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浦東?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述評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回望浦東開發開放30年,遵循以黨的建設為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道、以承擔國家戰略為使命、以開放為引領、以改革為動力的主線,從建造大樓到鑄造開放體系,從引進外資項目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從推進單項改革到系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一路走來,艱辛探索,玉汝於成。

30年來,浦東開發先後經歷了形態開發(1990-1995年)、功能提升(1996-2005年)、綜改全面推進(2005年-2013年)、新一輪改革開放(2013-至今)四個階段,經濟總量超常規增長、發展質量跨越式提升、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社會事業快速發展,開放體系逐漸形成、區域治理能力不斷增強。浦東已成為彰顯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道路的實踐範例。

為什麼是浦東?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述評
為什麼是浦東?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述評

一 以開放為引領,實現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浦東開發開放的意義在於發揮浦東的窗口作用和示範意義。浦東開發伊始,提出“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十六字方針,30年來,一以貫之。其核心是:通過浦東開發把上海重新打造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全球化戰略的新空間,其具體內涵是:把上海建設成為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一)把每一次挑戰與機遇都化為形成開放動力和強化開放能力的契機

一是中國加入WTO對浦東產業開放的影響。浦東開發是先於中國加入WTO的歷史事件,浦東產業政策中的部分重要內容是以中國加入WTO的要求制訂的。浦東率先在中國實施了金融貿易開放政策,並對醫藥產業、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項目引進制訂了詳細的產業政策,在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外高橋保稅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開發區形成了中國重要的國際金融產業基地、對外貿易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製造業基地。

二是舉辦世博會對浦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於浦東新區具有特殊意義,鉅額投資極大地改變了浦東世博地區的區域形態,形成了上海城市建設新地標,更重要的是推動浦東形成了新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會展、旅遊、專業諮詢、文化產業、金融、商貿業等迅速發展。

三是亞洲金融危機對浦東金融管理方式的影響。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給浦東金融的正常營運與國際貿易運行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亞洲國家直接投資浦東的速度放緩,且在個別項目上引發局部的信用危機。為此,浦東採取了諸如強化監管、規範銀行業務行為、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貸款結構等一系列沉著穩健的政策予以應對,增強了浦東金融危機處理和業務管控能力。

四是全球金融危機對浦東產業發展的影響。作為我國金融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先行區,2008年浦東就有220多家外資金融、保險、證券機構,這些外資金融機構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衝擊。為此,浦東建立了產業風險管理機制,實施了產業多元化拓展戰略。通過服務行業結構多樣化、實體產業高技術化成功抵禦了危機的衝擊,促進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成套設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石油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生物醫藥製造業等高技術產業發展。

五是自貿區建設全面提升了浦東對外開放的層次和能級。上海自貿區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2013年成立中國自貿區(上海)試驗區、2015年自貿區擴區、2019年成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開放層次和開放能級不斷提升。

上海自貿試驗區對照中央要求、對標國際規則、對照企業需求,努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重點聚焦三大任務:繼續打造“放管服”鏈條,深化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建設總體方案;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聯動,提升定價能力;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聯動,“聚全球英才”。

上海自貿區擴區以後,在嚴格遵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的前提下,部分對外開放措施和事中事後監管措施輻射到整個浦東新區。通過大量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承接、落實自貿區政策,自貿區的綜合效益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具體表現為金融業務進一步開放、自由貿易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的政策疊加效應逐步顯現等。

2019年成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重要”的明確要求,要求臨港新片區要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努力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臨港自貿區已按照特殊經濟功能區進行建設,大力改革海關監管制度,真正實現“一線放開”,非禁止類物品入境時取消不必要的核查、檢查,許可程序,區內加工、集拼、交易等經濟活動既高度自由、又享受特殊的稅收政策。發展真實貿易背景下的新型國際貿易或離岸轉口貿易。將花大力氣引進持牌金融機構,鼓勵其開展人民幣國際化相關業務,促進人民幣貿易項下使用、貿易順差迴流、境內資本項下投資,促進面向“一帶一路”和歐美兩個方向的人民幣對外投資,促進企業和金融機構從海外獲得人民幣和外匯融資。

