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在星二代中,最出名的才女代表莫過於黃多多,曾經7歲用英文寫劇本,8歲翻譯了3本英文小說,10歲給《小王子》動畫配音,與國際大導演同臺飈英語毫不怯場......

而才子的代表,你肯定想不到竟然是他——蛋妞(Daniel)海清的兒子。翻一番海清的微博,你才明白什麼叫做別人家的兒子,而且是德智體美勞全面開花的神仙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看完有木有羨慕嫉妒恨?

有人會酸溜溜地說一句:切,都是家裡有礦的,上的都是名校,都是各種培訓班。

但素,你有沒有發現他們兩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特別愛閱讀!

看看黃多多的照片: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再看看蛋妞和海清的照片: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講真,閱讀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省錢的教育投資。

閱讀是給人打底子的,也是人性的奠基。最初的認知,最初的理解,最初的知識模式的構建,都在於童年的閱讀。

------譚旭東 (魯迅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獲獎者,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扎克伯格在晉升為奶爸之後,女兒Max出生才2周,就開始給她讀書,而且,還是《給寶寶的量子力學》。而他自己每年的年度計劃裡,都有一項:每兩週閱讀一本重要的書。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曾經有心理學家對400多位孩子從嬰兒時期進行了跟蹤調查,直到小孩上三年級。調查結果顯示:嬰兒時期聽到的詞彙越多,在3歲接受測試時會說的詞也越多,智力水平也相對更高;等到了3年級再次接受測試,他們的詞彙、閱讀能力、智力測試的成績也都更加高出少閱讀的孩子。

白巖松曾在一個大學的講座中說道:

中央電視臺做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益廣告,這幾年一直在做讀書的推廣,我總納悶,你見過國際上把哪個日子定為“吃飯日”嗎?沒有。

既然國際沒有吃飯日,那為什麼要有一個讀書日呢?對於人們的身體、肉體來說,不吃飯活不下去,但對於我們的精神來說,不讀書難道不也是跟不吃飯一樣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嗎?為什麼我們已經墮落到了要全社會去推廣“閱讀”?這件事情恰恰印證中國的某種悲哀和某種覺醒。

可見,當今閱讀推廣已經成為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出版管理部門、出版社、公共圖書館、學校、社區、家庭和個人都參與進來。而兒童閱讀不僅僅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問題,甚至更是一項國家戰略。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注重兒童閱讀。然而,各種童書出版五花板門,移動電子裡的自媒體、公眾號又催生了大量打著“兒童讀物推廣”的噪音(明顯商業性推銷,並非專業的教育服務),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書本才是適合孩子的?怎樣做好家庭閱讀、抓好親子閱讀?怎樣扮演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面角色?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有一位媽媽用親身經歷結合教育一線的閱讀狀況給所有的年輕父母上了一課。

她說,自從有了孩子,內心就充滿了焦慮。除了擔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問題,還要擔心孩子是否會學壞,是否會沉迷遊戲,是否會學業不順。而這些焦慮,在兒子上小學前,就已經從她心頭消失了,猶如天上的烏雲被朗日驅散那樣。

而這個朗日,就是閱讀。

  • 兒子3個月,圖片閱讀。
  • 兒子6個月,黑白圖閱讀。
  • 兒子10個月,玩圖遊戲。
  • 兒子1歲半,每天聽媽媽講簡單的故事。
  • 兒子3歲起,媽媽每天堅持伴讀,並且開始認字。
  • 兒子4歲,通過閱讀可以當媽媽的“小老師”。
  • 兒子5歲,識字量已經可以支撐他閱讀一本幾十頁的橋樑書(介於圖畫書與純文字的書)。
  • 兒子6歲,通過閱讀《蘋果樹》學會了體諒父母的不容易,不再自私任性的索要各種東西。
  • 兒子閱讀《小刺蝟》因而學會接納自我,建立自信。
  • ......

在她的影響下,兒子進入了北大,外甥進入了浙大,家族裡其他孩子目前都在讀最好的高中。

她,就是閔小玲,一位普通的媽媽,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她為了推廣兒童閱讀,結合親身教育經歷著作了一本書《讓孩子愛上閱讀》。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一,閱讀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英國有一項研究顯示,童年時代閱讀能力越高的孩子,長大後社會經濟狀況就越好,7歲時閱讀水平每提高一個等級,42歲時年收入就提高5000英鎊。

當然,我們對於孩子的閱讀不應該帶上功力的色彩,但是這個研究的背後反映了從小愛閱讀的孩子,相當於給自己的一生打了底,這個底子,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品德和心理素質,讓孩子充滿快樂和自信。

這兩年,關於黃多多網上開始有另外一種聲音:黃多多故作深沉,黃多多內心不開心,黃多多被父母過度消費,黃多多從來沒有孩子過.....甚至還冒出一個所謂的同學爆料黃爸爸無聲的要求她,要她內在地《優秀》,但是言語中還是透露出讚歎黃多多實在是優秀。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我始終認為,一個平和的女孩兒,私生活中敢於打耳洞、染頭髮、化妝,除了父母提供的寬鬆家庭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大量閱讀使得她變得自信和無畏,敢於追求內心的真善美。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怎樣才能做到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這8個字,除了讀書,沒有其他辦法,沒有捷徑。”

