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百名記者百村行」湘西白巖洞村油茶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 百名記者百村行」湘西白巖洞村油茶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龍山新聞網4月16日訊(通訊員 吳凡 彭飆)“一公斤純壓榨茶油可以賣到100元以上,一畝油茶可產油茶50公斤,純收入可以達到3000元,只要油茶樹還在,這筆收入至少可以持續50年。”在很多農戶眼裡,油茶樹無異於“養老保障金”,成為大家脫貧後幸福生活的希望。

近年來,龍山縣興隆街道白巖洞村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發展茶油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實行村合作社管理。農戶拿土地入股分紅,變為合作社的股民,投產受益後農戶每年的分成比例可達百分之八十,合作社百分之二十,可謂是一年栽種多年收益的“養老信用社”。油茶產業精準扶貧逐步實現從“輸血”走上“造血”之路,實現了長期穩定脫貧增收。

“原來這些山都是荒山,現在全種上了油茶樹,公路也直通山頂的茶油基地,等油茶樹進入盛產期瓜果豐收後就不愁收入了。”白巖洞村村民劉昌勝在自家的油茶地裡滿懷期待。

“油茶是生態效益顯著的生態型樹種,油茶不與糧食爭地,經濟效益高、收益期長,在產業方面基本上兼顧到了短期和長期功效,油茶樹結果前,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可以獲得勞務費用;油茶樹結果後村民又可以通過油茶收成實現長期增收,可謂一舉兩得。”白巖洞村扶貧“第一書記”彭飆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扶貧工作隊、村支兩委帶領全體村民真抓實幹,開墾荒地,引進油茶優良品種,組織技術培訓,進行科學經營管理。目前,白巖洞村集體經濟建設40畝油茶示範基地2個,引導全村種植油茶樹面積1400畝,預計四年後油茶成熟,可實現總產值500萬餘元,純利潤200餘萬元,群眾可獲利160餘萬元,其中輻射貧困戶81戶。

如今,白巖洞村不僅是“白巖洞長官司”歷史文化名村、“三棒鼓”文化之鄉、全國“一村一品”百合產業示範村,還多了一縷油茶香。

【來源:湘西電視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