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當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潛心閉關時,絕對想不到,在多年以後,他會成為金庸筆下的武功天下第一人,還被賦予了一個紅顏知己林朝英,譜寫了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恨情仇。

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由於金庸小說的流傳甚廣,小說中的王重陽甚至掩蓋了其在歷史上、在道教散發的光芒。

歷史上的王重陽原名王喆,道號重陽子,在道教被尊為北五祖之一。

王重陽生於宋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換算成現在的公曆是1113年1月11日,奇偶相對,一陰一陽,傳奇的人總是有些傳奇的巧合。

王重陽童年時家境殷實,卻正值北宋末年、多事之秋。當朝皇帝宋微宗更適合做一個藝術家,書法上創造瘦金體、詩詞畫方面也開一代先河,尤其崇尚道教,建道觀、組織法事、親注道德經……更自稱“道君皇帝”。似乎對除政治之外的一切都興致盎然、生機勃勃。

在宋微宗將治理天下的本職工作忘到九霄雲外時,時局逐漸動盪。

王重陽6歲時,宋江起義;7歲時,方臘起義。12歲時,北宋滅亡,南宋建立,金朝扶植偽齊政權,宋微宗被擄掠到金朝,受盡屈辱。

此時的宋微宗也想不到,再過幾十年,一個叫王重陽的會繼承他對道教的志向,將其發揚光大。

而此時的“活死人墓”還在等待著王重陽受盡挫折、滿懷屈辱被現實打敗,正如“梅花香自苦寒來”。

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王重陽年少攻讀儒家經典,聰慧卻沉默寡言,曾於偽齊政權下考取進士。然而時局連年戰亂,所以並不得重用。

至1137年,南宋和金朝和談成功,金朝於是廢了偽齊,歸還了南宋陝西、河南等地。此時的王重陽24歲,也許覺得身逢亂世,當以武為國效力,於是在1138年南宋舉行的武舉中獲得甲科。

但時隔一年,金國背棄盟約,金和南宋開始了20來年的你來我往的戰爭中。

而王重陽雖文武雙全,卻依然報國無門,只好在甘河鎮做一個小小的酒監,暗地裡以自己的能力為抗金貢獻自己的力量。

也許看多了抗金名將的慘死和南宋政權的苟且,王重陽“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心灰意冷,只好沉迷於酒中無法自拔,同時也只能通過一些道教典籍尋找些許精神安慰,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連宋微宗都親注的老子的《道德經》了。

人發一念,天地皆知。

1159年,王重陽46歲時,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兩個人。

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傳說王重陽寄情美酒和道教典籍之間時,曾遇到兩個身披蓑衣的兩個怪老頭,一番交談論及到“道”,兩個老頭點點頭,大有“孺子可教”的意思,又談到美酒,兩個老頭說有美酒要請王重陽,王重陽問美酒在哪,老頭遂拿起木瓢往身旁的小河中舀起一瓢,頓時酒香四溢。王重陽大驚失色,明白自己遇到道家仙人了,指點自己不要為酒所誤。

傳說這兩老頭是呂洞賓和漢鍾離。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許故事的背後是王重陽對道學和美酒的痴迷引來了志同道合之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此後,王重陽的行為在周圍人及家人眼中格格不入,人們大都認為他瘋了,稱呼他為“王害瘋”。

當一個人的境界高出周邊人太多時,是不被人包容和理解的。

轉年,王重陽再次遇到道教高人指點,在安頓好妻女後,前往終南山,掘“活死人墓”,並於墓前豎一紙牌,上書“王害風之靈位”,開始了其在墓中的閉關。

金庸小說中描述王重陽建“活死人墓”是為了藏兵甲糧草以抗擊金兵,這只是小說中金庸對一代奇人美好的想象。

也有人說王重陽是對現實生活不得志的逃避而已,但有時候退一步何嘗不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在王重陽之前,也有達摩祖師面壁九年。有時候,結繭是為了成為最美麗的蝴蝶。

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王重陽年少時曾攻讀儒家經典,後痴迷道學,而從他出關後對三家在現實中同宗的教義來看,其第二次遇到的高人很可能是佛教中人。

死氣沉沉的古墓中卻又處處生機,王重陽在其中苦苦思索“道”之所在。

繼承老子思想的莊子曾說“道”無處不在,在石頭、在瓦片、在屎尿。王重陽也領悟到了精髓,結合自己的經歷,認為“道”也存在於儒教、佛教。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悟徹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

三教都是現實人們對“道”的追究衍生出來的,在現實當下呈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閉關三年後,王重陽悟了,自己於古墓同一體,古墓於天地同一體;死即活,活即死。既然如此,有沒有“活死人墓”已經不重要了。

王重陽下山了。

下山後的王重陽又在山下結廬而居,在和道友的辯論中檢驗自己所悟之道。

又四年後,王重陽感覺時機到了,遂東出傳教,以《道德經》為主、《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輔。

和金庸小說中描述的一樣,王重陽確實收了七個徒弟: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和馬鈺之妻孫不二(清靜散人)。

這七個弟子被後人稱為“全真七子”,後來都獨當一面,將王重陽的“全真教”發揚光大。

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其中馬鈺是一個大富豪,王重陽畫了一副骷髏圖就讓其拋下鉅額財產跟隨王重陽,若王重陽沒開悟怎會有這樣的能力,由此也可見馬鈺於道學的慧根。後來馬鈺的妻子孫不二也成了王重陽的追隨者。

而長真子譚處端因為身患重病,到處求醫無果,正遇見王重陽在此地傳教,只一碗湯藥就讓其痊癒。譚處端大奇,對王重陽佩服的五體投地,從此也由衷跟隨。

“全真七子”中最出名的自然是“長春子”丘處機了,遠赴西域,以一言勸成吉思汗止殺就是其傑作。據說後來的《西遊記》的唐僧就是以他為原型。

關於王重陽還有一則傳說。有一週姓富豪仰慕王重陽,邀請王重陽到家論道,半夜時間,僕人突然大呼“起火了,救火啊!”,人們都從睡夢中驚醒,拿桶的拿桶,打水的打水。

當人們推開王重陽住的房間時,只見王重陽打坐入定了,頭頂散發出一圈圈的紅光,照亮了整個房間。

周姓富豪從此認為王重陽就是神仙住世。而這個周姓富豪正是金庸筆下“周伯通”的原型。

據修行中的朋友說,打坐到一定程度時,頭頂發光是很正常的現象。

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1170年,57歲的王重陽認為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使命已完成,於傳道途中仙逝。半途想到還有事沒交代完,又醒過來交代完畢才走。

金庸小說中王重陽假死以一陽指擊退歐陽鋒,令其數十年不敢踏足中原也是以此為依據。

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教有儒家的入世、有道家的養生、有佛教的修心。

但你不要認為這就是王重陽的境界,他只是以世界中的現實改變現實中世界而已。

一住行窩幾十年,蓬頭長目走如顛。

海棠亭下重陽子,蓮葉舟中太乙仙。

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來生前。

山門一笑無拘擬,雲在西湖月在天

這是金庸先生對王重陽一生的總結。

歷史上的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悟到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