為了更好的地發展大中國,語言文字必須統一於一個“標準”,這就是現在的普通話與簡化字。

時代進步,帶動了文化的發展。科技發展,已使七大洲四大洋變成了“地球村”。作為現在的年輕人還要學會一門海外普通話——英語,普通話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掌握。未來的趨勢還真能達到“神”望洋興嘆的地步,語言統一了!


半支蓮6


您好,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語言的起源,語言的發展等方面來回答。


語言的起源造成了語言的多樣性。

我們都聽過一個神話故事,講的是倉頡造字,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瞭解到了漢字的起源。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故事,不過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人們在會寫文字之前就會說文字。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例子,比如在猴群之中,猴王高叫幾聲或者招招手勢,其他的猴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當然我的這個例子可能並不準確。

不過可以說明的是,人類應該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而不同地區的人們由於所生活的環境不同有些可能靠近大海,靠近森林,靠近河流,靠近沙漠等等。

不同的生活環境之下,人們要做的事情也不同,因此人們首先形成的說的語言就不同,這就是這個世界上存在過成千上萬種語言。

語言的發展也是一種融合且優勝劣汰的過程。

不同地區的人會有不同地區的語言,哪怕是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也會有各地的方言,這些語言雖有類似,但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在歷史之上有些地區的人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消失,那麼他們的語言也就會一併消失了,這就會造成一些語言的流失。

因此,哪怕是同一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語言,也可能會在歷史中失傳。

語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會隨著歷史而發展的。

同樣的,有些語言會在歷史中消失,也有些語言會與其他的語言形成融合,在漢語中如今就有很多的其他國家詞彙,我們以前稱為舶來品。比如沙發,不就是從其他國家來的此語言嗎?可是如今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

因此,隨著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流,語言也會產生了一定的融合,一定的發展。


綜上所述,由於人們生活環境的不同,會使得人們所形成的語言也不一樣。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哪怕是同一祖先流傳下來的語言也會消失,也會融合和發展。

當然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和猜想,這其中真正的緣由十分複雜,遠遠不是以上幾句話便可以概括得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