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前言

對於戰巡是否適合主力艦交戰,歷來都是海軍史學家和海戰史愛好者爭論的焦點;日德蘭海戰中英軍戰巡的屢屢殉爆更是成為了持“戰巡只能用來反巡洋艦”觀點者的強有力證據。但是日德蘭海戰中的另一方——德國海軍戰巡的表現卻常常被人有意識的遺忘,或是被人當做踩一捧一、在個人立場上附著無邊際價值的案例和工具使用;其實戰中所展現出來的技術特點和戰術使用特點也被上述之言論所淹沒了。我這篇文章將著重介紹德國海軍“塞德利茲”號戰列巡洋艦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並發表一些個人看法;歡迎讀者討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以上兩圖為“塞德利茲”號戰巡裝甲分佈示意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塞德利茲”號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主要中彈位置示意圖

“塞德利茲”號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塞德利茲”號在日德蘭海戰中總共中彈25發、中雷1發:(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16時55分,“瑪麗王后”號戰巡發射的一發13.5英寸炮彈命中第116號龍骨框架處的右舷艦體。穿透了船殼和煤艙後在150毫米防彈裝甲附近擁有20毫米厚低百分比鎳鋼裝甲的火炮甲板上爆炸,並在上面打出一個3m x 3m的洞,右舷縱向艙壁被毀。在這一區域火炮甲板上的所有水兵住艙和軍官住艙都被摧毀,4人陣亡,2人受重傷。爆炸還引起了火災,直射式消防總管噴射的消防用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艦體內洪水,直到水管被關閉為止。隨著艦體前部吃水的增加所造成的艦體前傾,水通過前中間舷梯進入中央控制區,然後通過114號隔艙進入鍋爐室V。有毒的煙霧和氣體使右舷的機關室和渦輪發電機室無法使用,前變電站也因進水而失效。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戰後拍攝的16時55分的中彈位置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6時55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16時57分,“瑪麗王后”號戰巡發射的一發13.5英寸炮彈命中C主炮塔右舷處座圈,命中位置在火炮甲板上方2米處。炮彈在穿透230毫米厚的座圈裝甲時爆炸並開了個口徑為0.35m x 0.35m的洞,接下來又在炮塔的支撐筒上開了一個1.5m x 1.5m的洞。爆炸產生的碎片飛入C炮塔的彈藥換裝室,點燃了2個前發射藥和2個主發射藥,大火和碎片摧毀了俯仰和迴旋機構和炮彈提升機構在內的大量設備。炮座和炮塔內所有人員幾乎全部陣亡,僅炮塔內3人倖存,均被嚴重燒傷。大火還蔓延至彈藥庫,彈藥庫只有10人在等待火勢較為緩和後逃離彈藥庫並開始向C主炮塔彈藥庫注水,直到彈藥庫內水位達到了1米、火勢完全平息才停止注水。在剩餘的戰鬥中C主炮塔一直處於無法使用的狀態。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6時57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17時10分,“瑪麗王后”號戰巡發射的一發13.5英寸炮彈命中第90號龍骨框架處的右舷艦體,位置在船殼水線附近。船殼內陷;船體框架變形,右舷艙室VIII和艙室XI之間的舷側通道進水。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7時10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17時18分,“瑪麗王后”號戰巡發射的一發13.5英寸炮彈命中第58號龍骨框架處的右舷艦體,位置在150毫米厚的橫向裝甲艙壁與炮廓裝甲的連接處。炮彈爆炸後穿透了橫向裝甲艙壁,在20毫米厚的火炮甲板上的外部掩體上開了一個約2平方米的洞,爆炸產生的碎片還打穿附近眾多艙室。命中區域所在的150毫米火炮被毀,所有的炮組成員除一人之外全部陣亡。右舷外部煤艙的輸煤系統也被擊毀。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7時18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17時50分,一發15英寸炮彈命中靠近第135號龍骨框架處的右舷艦體,位置在水槽上方的前艏樓甲板。命中後立即發生爆炸,在甲板上打出了個大洞。爆炸產生的碎片擊穿了火炮甲板和艙壁進入艙室XV,許多電線線路被毀。

