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鮮香甜辣,還是鮮辣香甜!一一從“三八茶館”到“藍溪橋面館”

一個叫“藍田”的古鎮,座落在漣水的上游。有一個曾經的商貿街,叫正街(現在雖然定名為“中山街”,但是人們還是習慣叫“正街”或者“正街上”),就在漣水河畔。

這個湘中小鎮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無論當地人,外地人或者是農村人來上街,沒有到正街上,就不叫上街了。就是藍田本地人回家或者出門相互之間打招呼,也都是“你到哪裡來?”,“我到街上來。”。“你到哪裡去?”,“我到街上去。”。紛紛以到了正街上去了為榮!以上了正街為耀!

是鮮香甜辣,還是鮮辣香甜!一一從“三八茶館”到“藍溪橋面館”

熱鬧的正街上有一家麵館叫“三八茶館”,由於座落在正街的中心,過河人行腰橋對面,曾經是街上人經常打“牙祭”的地方,也是鄉村人上街落腳吃麵條的地方。

為什麼這間麵館叫“三八茶館”呢?許多老人都不知道,只知道當時日本侵略中國,打到長沙了,很多人和當時的一部分省軍政機關,文化部門,學校,都從長沙遷到了這個湘中小鎮躲避戰火,小鎮很熱鬧了,成了當時名震湖南的商貿集散地,地方政治文化中心,一時間繁榮異常,人們紛紛稱之為“小南京"。

聽老人說,這個麵館原來就是一個不大出名茶館,也有人說叫“振興茶館",是當地比較大比較氣派的茶館。1938年左右,才改名為“三八茶館”,用來接待逃難躲戰火的外地客,一時間,名聲大噪,熱鬧非凡。當時很多避戰官員,要員和豪紳也經常去光顧,喝茶請酒。反而原來老的店名稱,大家都不知道了,也許改名符合尊重婦女,適合當時進步思想宣傳,解放婦女的政治意義和目的吧。

我們現在的新時代的本地人,根本不知道原來有個麵館叫“三八茶館”的,只知道現在有一個麵館叫“藍溪橋面館”很出名,麵條好吃,又鮮又甜,又辣又香。實際上,原來的“三八茶館"的麵條才是真的正宗,才是第一。要不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三八茶館“被改造成了一個鐘錶修理廠,“藍溪橋面館”還不會有現在這樣出名。

是鮮香甜辣,還是鮮辣香甜!一一從“三八茶館”到“藍溪橋面館”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們一些剛剛懂事孩子們,天天在正街上玩,“三八茶館”也是我們小朋友去玩的地方。當時的“三八茶館”在我們小朋友眼裡很寬敞,人很多,很熱鬧。一起玩的小朋友,就是家在附近,父母就在附近上工,只要正在那裡玩,口渴了就直接進入“三八茶館”,不客氣地在那裡喝茶,我也經常去喝茶,很好喝,從不收錢。

“三八茶館”的茶桶是一個大木桶,放在一個木架子上,旁邊放了一個用麻繩吊著的竹勺子,一隻破搪瓷缸也用麻繩子吊著,要喝茶只能用竹勺子從茶桶裡舀一勺子茶水放入搪瓷缸,吊著繩子就著喝。一些講究衛生的人不敢直接喝,只得蹲下身子,把茶缸舉起,慢慢的讓茶水流出,嘴巴在下面接,邊接邊吞,有時嗆著水了,只得拼命地咳,咳得耳紅眼赤,咳得滿屋子的人看把戲。

我們小朋友進去喝茶,一去就是好幾個,就用搪瓷缸直接喝,輪流來,根本不知道衛生不衛生,細菌不細菌,有喝就行。如果沒有茶了,我們還會叫店子裡的人加茶水。茶館裡的茶水早就燒好準備了的,只要聽到喊加茶,加茶水的人一下子就會擔出一擔茶來,熱氣騰騰的,倒入茶桶裡叫大家喝。

可能大人們講客氣些,也可能人生不熟,也可能想歇一陣,就是茶桶裡沒有茶了,大人們也老老實實,不叫店裡人加茶水,只坐在桌邊扯談,一起幹等著茶來。一些剛吃過麵條的人,或者是早就吃完了麵條還坐在桌邊的人,只要熱茶來了,才馬上拿著手裡的麵碗,就著碗裡的油水,一個一個地輪流來用竹勺子,舀熱茶水到麵碗裡,轉身移步就在一旁,直接叭啦叭啦地喝,喝茶聲挺響亮的,直到把麵碗喝得乾乾淨淨,象剛洗過的一樣才罷休,才交面碗。只要仔細看,麵碗裡乾淨得根本沒有一點油水,一個油星子也不可能沾在碗裡。好吃得舔了碗底!

