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是由於文官集團失去宦官集團的制衡導致的嗎?

鷹揚縱橫


無下限的貶低明朝文官集團,是一種畸形文化和變異心態,實際上這些人的指向本身並不是明朝文官集團,而是故意顛覆傳統歷史觀,攻擊傳統文化。

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國內外的反華勢力的一個長期宣傳戰略互聯網妖風,主要體現為攻擊儒家傳統文化,為歷史上的壞人、漢奸翻案,抹黑歷史英雄形象,宣揚西方文化和社會制度。

妄圖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用一兩代人的時間,徹底顛覆我們的歷史文化和世界觀,滅掉我們的文化傳承,形成價值錯亂,給他們可乘之機。

實際上,任何行動錯誤都是大腦導致的,而不是手腳。如果手腳出現違反規則的狀態,那一定是大腦的胡亂指揮甚至於大腦失控。

明朝之滅亡,根源在皇帝,不能讓文官集團背鍋。無論如何,要說治國理政,飽讀史書、熟知興衰的文官們肯定比不學無術,只知道自私弄權的太監強。

明朝為什麼會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嚴刑峻法、腐朽黑暗、特務機構無孔不入的王朝?就在於明朝的皇帝一直重用閹宦而疑忌文官士子。

讓兩大權力集團長期鬥爭、內耗,甚至故意製造、挑撥文官集團內部鬥爭才給了皇帝不理政、不上朝、在後宮荒淫修仙的藉口和空閒。不上朝意味著什麼,就是不上班。一個國家掌實權的元首不上班,其國家效率如何可見一斑。明朝能夠堅持那麼久,靠的還是各級行政機構的文官。如果沒有文官,各級行政官員都用太監,你試試看?恐怕不出三年,明朝就亡了。

整個朱明,是徹徹底底的家天下,為什麼朱家天子不喜歡文官?因為文官們奉行“社稷為重君為輕”,而太監信奉一切都是主子的,主子就是自己的命,社稷是主子的家產,子民是主子的奴僕的信念。

在中國大一統王朝中,無論中央集權強弱,歷代皇帝都有社稷為重的思想。所以除明清兩朝外,文官都可以駁回皇帝明顯違反典章的命令,甚至於在朝堂之上與皇帝捨命爭辯。

而到了朱明,皇帝要麼動輒當場打死言官,要麼乾脆不上班,躲在後宮眼不見心不煩。正是明朝對文官的慘烈鎮壓,才讓中國文人的骨氣喪失殆盡,全成阿諛奉承之徒。

到了清朝,由於少數民族統治多民族,落後文明統治先進文明,皇帝需要立威,就更加杜絕朝辯,而搞成了皇帝的一言堂。文武百官口必稱奴才,文人士大夫風骨全無,其實根源還是自明朝起。但是清朝不同於明朝的是,清朝的皇帝都很勤政,每天按時上班,沒有一個不務正業、荒淫嬉戲的皇帝。都有危機意識,以江山社稷為己任。

看看朱元璋的做法,沒有一樁一件不是為了他朱家江山,朱家就是一切,其餘都是草芥。殺人株連,濫用酷刑,從來沒有章法,全憑他一時興起。

是以,明朝亡於朱家自己,宦官集團是他們的幫兇。但是,這樣的王朝早亡早安生,既然是私器,除了朱家子孫,何必為他一家一姓去鳴冤?


謝金澎


又是一個為魏忠賢叫屈、打抱不平的提問,為之奈何?當然是無可奈何了,誰叫他的粉絲、追隨者那麼多,真是眾口鑠金,有口難辯啊!

說句難聽的話,以魏忠賢為代表的宦官勢力,除了專擅朝政、禍國殃民之外,還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無非是看不慣文官勢力的反攻倒算而已,進而為魏忠賢鳴冤罷了。而炮製所謂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制衡,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不可理喻的後人把戲。終其有明一朝,皇權始終與時俱進,為皇帝所掌,以號令全國。即使有所謂的平衡,也是日積月累,皇帝一手促成的,與這兩個集團無關。倘若一個平衡打破了,皇帝立馬可以製造另一個平衡,以填補皇權可能面臨的威脅。換言之,沒有了宦官勢力,可以有其他勢力。更說白了,皇帝玩的就是平衡之術,御下之術。試問當這種平衡的主導權操縱於皇帝之手,難道他眼睜睜地看著朝代更迭嗎?顯然不可能,更是無稽之談。

那來談談明朝的滅亡。首先,自“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由盛轉衰,國勢一日不如一日。其次,明朝“薩爾滸之戰”失敗,關外滿洲勢力崛起,明軍無以為繼。最後,明朝“宦官干政”嚴重,政治腐敗不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導致爆發了各種起義,進而摧毀了明朝的統治根基。當此之時,虎視眈眈的滿清鐵騎,以吳三桂等人為

“帶路黨”,趁勢入主中原,徹底取代了明朝的統治地位。

總之,所謂明朝滅亡於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失衡,是站不住腳的,也沒有任何的依據可言。它完全忽視了明朝的滅亡是內憂外患的結果,卻強行嫁接成了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的結局,真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也。


史過鏡遷客


明朝亡於空轉。。

據說有個皇帝專心作木匠都沒出什麼事,這說明了絕對是空轉。

我也分析過。這個事江南收稅江南買米。京杭大運河。

說明南方的價值一直在流失,流失到北京百官空轉。這事應該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圖子孫昌盛。結果跑北京打蒙古去了。

這事就涉及養寇自重,結果李成梁一不小心養出努爾哈赤。

怨不得別人。估計是永樂大帝自個帶頭養寇自重,這事金陵城花花世界美女如雲啊!性取向大問題朱元璋起自基層還是考慮少了。這個魏忠賢一個太監號稱九千歲而且文武百官起生祠。空轉。。李自成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許多事有古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