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為何會讓我們不舒服?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為何會讓我們不舒服?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 :我都是為你好。

當一個人,給你說這句話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先我說說自己的第一感受,首先,當我聽到:我都是為你好。我的腦袋會蹦出來下半句:你要聽我的。我有一點不舒服,感覺到不好,這個不舒服、不好的點,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後面我們會聊到。


其次,我才會覺得,說“我都是為你好”的人,他可能真的是在關心著我,他可能也是無私地拿出自己的人生經驗,希望我可以少走冤枉路,希望可以幫到我。


可能在面對面交談的時候,我會用我的微笑和語言,告訴你:謝謝你對我的好。但心裡會有個聲音在說:我需要自己做決定。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為何會讓我們不舒服?


聽到這句話,你是什麼感受呢?


我也問過幾位好朋友,問他們聽到“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反應,有的朋友就回答:有一種被綁架的感覺,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別人安排。


也有的朋友回答說,聽到這句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生活的干預,無時無刻都想管著自己的感覺。還有更無奈的回答:這句話,讓我覺得不舒服,不舒服歸不舒服,你自己還無力去反駁。


我們的感受沒有對錯,因為它真實存在,才能被我們感知到,表達出來。


回想一下,似乎我們自己也會在不經意中,去扮演這種人生導師的角色,去幹預別人的生活,給別人很多建議。


每次說完之後,還會贈送給別人一句:“我都是為你好”。

可能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內心也有想讓對方變的更好的願望。

但是,這真的是對方需要的嗎?


我們內心深處,就真的沒有一點點,把自己放在比別人更高的位置,把自己當做更有經驗的過來人,別人當做人生的小白,去為別人指點江山的意思嗎?


這真的,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為何會讓我們不舒服?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我是為你好。”


今天早上我媽起了個大早,為我們做早飯,她做了煎餅、炒了青椒土豆絲,味道真的很棒,就是媽媽的味道,我已經吃了三個!


我姐去上班,要帶中午飯,她捲了2個煎餅夾土豆絲,裝在飯盒裡。


我媽要我姐再多卷一個煎餅,說2個肯定不夠吃,你一定要再多拿一個。我姐,說夠了夠了,真的夠了。


我姐解釋著,你看飯盒都裝不下了,媽我真的不需要了。我媽連比劃帶說,看我姐不聽她的建議,心情就很激動。

我嘗試著,去體會他們的感覺。


我媽心裡的話就是:我還不是怕你餓著,你還不領情。我辛辛苦苦6點就醒來了,起個大早,做一頓飯,還不都是為你好。

而我姐,心裡話是:我的飯量就那麼大,我還想著要減肥呢,2個就夠了。你覺得我中午吃不飽,那只是你覺得。


為了這一件小事,母女倆的說話聲音就越來愈大,原本家人之間互相關照的溫馨的感覺,那種美好的感覺就打折了。


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發生過很多,這種類似的場景了。


比如:你媽,覺得你要穿秋褲,穿了秋褲,你就會跟她一樣不再怕冷。你爸,覺得你需要一份體制內的工作,進了這樣的單位,就能跟他一樣生活穩定、收入穩定,沒有風險。


你的親戚,在你過年過節的時候,就會湊上來給你說,都快成大齡剩女了,還不結婚,沒徵求你的同意,就給你安排好了約會的日期……


當你說不的時候,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口徑:我做了這麼多,還不都是為你好!


為了保持體面的關係,你不忍心再去反駁。

但是,你如果不去拒絕,你就得接受這種被安排的待遇。


大家可能已經想到了自己生活中,跟家人、愛人、朋友互動的場景了,也可能有些老師的感受和情緒,已經被觸動到了。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為何會讓我們不舒服?


語言的背後,有哪些聲音?


讓我們再一起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聽到“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的時候,會覺得不好,會覺得不舒服呢?


我們,嘗試著去跳出語言表層的意思,看看語言的背後,藏著哪些真實的聲音。


經常說:我都是為你好的人。在他沒有覺察的意識深處,可能有這幾種想法,在他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會傳達給聽他說話的人。


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受。


(1)我都是為你好:在咱們的關係中,我想做那個制定規則的人。


我都是為你好,我是愛你的,我是關心你的。希望你能聽我的話,按我說的去做。

如果沒有按我說的去做,那結果不好,責任都在你。我已經提醒過你了,給你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你還是執迷不悟要“走老路”,結果不好,是你自己不爭氣,跟我沒關係。


其實他沒說出來的是,在你我的這段關係,是有規則的,我就是那個制定規則的人,你能做的就是遵守規則,聽我的。不遵守規則,那就是你的不對。


(2)我都是為你好:表達一種說話者對聽話人,能力的擔憂,你所做的決定我不認同,你需要有我這樣一個人更有能力的人,來幫你掌控人生。


他內心有聲音在說: 你不行,你不夠聰明,你不夠優秀,你沒有能力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我認為你不能為自己做主,那就讓我來替你做主,我來掌控你的人生。


一個想要控制別人人生的人,是在人際關係中的越界行為,就像一個想去搶別人家地盤的人一樣,結果必然是,受到不友好的對待。那個你想掌控的人,他但凡有一些自主意識,他怎麼可能不去反抗你呢?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為何會讓我們不舒服?


每個人感受都不同,相信別人有處理事情的能力。


如果,你問我,我的父母、我的愛人、我和我的孩子,都在呈現著這種“我都是為你好”、“而你覺得,我不需要”的模式,該怎樣去改善呢?


我想說,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標準的答


心理行業內,有一句話叫: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思想上有觸動了,才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言行舉動。


你能感受到的,才是你所有行動的力量和支持。


我們跟人交往過程中,用語言來傳達信息,來溝通情感,可是語言總是有侷限性的,常用的漢字數量也不過3千。


而人的感受和情緒,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即便是同一件事也會因環境、時機、事件背景的不同而感受不同,這就類似於很多修行者所說的無常,真的很難用有限的語言文字,去描述那些流淌在身體裡的細微的感受。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去感受對方語言背後的感受,接納他們的感受,不要為對方做決定,始終相信他,有處理好自己的事情能力。


如果可以,請把那些想要說出口的“我都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改成“我有一些想法,你要不要聽一下”。

( 本文原創,碼字不易,尊重作者的勞動,轉載請先聯繫“一隻慢流”授權同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