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意義何在?過目就忘還應該堅持嗎?

北沐晏宸曦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閱讀是一個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即便是過目就忘,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

讀書的意義這裡不多贅言。但並不是看完一本書,就叫讀書。我想題主困惑的應該也是這個問題:讀完一本書了,過目就忘,感覺收穫不多,是不是還要堅持?

就像我開頭說的,即便過目就忘,也要堅持閱讀。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強大。就像我們長期和一個人來往,在說話、行為等方面都會慢慢受到對方的影響。

但是,我更想說的是,閱讀應該是主動獲取知識,搭建知識框架的過程。

為什麼會過目就忘?很多時候是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目的性不夠。我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也經常有這種困擾,看完一本書了,發現好像沒啥收穫。這樣的閱讀獲益不多,還浪費時間。

在閱讀中“過目就忘”,是沒有刻意去記。看完一本書就擱一邊,當作已讀,這是在騙自己。想要在閱讀受益越多,就要做讓自己感到“難受”的事情。

看完一本書,如果是小說,你是否能講出故事梗概,說出起承轉折?是否能提煉核心思想?是否能提煉幾個故事作為素材積累?如果是知識類書籍,能否舉出幾個例子來作證書中觀點?能否拆解這本書的框架?

覆盤會讓我們的大腦感到吃力。但就是這些不舒服的事情,才會讓我們真正有所收穫。

有些人看幾本書收穫的東西,比其他人看幾百本書收穫的知識還要多。每一本好書,都值得反覆拆解。作品不是文字的堆砌,背後是作者所處時代的縮影,是對現實的關照,是作家生活經驗的總結。

走出舒適區,帶著目的性去讀書,“過目就忘”這個障礙也就可以跨過去了。


女神故事圈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讀書是一個提升思想,跨越階層,甚至是直接帶來財富,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種方式,而且成本也是最低,今天就大概聊一下讀書和我們的關係。

一:閱讀的意義何在?

讀書的意義太重要了,讀書的過程和讀書帶來的結果,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東西,在讀書的過程中能讓我們收穫快樂,能讓我們收穫內心的富足,也能改變人生的軌跡。

很多人的生命都因讀書而改變,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提升一個人的覺悟和品性,而一個人能夠生活的越來越好,正是因為覺悟的提升和智慧的沉澱,在無形之中,讀書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更能讓我們收穫物質的滿足。

如果讀一些專業技能方面的書,可以讓自己快速的獲得財富,如果讀一些看上去沒什麼用的“閒書”,雖然不能在一時之間帶來財富,但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改變胸襟,思維變了,有智慧了,人生也會跟著改變,結果也會越來越好。

而且讀書還有一個非常意外的驚喜,就是改變一個人的容貌和氣質。

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心態,而一個人的容貌和氣質也會因為心態而改變,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影響也是巨大的,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就會變了一個人,這一切都是因為讀書。

二:過目不忘還應該堅持嗎?

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對於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讀書就像吃飯一樣,我們永遠不記得10年前吃過什麼,但是你10年前吃的那頓飯,一定會在無形之中增進你的營養,你的生長過程中,每一頓飯都給了你足夠多的養分。

就好像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總會有一些恍然大悟的感覺,那些文字打開了自己的思維,提升了自己的智慧。

或許過了一段時間我們會把那些文字忘記,但是文字給我們帶來的智慧,則存在於自己的心中。

白巖松老師說:自己讀書的時候,讀完之後就忘記了那些文字,但是後來在做事的時候發現自己用的方法和書中的方法一樣,這個時候才知道智慧已經印在自己的心中了。

讀書的影響不是在一時之間出現的,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我們。

這也是人生的規律,那一些立竿見影的事情並不會給你帶來多大的改變,反而是那些看不見影響的影響,才真正的能夠影響我們的人生。

三毛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很多看過的書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仍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以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之中。

不要去思考讀書能帶來什麼,能改變什麼,能有什麼影響?儘管去讀,讀一些好書,用好的方法去讀,你的人生一定會受益,堅持下去很重要。


國學書舍


既使過目就忘,閱讀依然有意義。

我試著借用無意識的概念做解釋。

按照精神分析理論,無意識,在意識之下,不被意識察覺、改變,反而被其掌控。即,我們以為是意識決定了一切,實際上,真正的決定者是意識深處的無意識。

無意識分為集體無意識和個人無意識兩種。集體無意識由世代相傳的歷史及文化等因素構成,不是個人所能選擇的。個人無意識,除了遺傳、環境等無法改變的因素,教育應是重要的營構因素,當然包括閱讀。

我們讀了好多的書,卻忘了個乾淨:當我們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知道讀過,或許還記得當時讀的津津有味,但是記不得任何內容了。問題來了,徹底忘了,是否等於沒有讀過呢?如果不等於,那讀過的那本“書”去了哪裡?借用無意識理論就可以說,它進入了無意識之中。

亦即,雖然那些書被我們忘了,但在我們思索時,在做出判斷、選擇、決策時,在翻閱其他書籍,或者在提筆寫東西時,總之做一切事情及反應時,就會在我們的無意識之中穩定地發揮作用。

如同我們吃下去美食,消化沒了,但它並沒有消失在空氣中,而是悄然構成了我們肌肉組織的一部分,源源不斷地供給我們力量。

如果我們一生只讀過一本或極少量的書,可能就很難忘記。忘得多,是因為被更多的新書替代了,前面讀的、忘了的書,已經化為了砂石或塵土鋪成了前進的道路。

我們吸取的營養,一定會以某種方式釋放出去,它不會憑空消失。所以,可以為了遺忘而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