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時代已經來臨了嗎?

對物質尋根究底是宇宙學家一直在做的一件事。他們一直想知道,創生大爆炸後出現的物質究竟是什麼形態。科學界迄今還不能製造如此高的能量,以創造最初的物質。一些科學家開始放慢腳步,去追蹤已知基本粒子的底細。

我們現在知道,基本粒子有很多種。本文要說的,是組成物質(指化學元素,如氫、氮……)的基本粒子。這也是古代哲學家的話題,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約公元前4 50年,古希臘哲學家德謀克利特說,世界上的一切物質皆由一些極微小的基本粒子組成,他稱此為原子,而原子就不能再分下去了。

夸克時代已經來臨了嗎?

近代物理學也把原子作為物質的最小單位,並認為它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20世紀30年代。人們瞭解到原子核內還年代,人們瞭解到原子核內還含著質子和中子。彼時,人們把這些粒子稱為基本粒子。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在一系列實驗中感到質子可能有內部結構。在高能電子的轟擊下,質子內部的電荷具有一定的分佈圖,其半徑在0.7×10-13釐米的線度上。1964年,蓋爾曼和茨威克正式從理論上計算出這種深層次物質的存在,將其取名為夸克,它帶有分數電荷。

之後,理論界確認,夸克共有6種,它們是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9夸克、底夸克和頂夸克。參與物質組成的主要是上夸克和下夸克。

夸克時代已經來臨了嗎?

地球上有100多種元素,最簡單的是氫,氫在大爆炸後不久就生成了,而較重的元素是在恆星核燃燒和超新星爆發時出現的。氫的結構最簡單,原子中心是一個原子核,核內有一個質子,圍著核有一個電子。而其他元素的原子核內皆有質子和中子,前者呈電正性。後者為電中性,兩者統稱為核子。

現在,一些科學家對核子抱有很大希望。他們說,抓住它的複雜性,我們就能解釋物質宇宙是如何存在和運行的,進而進入高難度技術領域,諸如新型激光和儲能材料研究等領域。

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厚實的部分,質子和中子除了電性的不同外,在質量上也略有區別,前者為938.3兆電子伏特,後者略大,為939.6兆電子伏特。二者的質最相差甚小,僅0.14%,而正是這微小的差異,使得宇宙百態繁複。質子配上了電子,形成電中性、帶結構的原子,沒有讓世界變成一個無特性的中子半流體。

粒子物理學家斯克雷奇達說:"若質子重於中子,那麼整個宇宙將變得大不一樣。質子是穩定的,故原子和我們是穩定的。"而這跟它的質量有關。目前我們認為,質子的半衰期至少是10^32年,而宇宙迄今的年齡也不過10^10年。也就是說,宇宙中沒人見過一個質子的衰變。

夸克時代已經來臨了嗎?

如果質子與中子的質量之差稍大一點,就會有更多的中子參與形成更復雜的重元素,就將遇到難以克服的能量屏障,使重元素無法形成,宇宙將只有氫元素。

若兩者的質量之差稍小一點,那麼在恆星形成之前,氫將自發地變成更無生氣的氦,使得宇宙成為一個呆滯的世界。

德國理論物理學家福多爾說,所有這些導致了一個必然的結論,即質子和中子的質量若不是像現在這樣,那麼人類將不會存在。

我們已知核子並非基本粒子。質子是由兩個上夸克(帶2/3電荷)和一個下夸克(帶負1/3電荷)組成,故帶一個正電荷;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故呈電中性。下夸克略重於上夸克。但我們無法據此解釋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差。這兩種夸克的質量都很小,我們很難確切地說出差額究竟是多少,因為夸克從未被單獨看到過。總的來說,這些夸克加起來,只佔質子、中子質量的很小一部分。

像所有的基本粒子那樣,夸克也是通過黏性的、漫遊於整個空間的希格斯場(由希格斯玻色子產生)的作用而獲得質量的。但要解釋清楚由多個夸克組成的物質,還得加上別的方法。

最終的答案來自量子色動力學(QCD)。就像帶電粒子帶有電荷。決定了它對電磁力的反應,夸克帶有色荷(這個"色"並非我們日常所說的顏色,只不過借用此詞表達夸克的一種屬性),可以跟強核力相互作用。QCD就是描述強核力的基本理論。

帶電粒子是通過相互交換無質量的光子而結合的,與之類似,帶色荷的夸克是通過相互交換膠子而組成物質(諸如質子、中子)的。膠子沒有質量但有能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其能量可變成多種夸克泡,通常總是處在質子或中子內。根據量子理論的測不準原理,這些額外的粒子不斷地從真空中躥出,又立即消失,一直處在這種狀態下。

在過去的40年中,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解開這個謎。他們提出了一種理論,稱晶格QCO,可以解釋核子的全盤運動,不過其數學計算十分複雜、費時。

夸克時代已經來臨了嗎?

研究在2008年出現了突破,科學家終於得出了兩個核子的質量——936兆電子伏特,並瞭解了夸克的能量和膠子的相互作用,它們構成了核子質量的大部分。但這一計算還不十分精確,很難找出質子和中子的全部重要差別。

此外,這一計算還忽略了電荷效應。電荷是另一種能量,它同樣有質量。那些在核子中瞬息即逝的夸克和反夸克都帶有電荷,這對粒子的質量做了額外的貢獻。不將這些效應考慮進去,討論核子的質量問題就成了空談。韋爾切克說,討論某種複雜粒子的質量差,實在是無意義的模仿。筆者認為,既然核子是原子結構中最厚實的部分,故精確地說,不僅核子的質量是活的,所有原子的質量皆是活的、變動著的。

質子與中子的質量之差難以捉摸,解決此難題的方法不是QCD方程,而是量子電動力學(QED)的方程,它是處理電磁相互作用的理論。最佳的辦法當然是把QCD和QED置於同一框架,可是這極困難,電磁場自身的能量無法直接計算出來。這個能量在晶格模擬中會變得無限大,其數學效果就是使方程無解。

福多爾等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獲得了質子與中子的質量差。他們得出的數字跟其他理論計算值保持一致,雖然可能的誤差約有20%,但科學家仍然認為這是一個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