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最近又有中学生想不开,下楼了,家长到学校闹,闹的沸沸扬扬。之前也有大学生作弊,被发现后想不开坠楼了。说到底,这是家长对孩子的预期和现实不匹配引发的悲剧。


教育有两种,一种叫精英教育,一种叫大众教育。
所谓大众教育,是科普性质的,寓教于乐,我给你讲,你高兴听就听,不高兴就算了。像广播体操,咱们从小做到大,做了就行了,有没有做到位,有没有起到锻炼的效果,没人检查的,就是做个样子。你想唱歌鼓励你唱歌,你想踢球鼓励你踢球,你想做题也可以做题,无论你做的怎么样,都是鼓掌,鼓励你。至于你今后能不能靠唱歌,踢球,做题混饭吃,和老师没关系。
说白了,大众教育就是100个进去,100个出来,人人都开心,人人都满意,精英教育就是100个进去,5个出来,另外95个,哭着出来,也许里面就有想不开的。
精英教育是淘汰人的,他本就是一个不鼓励你的教育。就像你唱歌,自己觉得唱的很好,老师拿历届大赛冠军的歌放给你听,你听完之后,大哭一场,从此绝了这份心。精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打击和压抑,它的宗旨是让你尽快知道自己对这件事究竟合适不合适。老梁故事书会曾讲过一件事,当年他特别喜欢乒乓球打算以此为生,后来偶然一次机会,跟刘国梁打了一次,满地找牙,从此再也不打乒乓球了,所以才改行当了主持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搁在旧社会,或者老三届那个年代,一个家庭都是有很多孩子的。过去的家长并不指望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念不出做生意去嘛,走别的路,找别的饭辙。能念大学当然好,读不出考个职高,学门手艺,进厂当工人,也很好。像马未都,当年就是进厂当工人;郑渊洁是个小学肄业。现在的家长们,不这么想,因为扩招把家长的期望值抬高了。基本上都是以211,985为目标,至不济,也得是个本科。有人看得上职高吗?没有的。

济南有几个私立学校,只要考的好,毕业班老师奖金,7位数,注意,是每个老师7位数。就算学生不想出成绩,老师为了年薪百万,他也会玩命儿的逼你呀。你在他眼里不是学生,是行走的奖金啊。至于学生开心不开心,不重要。光五天,就75个小时学时,996也不过每周72个小时而已。这么密的安排,就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脱颖而出干嘛去呢?考名校么?当码农么?
奋斗的意义是什么?敢吃苦,也许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多半吃苦一辈子。你注意修饰词,也许,多半。28岁程序员整天累死累活,挺羡慕楼下的保安,整天溜达无所事事。但是28岁程序员在日本开酒店的新闻是有的,40岁程序员环游世界的新闻是有的,但保安很难有这份也许。万一,保安的家拆迁了呢?到手上千万。所以,面对概率事件,人一定要想得开。
人有时候不努力一下,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人有时候不努力一下,就不知道自己真的不优秀。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做主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