是鮮香甜辣,還是鮮辣香甜!一一從“三八茶館”到“藍溪橋面館”

當時的人都沒有錢,很窮,就是有錢上街也不過幾塊錢。沒有什麼好買的,沒有什麼好吃的,能夠在街上吃碗麵是一大福份。何況是“三八茶館"的“落鍋起”面呢!那是一份榮耀,那是一種奢侈,那就叫做“下館子”!好酒的人還會勻出一角錢,打二兩燒酒,就著麵條就著湯,扎巴扎巴也過過酒癮。

解放前的“三八茶館”是個高消費的地方,只是解放後為了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才改成小飲店,變成麵館的,只是店子名稱大家叫順了,改不過來,還是叫“三八茶館”。

這種“落鍋起"面是“三八茶館"的招牌,不管是擔腳的,送上交公糧的(三八茶館河對面是當時的縣糧食局),上街買布料,食品的……只要來過的還想來。我吃過,特別是麵條上的肉罩子,鮮嫩爽口,香味十足。

“落鍋起"面實際上是將壓制好的溼麵條,一份一份抓好砣,乘鍋裡水滾,放入開水鍋裡,稍有起浮就夾出來,放入備好湯水的麵碗裡。麵碗裡的湯水是原來早就準備好了的豬骨頭湯,並配以鮮蔥,幹辣椒粉,鹽,豬油,……,而成的湯底。肉罩子是豬精肉預先炒好,加豬骨頭湯配合而成的肉原湯底,夾好麵條入碗後,再連湯和肉打一份肉罩子,放在麵條上罩住麵條。

當時(上世紀七十年代),一碗麵只要二兩糧票加一角六分錢。沒有糧票的麵條要二角錢一碗麵。吃麵條的人,要先排隊在收銀臺購買竹面牌子,然後才能拿著竹面牌子去窗口取面,並且只能自己去找座位,根本沒有服務員給你端,如果座位不空,也只能自己端著麵碗找空間地方站著吃,或者到店外階級上蹲著吃。有些擔擔子上街的人,就乾脆不找桌子,直接坐在架在兩籮筐上的扁擔上吃麵。

是鮮香甜辣,還是鮮辣香甜!一一從“三八茶館”到“藍溪橋面館”

藍溪橋是我們漣源的古蹟,藍溪橋面館就是七十年代新辦的街道企業。正因為“三八茶館”熱鬧,生意做不贏,正街上邊和下邊的街上,就開了好幾家街道辦的小飲店,也是仿照“三八茶館”的麵條的做法和下面的方法。

最著名的是藍溪橋面館,其方法也被藍溪橋面館全部學到外,藍溪橋面館還在湯底加入香料包,保持了麵條的鮮香甜辣,還更鮮嫩綿筋。同時,也保持了當地一一自己吃麵自己端的習慣,只是不用買竹面牌子了,先出錢後吃麵,不賒欠,並且規矩綿續至今。

許多外地來漣源的人,來“藍溪橋面館”吃麵,也不得不隨鄉入俗,先出錢,後站在煤火灶旁邊等,面熟香氳就直接端著自己吃的麵條上桌,端錯了還會被下麵條的師傅(也就是老闆)罵!自己端面自己吃,沒有人例外!

不久前,我特意去藍溪橋面館吃麵,鮮嫩香辣味還在,就是吃麵條人少了很多,總是感覺到缺少了原來那種氣氛,可能是“三八茶館”曾經的熱鬧,還在我腦海中沒有消失吧!

是鮮香甜辣,還是鮮辣香甜!一一從“三八茶館”到“藍溪橋面館”

一一喜茗堂龍新久

2019年9月12日

#無條件寫作日線上命題寫作,第1名可獲得1萬元現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