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華為

前言:

鑑於篇幅本文將分為兩篇發佈

本篇共1500字左右 通篇讀完預計3-5分鐘

本文不帶任何情結色彩,請各位看官慢慢咀嚼

我們不討論什麼主義,我們只看他身上具備的精神

2018年12月18日福布斯排行榜,華為排名58穩步上升,依舊是百強唯一未上市的公司,任正非卻沒有登上富豪榜

說起中國科技商業界的教父,有人認為是騰訊的馬化騰,阿里巴巴的馬雲,百度的李彥宏,甚至小米的雷軍等。這些大佬確實都擁有著傳奇色彩,卻還沒下面這位如此傳奇, 43歲方才創業的華為任正非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華為教父任正非

一.華為之前

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黃果樹瀑布附近的一個貧困小村莊,家中還有兄妹六人,因為父母均是教師,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堅持讓任正非讀書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黃果樹瀑布

1963年,進入重慶的建築工程學院,在校內不僅自學專業,更是學習了一些外語,哲學與邏輯,當然他還熟讀《毛選》,在前期的榮譽中,就有一個學習毛主席著作標兵。而在大學畢業後,當上了建築兵。

1983年,在國家撤銷工程兵後,來到了改革中的深圳,在深圳的南油集團下屬電子公司擔當副總經理。在這裡人生的轉折就這麼悄然的接近了他。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深圳

1987年,因為在商業上的失誤,導致被騙200W,南油下屬公司持續虧損,總被企業除名。

截止此時,他的人生已經度過40餘年,非但未享受到再過十幾年的那種輕鬆,還揹負了200萬的負債。妻子與其離婚,還需帶著一家老小在深圳住大棚。

我相信有一瞬間,不惑之年的他,卻迷茫了。此時的他正走在人生的三岔路口

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跳出體制外生存,44歲的他竟然毅然決然選擇創業,併為公司取名“華為”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到“我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我唯有勇往直前”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迷失?

二.華為之初

常見的商業模式就是買賣,華為創立之初的任正非在無創業經驗的前提下,做了香港產品的代銷商,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代理,從中賺取差價。但是華為通過代理工程交換機也成功賺取了第一桶金為後續的研發提供了資金上的幫助。

隨後在交換機的銷售商,任正非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業機會,整個通訊市場對交換機的渴望,也在此時,任正非已明白“技術才是企業的核心”決心放下代理商的身份,走向技術研發。

順帶一提1990年任正非即實行了員工持股制度,他在公司一開始就決定了走這一條路線,將股權分散,將利益散出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華為

1991年,華為正式租下當時深圳寶安一處工業大廈的三樓,並僅50人進行研究交換機

華為自此以後的床墊文化就是從此時開始,吃喝睡都在一層裡,累了就躺在床上睡會,醒了繼續幹。

而早期華為確實在用戶交換機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當華為研究數字交換機的時候,華為又一次進入了困難時期。

1993年,在第二款虛擬交換機失敗後,任正非聽取了一位工人的意見,那名工人叫“曹貽安”雖然後期因為能力問題淡出了舞臺

但任正非正是因為此人方下定決心研發數字交換機。當時所有的技術員基本是半路出家,甚至要人手普及交換機的規範手冊才能進行工作。

年底前,本該研發出的交換機,遲遲沒有研發出來,而此時的華為已經嗅到了資金鍊即將斷裂的風波。

任正非層私下對身邊人說過“如果研發失敗了,我就只能跳樓了

年末,華為的傳奇人物,李一男最終完成了任務,華為的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價格更是僅有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迅速的佔領了當時的通訊市場,併為未來華為佔領世界數據通訊市場提供了的基礎型。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交換機

這一舉動,任正非回憶說“當年是硬堅持下來的,我以為市場那麼大,做一點養活我就夠了,進入後才知道並不是小公司能做的,標準很高,小公司總是在追逐新標準,不努力前進,下一步就是破產”

在他心裡,他自己並不是一個孤膽英雄,而是被生活所追趕擔心明天就是公司最後一天的商人而已

此時的任正非,在生存並活下來的問題上已經解決,華為也還未進入手機市場,但此後並非一帆風順,有著更為殘酷的商業競爭在等待著他,內憂外患的華為,他該如何改變?

32年從負債200萬到170億的中國創業教父(一)

2002年的任正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