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方方日記》要在海外出版了。方方從1月25日開始記錄,連載到3月24日,4月8日亞馬遜就開始預售該書的英文版和德文版,不但開創了“我聽說”紀實文學新體裁,還創造了中國文學在海外取得書號的最快記錄。

近日,方方在媒體採訪中強調:“我的書跟國家直接沒有張力,日記出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個社會應包容一篇溫和的日記。”

不知道如今方方對於這次疫情的部分認識是否有了變化,但對於不少支持她的讀者提到的修訂完善、增加註釋說明的建議,她十分堅定地說:“那麼多人說我裡面有謠言,其實沒有謠言,全是真實的。”並表示除細微修訂和文字校對外,將保持原來的樣子。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方方日記》德文版在亞馬遜上預售

《方方日記》走紅網絡,引起廣泛關注,除去方方湖北作協前主席的身份和影響力外,還有一點恐怕是因為當時缺少其他強有力的“競品”。一篇《疫情中,十萬中國作家集體缺位》的爆文,指責中國作家選擇逃避,集體失聲公共事件。

這篇文章作者顯然搞錯了文學作品與新聞的區別,文學、尤其是災難文學,需要的不是時效性,而是思考與沉澱。將泥沙俱下、一時無法辨別真偽的信息堆砌起來,真的會是好的作品嗎?

那麼中國作家是集體缺位了嗎?

湖北作家匪我思存講了她的一位朋友在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為:

這位作家從2月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就下沉到社區,進過方艙,後來還去了位於漢口疫情嚴重的長豐鄉。他捐出了十萬塊稿費,還託私人交情為生活困難的居民捐贈了18000斤大米和18000斤麵粉。

他叫李修文,現任湖北省作協主席。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我現在沒法寫作”


李修文本打算回老家過年,卻因突然封城而留守武漢,親身經歷了武漢的至暗時刻。

封城開始的十幾天裡,他一直在家自我隔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好友想給他寄點生活用品,他卻拒絕了,因為他知道住的樓棟裡就有病例,他怕快遞小哥感染影響更多的人。

他也對疫情中的每個個體懷著強烈的同理心。

他同情來武漢務工還沒有財富和人脈積累年輕人,因為他們生了病沒法確診會走投無路;

他心疼日夜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因為他們缺少防疫物資、甚至病了也不一定有床位;

他反感“武漢按下了暫停鍵”這種話,因為即便災難過後也不是一按鍵一切就恢復正常了,疫情帶給武漢人民的創傷永遠不能淡忘。

身處疫情漩渦中心,他親眼所睹、親耳所聞,有太多感慨。但他卻無法立即提筆,因為心是亂的:

“就算要寫,也希望自己多一些冷靜和理智。”

真正被災難裹挾的人,真的會“痛到心尖不敢啼”。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封城期間空蕩的武漢街頭


作為真實的人參與抗疫


“生活已經把你打回了原形,水落石出之時,你就要承擔一個人在這樣一個境遇下的職責,盡一個人的本分。至於寫作,那是以後的事。”自我隔離結束後,李修文便下沉到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湖北省作協對口支援的小區有2000多戶,針對基本生活物資匱乏的問題,他四處奔走,籌措米麵油等生活物資和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

因為武漢封城,物流基本中斷,這些事做起來很困難,但他卻覺得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除去作者的身份,作為真實的人參與抗疫,獲得了更為真切的體驗。

疫情期間,像李修文這樣下沉一線的湖北作家還有很多很多,他們“該坐著的時候坐著,該站起來的時候全都站起來了”。

有的作家本身就是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者,有的作家作為志願者忙前跑後、捐錢捐物,還有的作家深入到一線採風,參與對採訪、對創作的討論,為抗擊疫情積極發聲。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匪我思存也根據自己的生活寫了戰疫日記,她將稿費全部捐了出去,並一直髮聲號召網友共同抗疫。


