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上副業,但又沒工作、沒收入、不去改變,這種人是怎麼想的?什麼心理?

用戶51431042562


我們村就有這麼一家人。原先買了個工具車,靠販賣衛生紙養活一家人。掙了點錢後修房子,但那點錢根本不夠,向朋友,親戚,鄰居到處借錢後,總算把房子修好了,但欠下了高額的外債。今天有人要錢就去另一家借,明天有人要錢就再借。後來媳婦看生活不下去就帶孩子外出,男人一個人在家,聽見鄰居有人喝酒就進去混吃混喝。

他的一位鄰居說他,你每天去給別人修房子當小工也掙一百多,總比天天坐著強。但他聽不進去,不幹活。終於要帳的圍了門,才起來跑了。現在也不知在哪,但進了當地徵信的黑名單。


舒雲探月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心理,我覺得和環境脫不開關係,安逸的環境,沒有壓力的生活,很難讓一個人萌生改變的想法,因為懶惰,安逸是人的天性,所以人也只有在壓力,走投無路,已經嚴重到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才會有所改變,才會轉變思維,想著去工作,去賺錢。

說一個我身邊的真實例子吧,我的妹夫,今年三十有餘,家境還算可以,吃住都不愁,因為有父母支撐,所以也沒什麼生活壓力,每天就待在家,基本哪也不去,每天的工作就是玩遊戲,看電視劇,玩手機等,這樣的生活給他帶來了樂趣,每當父母讓他去找份工作的時候,他都會很不耐煩地說:“現在家裡面又不是因為缺了我這份工作而生存不下去,我有我的打算,你們不懂”,其實父母的用心良苦他豈能知道,父母只想他找點事情做,怕他在家裡面憋壞了,會憋出問題。

這樣的生活的狀態過了兩年,他嘴上說找工作的事也找了一年,完全沒動靜。家裡人已對他麻木,對他也不抱任何希望,只希望他腳踏實地,安安分分地做人就好。

其實我妹夫只是這類人的一個縮影,這種人還有很多,一方面和自己的想法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和從小到大的教育,生活環境,父母的溺愛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實屬正常,但是不能太過,不能太過寵愛,應該從小到大給他們一種只有自己付出才有收穫的理念,這麼做才是愛他,而溺愛不是愛,是傷害,讓他走上自我滅絕的道路。


英語邦幫忙


看不上副業的話,我覺得應該是自己的想法,沒工作又沒收入,又不想改變,這種人是頹廢的,因為只要你想去改變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這種人的心裡應該是有一種依賴的心理吧,就比如啃老,其實你不要看不上那些副業,那些富裕也是有一些作用的。反正疫情期間你也不能出去,你也不能去找工作,又沒有收入,你可以試著去找一些副業賺點零花錢。這也是可以的,其實有很多副業,你可以去試著做一下。如果你不試著去改變的話,你的未來可能就會很陰暗。自己不去改變未來就會很痛苦吧。等你以後回想起現在,你不去做一些改變的話,肯定會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