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師很吃香,還是有一些老師選擇去培訓機構而不是學校? ?

aliangcn


所謂教師是一個“吃香”的職業,實際上是一個表面現象。

我可以說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很多人是不會選擇去當老師的。之所以有許多人當老師,這裡面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穩定、假期

教師的工資是由政府財政供養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鐵飯碗——旱澇保收。以這次新冠疫情為例,即使學校停課,教師的工資基本上也是照發不誤的。所以教師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具有很強的穩定性。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職業。尤其是對於很多女性朋友來說,他們對工資的要求可能並不高,職業的穩定性對於他們來說更加重要。

同時教師另外一個吸引力在於它有相對較長的假期。基本上教師是能夠徹底的享受雙休日假期的。而且每年還有暑假和寒假這兩個長假,這樣的假期是很多企事業單位人員所夢寐以求的。

大學專業所限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他大學所學的的專業就是師範類專業。師範類的專業經過了四年系統性的學習,師範生所掌握的技能基本上就是一個教師所應該具備的技能。在這種術業專攻的背景下,想著教師不為職業應該可以說是一種不二的選擇。

也就是說一部分教師是受到大學的專業所限。這裡我要稍微駁斥一下很多人的想法。很多人認為教師的學歷不高能力不強。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子的。只是因為教師在大學所學的專業就是專精類的師範型專業,他們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師範類技能。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有社會上企業員工等那麼強的交際處事能力。但是師範生一般來說都具備比較專業的教育類技能,這是其他人所不亦具備的。

工資待遇

儘管全國教師的平均工資待遇並不是很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工資是受到地域所限的。有的地方教師工資非常低,但有的地方教師工資還是比較高的。另外還有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那裡的老師可能還會有一些灰色收入。所以總體上而言,有些地區的教師工資實際上並不低。

至於為什麼有很多人選擇進入培訓機構任職而不去當老師。我認為也有以下幾個原因。

沒考上教師招聘考試

社會上很可笑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認為當老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這裡我要糾正一下。凡是吃財政供養的職業都一定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能夠進入的職業。因為這些職業都要經過競爭性的考試。

就拿教師來說,基本上要想通過教師招聘考試,你要擊敗的對手是1:15。也就是說參加考試的人有16個,但其中能夠通過的只有一個人。當然這個數據有高有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競爭上崗的。有些人考上了就當上老師,有些人沒有考上就名落孫山。

而那些沒有考上的人是佔更大比例的。那麼這麼多的人。他們要去進行什麼樣的職業呢?那當然就是校外培訓機構。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去任教。

其實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多數是沒有考上學校老師的。

高工資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你的能力夠強,精力足夠旺盛,體力能夠吃得消。那麼在培訓機構你是可以獲得較高的工資待遇的。

我曾經有個同學就在外面的培訓機構任教過。因為培訓機構的課程,它並不像學校那樣固定和僵化。如果你吃得消一天上六到八節課都是有可能的。那麼在這種拼命的情況下工資有可能非常高,甚至可以達到2到3萬一個月。

但是據說這樣的工作是非常累的。很多人無法長久堅持下去。

性格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呢,就是選擇進入校外培訓機構任教的老師。他不喜歡在學校這個相對死板的教育機構人教。也有可能他不願意去處理教學以外的一些與學生的管理相關的事宜。

而培訓機構基本上只負責對學生進行教學。不需要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這樣的一個環境就比較符合她的性格。

綜上所述,我認為很多進入了培訓機構而沒有進學校當老師的人。更多的是一種沒有考上教師的一種備胎性選擇。如果他們可以選擇,我相信很大一部分是願意進入學校任教的。

當然這裡也存在一部分的培訓機構老師。他是真的熱愛這個職業,並且也認為校外培訓機構老師的就業前景比學校老師會更加廣闊。比如說一些大型網課類輔導機構像學而思。新東方等等。這些培訓機構的老師,他們的工資待遇和發展方向可能的確比學校老師要好得多。

最近的網紅主播羅永浩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之前就是任教於新東方。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能夠討論交流。

我是本格老師,一名中學教育工作者。

如果你認為我答案對你有所幫助,請點贊加評論。


本格樂學


您好!我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有編制,當了九年老師,今年辭職啦!

首先,我是非常喜歡老師這個職業的。正如大家第一印象的那樣,一年兩個寒暑假,工資照發,平時節假日正常享受,就這一點,足以吸引大批的人。再加上學校的編制老師,很穩定,大家眼中非常穩定的鐵飯碗,還有學校老師的工作環境單純簡單,和孩子打交道真的很快樂。這也是大眾對老師這個職業的固定印象。然而今天我要戳一下你們所不知道的。

1.內地的情況我不清楚,我在新疆北疆地區,一個月到手工資3500。工資低是讓很多老師要去培訓機構的一個原因。培訓機構在我們這邊工資一個月也在七八千,大的機構兩三萬都有。

2.非教學任務佔了工作的十分之七八。作為教師,越來越覺得教學是副業。每天的各種答題、截圖、檔案等等,非教學的工作多到你們想象不到。而我一天在學校除了上一兩節語文課,其他時間都在做亂七八糟的瑣碎之事。備課基本上是週末或者晚上在家備,因為學校壓根沒有時間,連給學生批改作業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古典說,好的職業發展既成功又幸福,達到個人和組織的雙重滿意。

你的職業幸福嗎?歡迎交流。


教語文的茜茜老師


個人認為,有些老師選擇去培訓機構主要是為了減少額外的工作壓力並多掙錢。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並不覺得老師很吃香。老師的工資待遇較以前是有很大改善,但有個別人光看到老師工資由以前每月幾十幾百塊錢漲到現在的幾千塊錢,難道就沒發現物價也一樣由以前的幾分幾毛漲到現在的幾塊錢了嗎?人情禮往也由以前的幾毛幾塊漲到現在的幾百上千了嗎?比如說我們都熟悉的冰棍兒、糖花面兒;比如說幾個雞蛋或一快被面的份子錢……八十年代孩子的壓歲錢論分論毛,現在的壓歲錢論幾十元幾百元……八十年代一塊錢能解決好多問題,現在一塊錢掉到地上甚至都沒人撿……

其次現在的老師工作壓力之大超出人們的想象。學校家長要成績,可現在許多學生好管理嗎?淺了不是深了不行,有的甚至根本沒法管理。一個班級四五十學生中只要有一兩個調皮搗蛋不學習,家長再不配合的,就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了。加之學校佈置的各種各樣、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任務你都要一一去完成,哪個工作日下來不都是疲憊不堪、暈頭轉向、焦頭爛額的?

所以有些老師選擇去教育機構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收入高出普通老師的幾倍甚至更多,同時還去省去了許多繁瑣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如有異議歡迎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