17時57分,一枚魚雷命中第125號龍骨框架和第131號龍骨框架之間的右舷隔艙XIII處,船殼被撕開了個4m x 12m的洞。防魚雷艙壁向內凹陷,未被穿透。右舷靠近此處的150毫米副炮在魚雷爆炸產生的強力水柱的作用下被往上推,徹底卡死在了炮座上。進水導致所有魚雷電擊發裝置失效,因此魚雷發射只能通過傳聲管下達命令,然後用手動進行發射。雖然防魚雷艙壁未被擊穿,但是依然形成了多處滲漏,並與之前16時55分和17時10分的中彈所造成的進水與艦體內洪水一起導致了艦體的前傾。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7時57分的中雷位置示意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戰後拍攝的“塞德利茲”號中雷區域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這是將艦體內積水排幹後拍攝的“塞德利茲”號中雷區域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日德蘭海戰後在威廉港的浮船塢內維修的“塞德利茲”號,該照片同時顯示了16時55分的中彈位置和中雷區域。

18時06分,一發15英寸炮彈從左舷方向飛來並命中第148號龍骨框架處附近的前艏樓。炮彈在前艏樓甲板與上層甲板之間爆炸,在上層甲板形成了個2m x 2m的洞,然後在右舷外側船殼上形成了一個3m x 4m的洞,還炸飛了附近的一座88毫米艦炮的防水炮門。爆炸產生的碎片還擊穿了上層甲板和多個艙室。海水從88毫米艦炮的炮孔和右舷艦體上的炮彈穿孔不斷湧進船內,再通過碎片形成的穿孔滲透到前部艦體的各個艙室內,加劇了艦體的前傾。

18時08分,一發疑似15英寸炮彈的大口徑炮彈從左舷方向飛來並命中位於第143號龍骨框架處附近的前艏樓。在前艏樓甲板上打出一個1米見方的洞,但在上層甲板上打了一個大得多的洞。爆炸產生的碎片還擊穿了火炮甲板和魚雷運輸井,使得先前的進水能夠進一步滲透到其他艙室。

18時10分,一發從左舷方向飛來的15英寸炮彈命中B主炮塔右側炮管的附近的炮塔正面,在命中後立即爆炸,250毫米厚的炮塔正面裝甲上打出了個0.35m x 0.25m的洞。部分炮彈和裝甲碎塊飛入炮塔內部,擊中了右側火炮的炮管和炮架,並打壞了其俯仰設備。爆炸還產生了巨大的震動和有毒氣體,使B炮塔內的艦員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撤離該炮塔。炮塔成員中有一人重傷,在被送往急救站後傷重不治。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8時10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18時55分,先後有3枚從左舷方向飛來的炮彈命中“塞德利茲”號:第一枚是一發15英寸炮彈,命中位置在艦首的主起錨機處。爆炸將絞盤炸飛,還在前艏樓甲板造成了一個大約有2m x 4m的洞。爆炸產生的碎片擊穿了上甲板和火炮甲板,大量的海水從孔洞中滲入XIV艙和船首絞盤室。第二枚炮彈也是一發15英寸炮彈。炮彈命中位置在第138號龍骨框架處附近的XV艙,擊穿了120毫米厚裝甲帶的上邊緣,並形成了一個0.7m x 0.4m的穿孔。這發炮彈沒有爆炸,但是卻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在上層甲板上打出一個5m x 7m的洞並摧毀了艙室XIV的艙壁。炮彈在艦體內飛行時破裂,其中的一塊碎片穿透了靠近第140號龍骨框架處的右舷船殼,並將裝甲板向外推。橫飛的炮彈碎片打穿了附近多個艙室,湧入的海水逐漸淹沒了這裡。第三枚炮彈比較神秘,具體的命中時間和炮彈的口徑都無法確定,在命中第114號龍骨框架處的艦體時爆炸。炮彈的頭部穿透裝甲帶下方約0.5米處的船殼,並發現其位於XII艙的舷側通道內,舷側通道被水淹沒。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8時55分的三枚中彈中的第2枚命中彈所在位置示意圖

19時34分,一發來自“不屈”號戰巡的12英寸炮彈命中第42號龍骨框架處的左舷艦體。位置在300毫米主裝甲帶,炮彈被彈飛;主裝甲帶內陷了30毫米。兩個防雷網架和安裝在上面的防雷網損壞。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19時34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戰後拍攝的19時34分的中彈所在位置,同時也能看到20時30分的中彈所在位置(C主炮塔)

大約在20時整至20時20分之間,一發口徑、命中位置均不明的炮彈擊中了左舷。炮彈未能穿透艦體並落入水中,卻在水下爆炸。150毫米皮帶裝甲邊緣下方約0.5m-1.5m處、第90號龍骨框架至第96號龍骨框架之間的船殼因爆炸凹陷,所造成的滲漏導致隔艙IX和X的舷側通道被水淹沒。