閔小玲老師在《讓孩子愛上閱讀》這本書中提到讀書可以讓人獲得一種能力:

  • A, 在兒童讀物中呈現出來的故事和情景,和孩子自己的經歷高度相似,孩子就能和故事裡的人和物產生共鳴,從而喚起了相關的記憶,強化了內心的體驗。
  • B, 圖書中呈現出來的故事和情形,是孩子從來沒體驗過的,但是孩子可以理解其內容並喜歡這種溫暖,讓孩子感動。孩子通過閱讀這類書籍,習得了愛的能力,豐富了內心情感。

愛閱讀的孩子,能從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到愛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更擅長表達情感,變得更加自信,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性格和情緒。

閱讀猶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可以讓孩子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抵得住誘惑,成為一個遵紀守法、正直善良,充滿愛心的人。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二,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養成?

在閔小玲老師看來,快樂體驗對於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快樂體驗的閱讀不是限制於專門的書房,專門的書桌,以及專門捧著一本書。而是在於生活中的任何時候,任何場所,只要孩子感興趣,就是閱讀的好時機。例如去超市、公園,看到的指示牌、景區圖、產品說明,一個宣傳語......都是一種閱讀,閱讀無處不在,隨時隨地,有什麼讀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閱讀的習慣,並且開始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

而針對於書本的閱讀,快樂體驗的來源在於不同年齡,必須“量身定製”閱讀計劃。

  • 0.5歲:從讀圖到撕書體驗
  • 1.5歲:開始聽故事
  • 3-5歲:走向獨立閱讀
  • 幼小銜接:幫助孩子重讀、複述
  • 6歲:閱讀不帶圖的字書
  • 8歲:給孩子選擇圓滿結局的書
  • 12歲:名著、兒童經典必讀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很多父母希望把最好的書本都捧到孩子面前,其實只有適合孩子的書才是最好的書本。否則要麼是揠苗助長,要麼是事倍功半。

量身定製的閱讀計劃,可以使得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體驗到該年齡段裡更深層次的快樂。

這種更深層次的快樂並非是動畫片裡、手機裡的小遊戲惹得孩子哈哈一下的快樂,它是一種與孩子年齡心智匹配的、可以延時性的快樂。孩子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閱讀更多的相關內容,讀過後被稱讚、被欣賞, 從而對閱讀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三,孩子的閱讀技巧如何提升?

閱讀是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可能在朝夕中就見到效果。有些父母說,我很早就給孩子讀故事,讀繪本,讀科普,而且那時候孩子也很愛讀。可是隨著年齡增長,漸漸地,賣給他的書本也不怎麼翻了,就算翻,也是隨便敷衍了事。

其實呀,父母在陪伴兒童閱讀的時候,要帶著目的一步步提升孩子的閱讀技巧,才能充分發揮閱讀的作用。

1,孩子是閱讀的主體

無論孩子多小,請記住,孩子才是閱讀的主體。在親子伴讀中,儘量讓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興趣,讓孩子挑選自己愛看的書本。

如果是幼兒,每讀完一頁,先要諮詢孩子:我們看下一頁了哦。

如果孩子可以自主翻書,那就應該留給孩子自己翻下一頁。

至於更大的孩子,則要抓住孩子天生的遊戲精神來提升閱讀技巧:

  • 聊起來:讀完繪本,和孩子聊聊繪本的內容,讓孩子說說他對故事的看法,故事的哪個環節最精彩,最喜歡哪個部分,然後家長也說說自己的看法。分享是有趣的,在思想的碰撞和共情中,孩子不但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還能促進親子思想交流。
  • 講起來:鼓勵孩子複述故事,或者把故事講給小夥伴或者家人聽,條件許可的話,還可以讓孩子參加相關的賽事。成功,讓人體會到極大的喜悅,從而產生更大的閱讀興趣。
  • 動起來:把閱讀變成好玩的遊戲,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看了一個好玩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它表演出來,角色扮演、臺詞編寫都可以讓孩子自由發揮; 看了一本科普書,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個試驗、去實地觀察;看了一部奇妙的繪本,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編寫故事的續集、製作續集繪本......這些,都能很好的強化閱讀興趣。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2,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溫故而知新

這裡說的溫故而知新並非是讓孩子去複習,而是讓孩子閱讀完再去複述。孩子在閱讀整篇作品時,不可能把握全局,這樣的閱讀,質量是非常低下的。通過複述,孩子對作品才會有個整體的人把握。

想要得到完美的複述,在親子伴讀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突出每段落的關鍵詞,鼓勵孩子將每段的關鍵詞語句用自己的話串起來,這就是複述。

