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何報紙這種文字載體還未淘汰?

lienlien


在自媒體大發展的時代,報紙之所以還有生存空間,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讀者細分。常言道: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人鐘意自媒體,也有人習慣傳統紙媒。

二是代級因素。老一輩的人相當一部分把手機僅當作移動電話,智能對他們來說是多餘的,需要打電話時才想起來用手機,不像年輕人時機時刻不離手,對他們來說,手機的功能不只是打電話,而且瞭解世界、展示自我的媒介。對於稍年長的讀者來說,看報已成為習慣。許多人連微信、微博都不用,如何去刷自媒體?

三是健康因素。比較而言,看傳統紙媒對視力影響較小,而看手機、玩自媒體對視力的影響較大。一些自我保健意識較強的人,會有意識地在使用哪種媒體上作出選擇,這也使得報紙仍然存在發展的空間。

四是行業因素。專業領域的報紙受到本行業、本專業讀者的長期關注、支持,擁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如《中國證券報》,只要證券行業在,它就不會滅亡。

五是政治因素。黨報、機關報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只要黨在執政,一定不會放棄自己的輿論陣地,比如《人民日報》。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許多傳統報紙難以生存,但黨報絲毫不受影響。


當陽人士


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報紙作為一項古老的媒體傳播形式,越來越被現在的科學技術傳媒所替代,那麼報紙媒體會不會從此消失呢?我想不會的。

報紙承載著天下所有人的記憶,以快捷、方便、寓教於樂的版面形式呈現給大家,上年紀的人由於讀慣了報紙,茶餘飯後信手拈來,不用擔心頁面會消失,圈圈畫畫,很是愜意,還可以把以前自己喜歡的報紙作品翻出來再讀上一遍又一遍。

尤其黨報、法制報,黨的喉舌,傳遞信息,具有權威性和唯一性。

所以報紙作為一種傳媒形式不會消失,也不應該消失!


雲紫雨燕


紙質媒體報道的深度與厚重,權威與精品,專業與品位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