(二)已初步構建開放大格局

在外資方面,2019年,以自貿試驗區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為突破口,上海包括浦東在內,吸收合同外資金額、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三項指標創了新高。上海累計吸收合同外資金額已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500億美元,累計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01家,其中亞太區總部106家,研發中心451家,進一步鞏固了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數量最多的城市地位,其中浦東累計獲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322家,佔全市45%。在外貿方面,浦東外貿進出口總額從1993年的26億美元到2019年突破2萬億元,佔全市34.1%。

(三)已初步形成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框架

一是在金融方面,已彙集上交所、期交所、中金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等10多家要素市場,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上海總部、中債金融估值中心、中債擔保品業務中心落戶,處於全國絕對領先地位;外資法人銀行、外資保險法人公司、航運保險運營中心數量全國第一;資本市場、期貨市場等規模保持全球前列;截至2019年底,浦東共有持牌類金融機構1075家;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正式上線。滬港通、滬倫通正式運行。

二是在航運方面,以外高橋港區和洋山港區為主的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國際海事亞洲技術合作中心等重點航運機構落戶,全球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洋山開港運行;2019年,浦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7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360萬噸。

三是在貿易方面,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等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產品佔外貿進出口總額比重提高到6成以上,服務貿易佔全市比重高達45%。

四是在科技創新方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建成了上海光源一期、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超算一期、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張江核心區和臨港主體承載區兩大區域聯動發展,不斷優化創新佈局,持續引進和培育創新主體;堅持高科技先行的產業發展理念,加快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邁進,基本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

浦東新區的實踐表明,鄧小平同志對浦東在區域發展和全球發展格局中定位的精準。1991年,鄧小平同志在親臨浦東視察時,強調了浦東開發的區域功能:“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同時鄧小平同志又指出了浦東開發所應具有的國際化功能:“浦東面對的是太平洋,是歐美,是全世界。”小平同志也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再造幾個香港,並強調要堅持不動搖,一直到建成。30年來,浦東圍繞國內國外兩個扇面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實現國家戰略,堅持開放促改革、開放促發展的發展路徑,開放已經成為浦東的固有基因,成為浦東一路走來並邁向未來的核心所在。

為什麼是浦東?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述評

二 以改革為動力,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浦東開發開放的特點在於發揚敢闖敢試、先試先行的精神。1989年,國際上對中國能否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產生懷疑,國內關於“姓社姓資”的爭論不絕於耳。在這種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開放浦東,其政治意願非常明顯。浦東開發作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要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要回答國內外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各種責難和疑問。

(一)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否建立起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運行體系?

與深圳等南方先行開放地區單純引進外資製造業項目不同,浦東開發從一開始就選擇了金融和貿易這兩個一直為國家所壟斷經營的領域進行開放,從一開始就選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製造業升級的方向,從高水平開放高起點開發入手推進浦東產業發展。

30年來,浦東新區堅持“金融先行、高新技術產業先行”的產業發展戰略,經過一系列產業管理體制變革和產業發展路徑的探索,金融業和進出口貿易得到了迅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浦東新區製造業的主要支撐力量。

30年來,始終堅持解放思想,以創建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現代國際貿易示範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貿試驗區為契機,探索實施服務業稅制和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形成符合國際慣例的制度環境。率先試點擴大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封關運作的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率先開展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等試點;建設了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後,浦東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證照分離”等一批創新舉措向全國複製推廣,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浦東新區的實踐表明,鄧小平關於“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的論斷是正確的。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完全可以吸收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浦東的發展道路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改革開放的核心內容是什麼、根本目標是什麼?

30年來,浦東開發始終堅持以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完善為核心。

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新區為全國首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拉開了全面改革體制機制的序幕。上海市第九次、第十次黨代會報告都明確指出“充分發揮浦東新區在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繼續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著力在擴大開放、完善市場體系、吸引人才、創造最佳創業環境和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為全市和全國改革積累經驗。”浦東開發開放按照“全國能借鑑、上海能推廣、浦東能突破”的原則要求,以制度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為重點,始終堅持“高起點”可持續發展,不斷探索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自貿試驗區升級版建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全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提供可借鑑的經驗。

