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和书的故事

我家和书的故事

从北边刮来黑压压的乌云,瞬间让天空暗了下来。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突然弱了。书上的字一下子拉开了我们的距离,仿佛借机逃离我的视线。疾风呼呼,树叶急促的嗖嗖作响,破败的枯叶早已卷着地上的灰尘随风飘着。一场大雨要来了。高中时未读完的书,下午的时候又被我翻了出来。巴金先生的家《春秋故事》梗概还有点儿印象。书中讲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这本书算起来有些年了,摆在书架上许久未被我翻起。只是因为它粗略的封面和略显陈旧的纸张被我嫌弃,所以每次看到它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了。这本书还是从姥爷家屋顶的破麻袋里翻出来的。翻出来的时候不止它一个,还有《三国演绎》,《冰心文集》,许多读者《青年文摘》都是从那个麻袋里找到的。

一麻袋的书仿佛让我捡到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书里自有些或奇怪或有趣的人或事,犹如对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小姨最喜欢看杂志,《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一期接着一期地看。我想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看杂志的原因。高中在寄宿制学校上学,学校管的严,不允许私自外出。学校里的我们大多隔着围栏买外边报亭的杂志,《看天下》,《环球人物》看得最多。枯燥的学校生活,有了这些杂志也就没有那么无聊了。

家里也有很多书。爸妈都喜欢看书,经常在家里的角落里都能找到几本书。或杂志,或小说,或诗歌。

小的时候,刚开始练习写作文,我不会写,写不出来多少内容。规定字数的作文长长让我头疼。记得有次老师布置了作文,第二天要求上交。我动笔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几个字。快到睡觉的时间还没写出来,爸妈看得着急,陪着我教我写作文。爸妈各坐在我的一旁,我翻着字典找着生词。终于赶在睡觉前把作文写完了。渐渐地语文成了我最喜欢的科目。因为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者文章总能给我莫大的兴趣。随着自己的作文一次次的被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朗读的时候,我对文字的那种喜爱逐渐萌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离不开的必备品。我们在碎片化的阅读中了解知识,但也在碎片化的阅读中,慢慢的丧失了对读书的执着。抖音,微博等APP渐渐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变得看似有趣,实则单调。想想很久没有在读书,都感觉时间消失的太快。每当我们静下来读书时,仿佛时间静止,我们如静心修道的道士般融入书中的世界。

我们愈走愈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渐渐迷失自己,但是读书能够让我们重新找回自己。书是良师益友,也是苦口良药。真正静下来读书的人没有多少,大多是病急乱投医,找不到适宜的良方,而使自己郁郁寡欢。

我们家还在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它让我们知道别样的世界和更多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