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葉子”託舉幸福生活

“清明穀雨兩相連,採茶耕田莫遲延。”最美四月天,山花爛漫,茶樹吐翠,正是採茶時節。

眼下,廬江縣的山頭幽谷,田野阡陌,四處可見忙碌著的茶農身影。一葉葉細芽在雙手並用中飛入茶簍,走向加工廠,走向市場,帶來滾滾財富。

持續推進現代農業五個十萬畝產業提升工程,廬江縣業已形成近10萬畝的名優茶生產基地,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動力。

茶園裡來了“共享員工”

廬江縣湯池鎮,向來以溫泉盛名在外。殊不知,這裡的綠水青山間,還深藏著名茶——白雲春毫。

戴著遮陽帽,揹著盛茶簍,躬身彎腰雙手並用,湯池鎮村民黃金萍忙得不亦樂乎。這是4月13日記者在湯池鎮果樹村茶園中見到的一幕。

黃金萍原本在鎮上的溫泉度假村上班,月收入1000多元。“因為疫情影響,這段時間來度假村玩的遊客很少,我們只能閒在家,沒什麼事幹。好在茶園開始採茶,接上了檔。現在一天摘得快的話,能有200多元的收入,不比上班差。我們早上6點就過來了,上午已經採了五六斤鮮葉了,有賺頭!”黃金萍邊摘茶邊說。不一會,她的茶簍裡便集滿了翠綠的嫩芽。

茶園裡,和黃金萍一樣因為疫情閒在家而前來打零工的村民不在少數。

“最近是採茶的高峰期,用工需求特別大,最高峰達400多人。速度快的話一天賺200元沒問題,所以溫泉度假村的員工以及還未出門務工的村民爭相過來採茶。我們這也算共享員工。”廬江縣春蘭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晨說。

殺青、攤涼、理條、壓扁、炒幹、烘乾……製茶車間內,來自茶園的鮮葉經過現代工藝和傳統工藝的加工,芳香四溢。

湯池鎮工作人員徐榮說,近年來該鎮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不斷抱團發展做大茶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目前,全鎮茶園面積已達3.6萬畝,產值近2億元。

“我們基地擁有1500畝茶園,另外有231戶村民加入合作社,總面積達2800畝。社員的鮮葉高於市場價20%收購,同時提供技術、品種指導。”安徽白雲春毫茶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吳大正說。

守著常青產業致富

趁著晴好天氣,距離湯池鎮不遠的柯坦鎮的茶農們同樣忙於茶業。

站在坡地上,柯坦鎮虎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汪存霞麻利地拎摘茶頭。對於她家來說,新一季的茶葉賣出去意味著生活更有保障。

“我們家就幾畝茶,全靠我一個人摘。今天早上5點多就過來了。一年鮮葉正常能賣8000多元,加上可以去合作社茶園務工,收入是有保證的!”汪存霞說。

虎洞雲霧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登國介紹,合作社像汪存霞這樣的貧困戶有30戶,另外還有很多貧困戶在採茶季通過務工賺錢。“大概持續25天,每天200多元,一季能賺5000~6000元。”

柯坦鎮政府工作人員葛建宏介紹,該鎮幾乎家家戶戶擁有茶園,總面積已達3萬餘畝,全部採用標準化種植,品質高,銷售不愁,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增收有著可靠保障。

茶旅融合延長產業鏈

好山好水出好茶。廬江是全國重點產茶縣,是安徽省最具發展潛力的重點產茶縣之一。

2020年,該縣茶園面積已近10萬畝,主要集中在湯池、柯坦、萬山、龍橋、礬山、冶父山、泥河和樂橋等8個鎮,產品有白雲春毫名優茶、小蘭花茶、黃小茶、精製茶、紅茶等。

“我縣實施‘510’產業提升工程以來,不斷加大對茶葉產業扶持力度,重點建設標準化茶園,近兩年全縣每年新增1萬畝茶園。全縣現有茶葉企業近100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年茶葉綜合產值7億多元。”廬江縣供銷社副主任胡景柱說。

談及產業發展方向,廬江縣茶葉協會會長趙玉貴表示,該縣將按照生態化、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的要求,以科技為支撐,以品牌為引領,不斷開發夏秋茶,延長產業鏈,培育壯大茶葉龍頭企業,提高茶農組織化程度,推進茶旅深度融合,不斷提升茶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華新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