30年來,浦東開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目標。

浦東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人民共享,讓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為滿意、更有尊嚴。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加快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始終堅持“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方向,構建新型政社合作關係。始終堅持把社會組織的發展作為綜合配套改革、創新社會管理和發展轉型的重要內容,注重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多渠道推進政社合作。為此,浦東新區進行了不少創造性的探索:率先成立全國第一家社區服務行業協會;率先將“羅山市民會館”委託給社會機構管理運作;率先引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率先成立民間發起、自主運作的社會工作者行業管理機構;率先成立內地第一家民間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率先探索搭建政社合作平臺,依託浦東市民中心和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開展政社合作、政社互動;率先建立內地第一個公益組織孵化器等。近年來,更是不斷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能級。以“繡花功夫”為管理原則,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人民群眾的生活工作環境得以巨大改善。以共治共享發展為理念,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基層有活力、管理出實效、群眾得實惠”的社會治理目標得以基本實現。

浦東新區的實踐表明,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完善,不是推倒重來,不是否定掉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30年來,浦東已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有利於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開放型經濟運行規則體系、基本形成以張江為核心的區域創新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城鄉一體發展的制度環境、基本形成以自貿區制度創新為核心的引領帶動機制。

為什麼是浦東?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述評

三 推動制度創新,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探索浦東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浦東開發開放的特點在於發揮排頭兵、試驗田的作用。浦東新區具有“大區、大鎮、大街道”的總體特徵,同時,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國際城區,既具備大項目多、大企業集聚的發展優勢,也面臨著人口增加且結構複雜、利益多元、創新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等諸多問題,要做到真正的精細化管理,難度很大。如何實現經濟治理和社會治理的雙重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帶來了新挑戰。30年來,浦東新區不斷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堅持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經濟治理能力現代化

30年來,浦東在開發開放不同階段,始終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推動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一是在機構改革方面,在精簡、高效原則指導下,科學設置職能部門,從“三處二室”,到“十個局八百壯士”,再到率先建立覆蓋工商、質監、食藥監、價格檢查等職能的市場監督管理局,設立知識產權“三合一”機構,組建集中環保市容、建設交通、規劃土地等執法事項的城管執法局,成立科技和經濟委員會。

二是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圍繞“放管服”,努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率先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按照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等五類方式,對行政許可事項作了改革試點,推動商事制度、醫療、交通運輸等領域許可事項改革;深化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實行“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區域評估、聯合驗收”;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初步確立了市場主體自律、業界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四位一體”的監管格局。

三是在互聯網政務方面,推動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實現“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探索政務數據從歸集、共享,逐步實現資源化利用。

四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後,確立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範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以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證照分離”等一批創新舉措向全國複製推廣。

(二)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面對“大區、大鎮、大街道”的典型特徵,在順應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浦東新區率先提出並探索“鎮管社區”的概念及社區治理新模式。並在川沙、三林、航頭、祝橋、張江等地率先試點,有效解決了基層治理的難題。同時注重基層居民自治建設。在強化基層民主自治建設方面,逐漸形成了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的三社聯動體系,特別是一些居民區,採取了諸如“自治家園”等新形式,同時長期培育並堅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有效引導居民有序參與公共事務。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建立“家門口”服務體系,通過把居村委改造成服務站、服務中心,做到服務零距離。實現辦公空間“趨零化”,通過把幹部的辦公間變成群眾的活動地,從居村書記、主任到社工,全部下樓辦公、集中辦公、開門辦公,共享空間、共享工位、共享電腦,倒逼幹部少坐班、多走訪,與群眾打成一片。對服務資源進行集成化處理,以區域化黨建為引領,積極整合各類服務資源,使各項社區服務事項下沉到家門口辦理。

(三)實施“城市大腦”工程,為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技術保障

為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有效防控城市運行的重大風險,推動城市大腦工程建設。通過監管要素標準化,監管方式智能化,監管流程閉環化,推動數據在部門間有效流轉,及時發現風險點,實現部門監管的無縫銜接、緊密協作。目前,浦東將智能化管理進一步延伸到經濟領域,打造經濟領域風險防範化解平臺,建設一批智能監管場景,加快推動實戰運行。以城市大腦管理體系為依託,高效、精準地解決如無證設攤、河道治理、非法群租等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在城運三級體系全覆蓋推進移動視頻系統建設及應用。