大約在20時14分至20時20分之間,一發疑似來自“新西蘭”號戰巡的12英寸炮彈命中第91號龍骨框架處的右舷艦體。炮彈命中位置在防雷網網架下方1.5米處,並沒有擊穿主裝甲帶。但是此處的防雷網架和防雷網因爆炸而損壞。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疑似由“新西蘭”號戰巡發射炮彈的命中位置示意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戰後拍攝的一發疑似“新西蘭”號戰巡發射炮彈的命中位置(150毫米副炮下方)

大約在20時14分至20時20分之間,一發口徑不明的炮彈擊中了靠近第57號龍骨框架處的船尾上層探照燈平臺。然後穿過通風井上部一角,飛向舷外並爆炸。船尾上層探照燈平臺被毀。

大約在20時14分至20時20分之間,一發疑似15英寸炮彈命中第118號龍骨框架處的艦體。炮彈擊穿船殼後發生偏轉又擊穿了上層甲板,在擊穿過程中發生爆炸。爆炸點下方的火炮甲板出現嚴重變形並被爆炸產生的碎片擊穿,附近的一處急救站被摧毀;碎片還濺落到上部甲板和指揮塔上,一名艦員因此受了重傷。由於前部艦體吃水增加,這次命中所造成的破口導致大量進水並淹沒了第114號龍骨框架至第130號龍骨框架處之間的外部煤艙。戰鬥結束後為了堵漏,艦員製作了一個大木塞成功的堵住了這個缺口。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戰後拍攝的那發疑似15英寸炮彈的命中位置,可以看到堵漏用的大木塞。

20時27分,一發來自“皇家橡樹”號戰列艦的15英寸炮彈從左舷船尾方向飛來,並命中了E主炮塔的右炮管。炮彈在炮管上形成了深深的凹痕,炮彈爆炸後產生的碎片四射;打壞了主炮測距儀。E主炮塔的右炮因俯仰機構損壞無法使用,炮組成員1人陣亡,1人受傷。這門損壞的右炮炮管被保存在威廉港德國海軍博物館直至今日。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20時27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保存至今的“塞德利茲”號E主炮塔右炮炮管,可以看到被擊中處的凹痕。

20時30分,一發可能來自“聖文森特”號戰列艦的12英寸炮彈命中C主炮塔後部的最下邊緣處。炮彈在穿透的過程中爆炸,在炮塔的後部與底板之間形成了一個0.4m x 0.5m的半圓形穿孔。爆炸產生的碎片飛入炮塔內部,點燃了2個前發射藥和2個主發射藥。此時的C炮塔內已經沒有一個活人存在,所以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大火在戰鬥中止期間被撲滅。碎片還擊穿了火炮甲板,並切斷了位於甲板下方的供電線路,導致C、D兩個炮塔的旋迴裝置失效;D炮塔只能使用輔助驅動設備進行旋轉。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20時30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戰後拍攝的C主炮塔後部

21時24分,一發來自“君權”號戰列艦的15英寸炮彈命中第90號龍骨框架處的左舷艦體,具體位置在左舷4號副炮處。炮彈在穿透副炮炮廓150毫米裝甲時爆炸,形成了一個770mm x 750mm的洞。爆炸產生的碎片摧毀了這門副炮,炮組成員除4人重傷、1人輕傷外全部陣亡。飛濺的碎片還打壞了鍋爐艙的排氣扇,導致II號鍋爐艙暫時停止使用。之後“塞德利茲”號艦艏區域吃水線加深,導致海水從這個洞湧入艦體內部;淹沒了II號鍋爐艙的防護艙壁。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21時24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這張照片將一發疑似由“新西蘭”號戰列艦發射炮彈的命中位置(下處)和21時24分的中彈位置(上處)一起拍攝了下來

21時28分,一發疑似來自“新西蘭”號戰巡的12英寸炮彈命中D主炮塔頂端。炮彈被70毫米裝甲彈飛,隨後在飛行了約1米距離後爆炸。D炮塔內部的支撐結構受損,炮塔內抽菸系統被撕裂,一名炮組成員的手臂也因此被切斷。D炮塔的一些供電線路受損。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21時28分的中彈位置示意圖

21時30分,一發來自“君權”號戰列艦的15英寸炮彈從左舷飛來,在距離艦橋上方約1米、指揮塔上方1.5米處爆炸。指揮塔主測距儀受到極大的震動,但是幾乎沒有受損。炮彈爆炸後產生的彈片飛入艦橋,導致5人陣亡、5人受傷;其中包括航海長。指揮塔內方位指示器、電磁羅經在內的許多設備受損。