作品應與死難者、戰鬥者尊嚴相匹配


作為作協主席,李修文也在不斷思考關於疫情的創作。但他認為這個時候,他不應該催促大家寫作,而是鼓勵作家更致力於提高寫作的品質,

“唯有這樣,才能使之與死難者、戰鬥者的尊嚴相匹配”。

如何提高寫作質量,李修文認為最重要的,一是反思,“災難文學的唯一倫理,就是反思災難。”疫情帶來的體驗是衝擊性的,必須留點時間冷靜下來思考,通過文學正視災難本身帶給我們的教訓。

二是真誠,應該面對自己的心、別人的心,更真誠也更真實地寫作,切實瞭解疫情中的人和事,儘可能地去觸及災難中人的精神境遇。

相對於需要更多時間沉澱的文學創作,李修文正忙著主編一本《抗“疫”書簡》,這本書收錄了各行各業人士在疫情期間的書信,既有一線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也有堅守在家的父母、孩子。李修文主編這本書的初衷,就是他下沉社區的經歷深深觸動了他。

李修文第一次見到對口支援社區的書記時,她正在風雪中從大貨車上往下搬菜。她是一個單身母親,但疫情爆發後就沒有回過家,和孩子的聯繫都在手機的一條條微信中。李修文當時便有一種樸素的直覺,問她要了這些微信往來,後來編進了書中。

這些普通人的文字就是這段歷史最好的記錄,也是這個時代人格力量的最好證明。李修文希望,通過這本書我們和下一代能共同回顧這場疫情,共同回顧我們在這場鬥爭中所親手捍衛的希望與尊嚴。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武漢某社區抗疫工作者在搬運抗疫物資


從未去過一線的方方何以代表武漢?


正是因為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在抗疫一線竭盡全力,我們才能在76天后看到武漢解封,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然而,埋頭做實事的人總是默默無聞,沒下過一次基層、沒去過一家醫院的人,卻天天在網上指點江山、用鍵盤佔領道德制高點。

方方,作為湖北省作協前主席,影響力極大的專職作家,聽風就是雨,不經考證就把各種小道消息急火火地發出來,客觀造成了“滿地死者手機”和“護士之死”的謠言傳播。我們應當保護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但“影響力越大,責任越大”,社會當然可以包容一篇“溫和的日記”,但作家就不需要對自己要發表的文字懷有敬畏之心和社會責任感嗎?

武漢520自願者聯盟在微博質問方方:“寫文章我也會,雖然文筆一般,但如果是我們志願者寫的日記,肯定比方方們更有價值、更有代表性!”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所幸,我們看到並不是所有作家都是方方,還有更多作家,在一線奔走,在認真反思疫情帶給了我們什麼。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其他作協主席在疫情期間也有發聲


好飯不怕晚,與死難者、戰鬥者的尊嚴相匹配的文學作品雖然沒有方方的出版速度,但會更有思想深度、情感溫度,也更禁得起時間的檢驗。也期待等疫情過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一線工作者、志願者有機會分享他們的故事。

一個方方代表不了湖北作家,一本道聽途說的封城日記不能被冠以真相,更無法抹殺全民抗疫所作出的犧牲、付出的汗水。

方方忙著在海外發行封城日記,這位湖北省作協主席卻做了這些事

《方方日記》德文版簡介(機翻)

數十年後,我們將與子孫後代分享討論的會是“我聽說”體的方方日記,還是有著真切體驗和反思的其他文學作品呢?

公道自在人心,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參考資料

[1] 《方方:我的書跟國家之間沒有張力》,學人scholar公眾號2020-4-11;

[2] 《湖北作協主席李修文:我的心是亂的 現在沒法寫作》,新民週刊2020-2-11;

[3] 《對話|湖北作協主席李修文:真實的生活正在到來的路上》,澎湃新聞2020-3-1;

[4] 《共同期待一個新的春天——訪作家李修文》,文藝報2020-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