為什麼是浦東?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述評

四 浦東開發開放的經驗啟示

浦東在以一流黨建為浦東開發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以改革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以開放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探索浦東經驗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創造了許多成功經驗,具有普遍的示範和借鑑意義。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三方面啟示。

(一)浦東要努力成為當今世界高水平開放的一面旗幟,就必須具有全球化戰略視野和系統性開放思維

浦東開發30年的經驗表明,只有堅持開放引領,以全球化視野推進浦東開發,積極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才能汲取全球資源,才能通過浦東開發將上海打造成全球化的戰略空間,才能成為高水平開放的一面旗幟。

展望未來,浦東更要勇敢站在開放最前沿,積極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和企業走出去發展,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開展風險和壓力測試上敢闖敢試、走在前列。

從全球化戰略思維看,浦東作為上海“五個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必須具有鮮明的國際視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突出的都是“國際”和“全球”,強調的是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與功能。站在建設全球化城市高度謀劃浦東未來發展,未來浦東尚需進一步提升要素流量規模,進一步提高國際人口比例,擴大跨境資金、信息等流量規模,提高技術市場規模和活躍度;未來浦東尚需提高全球化戰略空間的整體能級,提升控制力和輻射力,要加大力度吸引外資跨國企業全球總部,國際性、權威性的仲裁等進駐。以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為核心,提高資源集聚和輻射水平,堅持建載體、聚機構、優環境、促聯動,加快建設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創中心功能體系。

從系統性開放思維看,浦東需進一步提升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以自貿區建設為抓手,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推動外資進入金融、電信、教育、文化等領域;以提升區域治理能力建設為抓手,建立起與全球城市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建立起精簡、高效和法治化的政府管理體系。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形成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中國方案”。以浦東兩個扇面輻射為優勢,突出面向國際、服務全國、引領長三角的門戶樞紐地位,成為全球跨國資本、產業和企業進入中國的首選之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

(二)浦東要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窗口,就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站位和國家發展戰略思維

浦東開發30年的經驗表明,只有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動搖,才能保證浦東開發開放始終以國家戰略為方向和使命,不動搖不偏移。

從政治站位看,30年來浦東新區回答了兩個重大問題: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體系如何有效結合,改革的核心任務和根本目標是什麼?浦東新區不斷對經濟基礎和產業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和完善,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式,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經濟體制改革道路。改革的核心任務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為了使社會主義的制度運行更有效率,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使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更加強大。

從國家發展戰略思維看,浦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先行者,浦東的發展不是為浦東而浦東,而是承擔著重大的國家戰略任務。30年來,浦東新區秉持“一產科技化、二產高級化、三產國際化”產業發展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30年來,挑戰與機遇共存,浦東開發開放打破了1989年以後西方世界對我們的封鎖,經受了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金融風暴的考驗,抓住中國加入WTO和自貿區建設的有利契機,逐漸形成了具有浦東特點的產業發展管理體系,成為浦東承擔國家發展戰略的強有力支撐,相當一部分先試先行政策在浦東形成規範以後向全國推廣示範。

展望未來,面臨的國際環境將更為嚴峻,競爭將更加激烈,浦東將繼續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堅持改革,解放思想,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謀劃“十四五”發展,提出未來浦東開發開放的戰略安排,突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科技實力提升,高質量高水平建設產業載體和開放功能載體。

(三)要努力成為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示範樣板,就必須創新治理理念,實現經濟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綜合治理能力

浦東開發30年的經驗表明,面對像浦東新區這樣具有“大區、大鎮、大街道”特徵的大區、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國際城區,必須從經濟治理和社會治理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有序的系統治理。

從經濟治理能力提升看,重點在於注重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重點圍繞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互聯網政務等推動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從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看,重點探索社區治理模式創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充分實現源頭治理。同時積極支持合規的社會組織參與大量的社會治理工作。

展望未來,浦東新區既要學習借鑑先進經驗,更要立足實際創新探索,著力走出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新路子。同時,不斷完善城市大腦工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城市應急系統、城市管理體系、城市風險預測系統。浦東新區更應建立對物理空間、數據信息空間、人與人交往新社會空間的新型空間治理系統,浦東應超前構建信息安全戰略,從更高維度的信息空間上予以提前規劃和謀劃。

為什麼是浦東?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述評

來源:東方網

作者:陳建勳

編輯:安通

審稿:李宏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