最後,通過孩子自己的複述,孩子瞭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這麼一來,孩子在瞭解了作品的結構同時,就能更好地提取了故事的主題。同時,這對於孩子將來寫記述文奠定了基礎。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3, 閱讀除了文學性作品,還有科普性讀物。

通常情況下,老師和家長都比較注重文學性作品的閱讀,例如童話、小說、詩歌、散文......其實科普性讀物必不可少,因為孩子愛上科學探索,會對將來學習理科相關課程打下基礎,不會出現偏科的現象。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可以先從科普故事開始,等到五六歲就可以開始閱讀純科普的書籍,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就可以開始進行“主題式”閱讀,就是圍繞著某個科學主題,挑選相關書籍來閱讀並且進行相關的實驗。

最後,如果孩子確實不喜歡科普書籍,那麼就可以設計一個“工程”給孩子去完成,讓孩子查閱相關的書籍資料,在親力親為的過程中消除對科普書籍的牴觸,體會到科普書籍的力量,從而真正愛上科普書籍。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4,會閱讀的孩子才愛閱讀

閱讀本身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但是,如果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卻能在短時間內看到閱讀帶來的表達能力的鉅變。

理解作品結構,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科普讀物,都有一定的編寫思路。

  • 起因,經過,結果;
  • 提出問題,進行論證,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觀點;
  • 介紹某人某物的特點,然後根據這個特點來敘述幾個場景或小事件。

知道這些個結構,讓孩子在複述中運用這些結構來組織自己的語言,孩子一旦會運用這些結構,他的發言就變得十分有條理、邏輯清晰,層次有序。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的會閱讀。孩子也能明顯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更愛閱讀。

此外,要想錦上添花,還需培養孩子關注好詞好句,積累有趣素材,以及進行演講和寫作訓練。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四,父母在閱讀中要做什麼?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師,想要推廣兒童閱讀,父母的態度和自身表現才是關鍵,所以,作為父母,你自己首先得讀書。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從小愛閱讀的習慣,更加離不開家長作的榜樣。

海清陪蛋妞去游泳,別的媽媽都是在游泳池邊大聲給孩子加油、鼓勵。而海清自己則是帶著厚厚的劇本在旁邊學習,兒子說“媽媽一起來玩吧。”海清說“我得看完這本劇本,你先自己玩會。”結果兒子玩了一會自動說回去了,要回去看書。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身邊有一位隨時隨地都在學習、在閱讀的媽媽,孩子能不愛學習、不愛閱讀嗎?

如今的父母都忙於工作,鮮有時間陪伴孩子靜靜地閱讀。喜歡把孩子推給平板、手機裡的各種APP去閱讀和聽故事,其實那並非真正的閱讀。

再忙,每天也能擠出10分鐘。

在這寶貴的10分鐘裡,不要花在數落孩子,也不要花在說教之上。而是把這10分鐘固定在每天的某個時刻,可以是親子共讀,睡前陪讀,還可以是和孩子聊聊書本,聊聊閱讀心得,日積月累,你會突然發現,孩子越來越懂事,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讓你省心,更重要的是,你們的相處越來越愉快。

請記住,愛閱讀的孩子其他方面都不會太差,性格、情商、好習慣、知識儲備都不會差。如果孩子上學了,那麼他的成績一定也差不了。


星二代才女黃多多,才子萬萬沒想到是她的兒子?

閔小玲老師的《讓孩子愛上閱讀》,對於父母來說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我們做父母的時間也才和孩子一樣大,十分需要一本關於兒童閱讀推廣的書來指導我們。而這本書結合了閔小玲老師的親身經歷、一線教育實況,站在媽媽的角度誠意闡述了兒童閱讀的作用,並且根據兒童的不同年齡提供了分級閱讀的具體方向,甚至細到分級閱讀的代表作品。這對於小白父母來說,豈止是少走彎路,簡直是雪中送炭。

此外,閔小玲老師在此書裡提及到在孩子識字前讀繪本,父母可以給孩子指讀,這樣可以讓孩子對文字感興趣,不知不覺中學會大量的文字。囍媽親自實操了一波,孩子雖然眼睛跟著我的手指遊走,但是小眼神總是跟著故事情節瞟到圖畫中去,當我改變閱讀語氣來回指讀中時,孩子甚至表現出要推開我的手(妨礙她看圖了)。所以,我認為指讀並不適合第一次閱讀的繪本,或許適合多次閱讀的繪本(孩子已經熟悉故事情節)。

囍媽認為,用手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給小孩聽,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字體上而不是畫面和故事上。這些字直接隔斷了孩子感受生活、感受故事的思維。

總而言之,如果你家有3-12歲孩子, 《讓孩子愛上閱讀》會讓你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共勉:

現在大家都在看手機,手機是碎片化閱讀,大部分信息是與你‘同質化’的人群篩選出來的,它不會提高你。而書本是經過了歲月和很多人篩選出來的,它會高於你。——白巖松

——完——


作者:囍媽

歡迎關注@囍媽育兒,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