21時30分,一發口徑不明的炮彈從船尾方向命中第79號龍骨框架處的右舷艦體。具體位置在300mm主裝甲帶上。炮彈打在了兩塊裝甲板的接縫處,可能在擊中裝甲板時破裂或爆炸。在上方那塊裝甲板上造成了半圓形的空洞,在下方那塊裝甲板上造成了半圓形的凹陷,船體內部結構未受損。有大量的海水從這個洞湧入艦體,一度淹沒了III號鍋爐艙的防護艙壁;但是這些水後來很快被排幹了。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21時30分口徑不明炮彈的命中位置示意圖

21時30分,一發疑似來自“新西蘭”號戰巡的12英寸炮彈命中第58號龍骨框架處的左舷艦體。具體位置在300毫米主裝甲帶上,形成了一個0.4m x 0.6m的穿孔,主裝擋住了爆炸所產生的碎片。V號艙的左舷外部煤艙進水,但是這個煤艙裡的煤依然可以使用。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21時30分疑似來自“新西蘭”號戰巡的12英寸炮彈的命中位置示意圖

還有兩發中口徑或小口徑炮彈和一發不明口徑炮彈擊中“塞德利茲”號,未對其造成損害。

總結與個人觀點

“塞德利茲”號戰列巡洋艦在日德蘭海戰中的受損情況很好的說明:戰巡在合理的裝甲佈置下完全能夠抵禦戰列艦級別的火力。一戰德國海軍戰巡所採用的漸變厚度主裝甲帶保證了其各區域的主裝厚度不會有斷崖式的減少,很好的抵禦了英軍炮彈的打擊。而在水下防護這一點上,德軍戰巡遠遠強於英軍戰巡。在損管上,德國海軍主力艦上動力強勁的抽水泵也是“塞德利茲”號不沉的原因之一。戰後英國海軍對德國“巴登”號戰列艦的調查發現,“巴登”號上的抽水泵每小時可以抽水8100噸,而當時英國海軍噸位最大的主力艦“胡德”號戰巡的抽水泵每小時只能抽水4450噸。個人認為英軍未能擊沉“塞德利茲”號的關鍵點在雙方的主炮發射藥上。根據英國海軍戰後對德國海軍艦艇的調查和對德國海軍人員的問詢後發現,德國海軍艦艇1918年的防火水平僅相當於英國海軍艦艇1916年的防火水平。還有大量的主觀證言表示:英德兩國海軍為了提高射速,都在主炮塔內大量堆積發射藥、常常保持防火門的開啟、甚至拆除防火門。在多格爾沙洲之戰中, 一發從“獅”號戰巡上發射的13.5英寸炮彈擊穿了甲板和D主炮塔的座圈裝甲,點燃了發射藥。由於D主炮塔的成員急於逃命,火焰順著防火門延燒到了C炮塔;最後導致兩座主炮塔內165人陣亡。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多格爾沙洲之戰中“獅”號發射的13.5英寸炮彈命中“塞德利茲”號D炮塔座圈和發射藥被點燃之後大火從C炮塔延燒至D炮塔的示意圖

事後德軍戰巡部隊著重教育艦員如何正確使用防火門 ,並減少發射藥直接暴露於藥筒外。在日德蘭海戰中,C炮塔與D炮塔之間的防火門始終沒有開啟,避免了多格爾沙洲之戰的悲劇重演。但是那枚擊中炮座的13.5英寸炮彈依然點燃了發射藥並將C炮塔內大部分成員殺死,大火還燒進了彈藥庫,可是“塞德利茲”的彈藥庫並沒有發生爆炸。在整場日德蘭海戰中許多德國海軍主力艦都發生了發射藥被點燃,大火將炮塔和彈藥庫內大部分人員殺死但是沒有發生殉爆的情況。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有二:

一、發射藥可能常換常新,生產商對發射藥質量有較高的把控(這個說法是相對於英國海軍發射藥來進行的對比,如果有高人能拿出具體的資料說明,在下感激不盡)。二、德國海軍的炮彈裡沒有填裝苦味酸炸藥。而經常發生彈藥庫殉爆事故的海軍國家,如英國、日本,其使用炮彈中都有填裝苦味酸。

金剛不壞之軀,淺析“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日德蘭海戰中的中彈情況

日德蘭海戰結束後,“塞德利茲”號戰巡在拖船的協助下從威廉港的第三入口入港。此時的“塞德利茲”號艦內進水已達5308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