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1.米豆腐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湘西米豆腐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小吃,且在夏天最受歡迎。米豆腐的製作原料一般包括大米、大豆、石灰,這和其他的地方米豆腐大致相同,最主要區別的體現在它的配料上。湘西米豆腐的顏色一般都是非常的潤綠明亮的,口感清香,軟滑細嫩。在0到25攝氏度下可以存放三天保持不變質,它可以用於熟食也可以冷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電影《芙蓉鎮》裡,除了劉曉慶、姜文等演員,最主要的演員莫過於湘西米豆腐了,電影的拍攝地是湘西永順縣王村,現名芙蓉鎮。

2、.包穀酸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湘西地處微生物發酵帶,宜於酸菜加工。湘西酸菜的種類繁多,約有300多種,有青菜酸、葫蔥酸、大頭菜酸、辣子酸、豆角酸、黃瓜酸、刀把豆酸、旱菜酸、酸魚、酸肉等。包穀酸是其中最為普遍,用途最廣的一種,常常在其他食物中放一點包穀酸,頓時就有了特別的美味。包穀酸的製作方法是,將打成粉的包穀和切碎的辣椒拌均勻,再灌製在罈子裡,半月後就能拿出來炒著吃了。

3、.醋蘿蔔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醋蘿蔔也是湘西酸味中的一種,是大湘西地區最常見、最有名氣的特色小吃之一。湘西人都有醃製醋蘿蔔的習慣,他們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以及獨特的油辣子佐料,使成品顏色鮮,質地脆,酸辣香甜,美味可口。

4.樅菌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樅菌是湘西地區最為鮮美的山貨之一。樅菌按顏色分,分烏樅菌和紅樅菌;按生的季節分,分三月菌、六月菌和重陽菌。一般來說,三月菌、重陽菌是烏樅菌居多,而六月菌幾乎都是紅樅菌。紅樅菌雖然顏色好看,但相比於烏樅菌味淡一些,鮮味稍次。而烏樅菌則是鮮美清爽、香氣撲鼻,是真正難得的上上品。

5.蕨菜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蕨菜分佈廣,在湘西大山最為常見。它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佈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炒吃,加工成乾菜,做餡、醃漬成罐頭等。

6.米粉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湘西米粉不同於南方大湘西米粉在花樣繁多的湘西特色小吃中堪稱一絕!湘西米粉採用富硒大米加工而成,其粉條十分勁道,營養與口感方面在米粉界中獨樹一幟,粉絲粗而湯汁少,然而味道卻鮮美爽滑,咬起來十分有嚼勁。湘西米粉是以各類“哨子”所熬製的湯汁入味,“哨子”種類繁多,比如:木耳肉絲,排骨,牛肉,牛肚,羊肉,紅燒肉、豬腳、鴨肉等等,這是湘西米粉的一大特色。

7.燈盞窩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湘西燈盞窩,俗稱“油粑粑”,是湘西人的特色美食。由於油粑粑味道好,且營養充分,能夠及時補充人的體力,成為湘西主食的一種。油粑粑其製作簡單,攜帶方便,價格便宜,收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原料是大米、糯米、黃豆,先將三種原料分別浸泡半天,再和在一起磨成稠漿,然後將菜油燒開,舀一勺漿放在特製的盒子裡,放進油鍋裡,炸至焦黃後控幹油即可食用。有人還喜歡在漿裡放點蔥絲、蒜苗絲和糟辣椒,味道也很可口。

8.餈粑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湘西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小餈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餈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餈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餈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餈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9.桃花蟲

湘西九大勾人美食,看一眼都受不了!

桃花蟲是一種黑足小水蟲,模樣醜怪,生長在溪河中的石頭下面或水溪中,撈上來的桃花蟲經曬乾,炒香後即可食用,味道鮮美。自古以來,“桃花季節去撈桃花蟲”已成為湘西苗家一種特有的風俗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