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筆記才能充分發揮大腦的潛能

人類學習的最根本工具是大腦,離開這個工具,其他學習工具都毫無用途。因此,瞭解大腦的特點、熟練掌握大腦的應用,將給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做筆記才能充分發揮大腦的潛能

大腦的秘密


過目不忘的大腦

大腦靠一個又一個的神經元互相連接而成,對於沒有學習的嬰兒來講,這種連接是很少的,所以嬰兒對問題的理解很淺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內容的增多,這些連接會快速地增加,從而讓人有了一個遠遠超出其他大多數動物的智力。

但是,無論大腦再強大,神經元的樹木再多,這個容量還是有限的,它畢竟就存在於大腦內那個狹窄的空間。為了記住更新更多的內容,大腦必須建立一套遺忘的機制,就是要把一些不常用、不重要的知識忘掉,從而將更新的、常用的、重要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記憶。我想,應該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記了下來,一些認為不重要的內容逐漸淡忘下下來。那麼,被遺忘的內容去了哪裡?雖然遺忘的機制和過程目前還沒有研究清楚,但一些說法不無道理。認為被遺忘的內容進入到潛意識,而被記住的內容存在於顯意識。為了節省空間,大腦會把需要遺忘的像文件壓縮一樣將這部分知識打包,封藏在大腦的某個角落,它需要很少的神經元。當打包文件多了的時候,大腦會對壓縮打包的知識進一步壓縮打包。這樣的過程會存在很多個甚至無限個層次。於是,對於顯意識來講,那些打包在潛意識中的內容好像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大腦可沒有那麼輕率和簡單,它會在那些打包的文件上建立一些鏈接接口,以便在出現合適條件時,把那些存在於潛意識中的內容鏈接起來,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把那些內容帶入到顯意識。

人類的大腦其實是無比聰明的,如果將顯意識和潛意識一起來算的話,任何人的大腦都有這種過目不忘的能力。所謂遺忘,僅僅是顯意識看不到了。瞭解了這種機制,我們就可以對自己的大腦充滿信心,你儘管去學習新的內容,它是不會遺忘的。對於我們的顯意識感覺已經遺忘了的內容,你只需要想出一些辦法,建立一種顯意識與潛意識鏈接的機制,把那些存在於潛意識中的內容勾出來。對,勾出來,而不是重新學習!

用好大腦接口

怎麼勾出來呢?勾出來的方法就是找一些與遺忘內容有關的內容灌輸給大腦。找哪些內容呢?當然是被遺忘的內容本身。但不一定是被遺忘內容的全部,還可以是簡單的幾個符號。如此看來,做筆記就成了勾出以往學習知識的最好方式。做筆記不是把老師講的內容、課本上出現的內容、自己看書看到的內容全都搬到筆記本上,而是給學習的內容、聯想到的內容做個記號,並把這個記號與內容聯繫起來,以後只要看到這個記號,就可以把哪些學習內容勾起來。於是這就節省了後邊複習時的效率,只要看下這些記號,知識便會出現在自己的潛意識裡。只要很短的時間,這些符號就可以看一遍,瞬間複習了幾十遍甚至上百遍,在顯意識裡翻滾了無數次的內容,怎麼可能再遺忘呢?即使時間一長,它又回到了潛意識裡,再用很少的時間把它再勾出來而已。筆記讓學習就是這麼簡單。


如何做筆記才能充分發揮大腦的潛能

老爸變超人,孩子成學霸


巧做筆記

那麼,應該如何來記筆記呢?這裡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學習的內容事無鉅細地全記錄下來,課堂上把老師講的任何一句話、黑板上寫的任何一個字勾照搬到自己的本上,結果一堂課下來,忙著記來很多內容,但卻並沒有理解老師講了什麼。這樣的筆記有兩個要命的問題,一是課堂上沒有理解老師的內容,筆記有了,但大腦中沒有內容與筆記相鏈接,勾什麼呢?大腦中什麼都沒有。所以,這樣的人要再課下重新學一遍,完全浪費了課堂的時間。二是,記錄了那麼多的內容,完全跟課本上的內容沒有區別,每一次拿來複習的時候,同樣要浪費大量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很努力,但卻學習不好的原因。筆記的效率太低。好,那就專心聽講,不做筆記如何?那就更不行了,不看筆記看課本,課本內容與課堂內容又沒有建立起鏈接,到最後看課本複習相當於重新學習,反而進一步重淡了老師講過的重要內容。

筆記如何記?簡單來講,就是在你理解了內容有所感悟的時候,把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如果嫌寫文字太費時間了,可以用某些簡要的符號記下來。只要你自己明白那些符號是什麼意思就行,不用管他人明白不明白。當然,最好在最後複習時,你不會忘了那些符號的意思。為了防止這一點,你可以給自己的筆記先列一個“符號——含義“的對照表,然後放心地用這些符號去做筆記。簡便、高效、保密性好!這不就是對信息的重編碼和壓縮過程嗎?

上邊這是筆記的最直接好處。但如果你認為筆記的作用就是這樣,那可是大錯特錯了。下邊要跟你講筆記的第二個作用。她是跟大腦的另外一個特點相對應的。

左右腦融合

大腦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大腦分成了左腦和右腦部分。根據現在大家一致認可的結論,認為左腦具有更強的邏輯思維功能和語言功能,右腦具有更強的形象思維功能和信息融合的功能。左右大腦這些功能的結合,產生了神奇的作用。課堂上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被編碼成文字或被編碼成老師口頭語言的知識進入到左腦,左腦根據自己的邏輯推理功能形成左腦內新的知識。然後,這些新的知識從顯意識進入到潛意識。第三,潛意識內的知識通過右腦的信息融合,講融合的知識通過右腦的形象思維能力與特定的場景結合起來。經過了這個加工過程的知識,已經變為人類真正的知識,稱為人類本能的一部分,以後只要遇到相關的場合,自然而然就會調出這些知識,從而靈活應用。這樣的知識是不會遺忘的,甚至我猜想它有可能可以遺傳。通常,為了應付考試的一些知識的記憶和學習並沒有經過這個過程。

對於右腦的信息融合和知識融合而言,知識越多效果越好。這就需要我們能夠以簡潔的方式將盡可能多的知識關聯起來,同時處於活躍的知識之間就可以通過相互鏈接、相互融合,產生出新的知識。因此,可以講,同時處於活躍狀態的知識決定了一個人的創新能力。那麼,由於人的遺忘機制,同時活躍的知識是有限的。如何提高這種活躍知識的總量呢?那就是知識的編碼與壓縮,用符號,用筆記。當每個像魚鉤大小的符號能夠跟一片大海鏈接起來的時候,很多個符號同時出現的時候,就鏈接著幾個大洋。正是這個原因,對於那些有效地做了筆記,並利用筆記來複習的時候,所學習的知識就會產生一種飛躍,不同知識點鏈接起來,還經常有了新的想法。這時候,換一種顏色的筆,再把這種想法記錄在旁邊。在一次複習的時候,前兩次筆記的內容再次聯通,又會有新的理解。就這樣,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的知識鏈接起來,構成了自己立體的知識體系;一次筆記又一次筆記的疊加起來,讓人在複習的瞬間,大腦又經歷了一個再次融通和創造的過程。在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其他人就無法企及了。

這,就是做筆記的訣竅和秘密!掌握了大腦這個秘密的人,學習將無往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