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讀研時創業,收集了幾千種遊戲和上萬個軟件揣摩,練就深厚功力

大家好。

上期我講述了360創始人周鴻禕,小的時候是一個被魔法棒點中的幸運孩子,從初中時起就深深地迷上了計算機。

而興趣的內在驅動力又是非常巨大的,他在那個電腦並不普及的年代,克服種種限制,以超越常人的熱情學習著計算機知識,成為了專業性的電腦高手。

從小懷揣創業的夢想,在他讀研究生時,再一次讓他覺得刻不容緩,他決定放棄研究生文憑,立刻去創業。

那麼創業如他想象中的完美嗎?接下來我繼續為大家講述吧!

01

第一次創業,他選擇了做反病毒卡,並配了3.5寸軟盤,通過軟硬件結合來實現。當時瑞星在這個領域做得不錯。

他讀研時創業,收集了幾千種遊戲和上萬個軟件揣摩,練就深厚功力

為什麼周鴻禕選擇做硬件殺毒呢?

因為當時他意識到中國用戶都不願意花錢買軟件,而做硬件可以獲得電腦的控制權,防範病毒的技術也易實現。

於是,他拉了兩位同學一起來創業,本以為可以像《硅谷熱》中的年輕人一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當時他遇到的創業艱難無法想象。做反病毒卡,意味著每天要在電腦上調試程序,而當時他們卻連一臺屬於自己的電腦都沒有,可想而知當時的創業有多艱難。

於是他們就通過接私活蹭別人的電腦,邊幹活邊研發自己的產品這樣的辦法,來克服創業的窘境。

但是這樣用電腦測試的時間還遠遠不夠,他們又想方設法的去學校機房蹭電腦,常常蹲守在機房門口,看到有逃課的同學沒來上機,便混進去頂替。

有時他們還偷偷地去蹭一些導師的電腦,在同學們回宿舍睡覺後,一有機會在機房裡用一個通宵。為了不被人發現,他們又在天亮之前翻窗爬牆而出。

在測試反病毒卡時,需要打開機箱插進去,常常狀況百出。遇到電腦長鳴或黑屏讓他們膽戰心驚,要知道這些電腦可不是自己的啊!

終於有一天引來了警察,三人被帶走審訊了。

他們被分開帶進了小黑屋審訊,可是他們也不知道犯了什麼事。來來回回的很多次被警察輪番轟炸後,周鴻褂終於知道原來是學校機房丟失了一批電腦配件,而他們的神出鬼沒引起了最大的懷疑。

在被審訊了兩天後,周鴻禕非常崩潰,便胡亂的承認了,差一點就簽字畫押。

後來他們被釋放後,遭受了周圍異樣的眼光,這給他們帶來很大的陰影,而《王朔文集》這本書治癒了他。

當時沒有電腦用的困境仍然存在,很多人在這個事件後不願意把機房給他們用,但有個機房的兩位管理員伸出了援手。

02

1993年,完成產品研發後,周鴻禕常常跑到深圳電子市場採購集成電路和元器材,回來和同學一個一個的焊接,準備大量生產。

他讀研時創業,收集了幾千種遊戲和上萬個軟件揣摩,練就深厚功力

湊巧的是那時上海剛好要舉辦一個國家級挑戰杯比賽,是關於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的競賽,周鴻禕便拿著這個產品去參賽了,獲得了二等獎。

產品做出來了,怎樣大量生產和尋找銷售渠道,又成了他們迫在眉睫的難題。

那時周鴻禕還很年輕,也沒任何經驗,唯一能想到了就是和同學霸佔了導師的辦公室,在那裡一起動手一個一個地焊接電路板,再一個一個地檢查。

他讀研時創業,收集了幾千種遊戲和上萬個軟件揣摩,練就深厚功力

做完產品,他還要去找人設計外包裝盒並打印。

可是這樣做效率太低了,經同學提醒,他又找了校辦廠代加工包裝。

解決了生產和包裝的問題,那怎麼去銷售呢?

他們採用了很簡單的方法,在學校裡貼海報做廣告,效果還不錯,成功的賣了幾十張。

可是後面發生的狀況出乎意料。

他們的反病毒卡在自己的電腦上沒問題,可是在用戶電腦上卻狀況百出。有軟件衝突的問題,或者不兼容,甚至連開機都開不了。

周鴻禕被用戶罵得灰頭土臉,只得一個一個的去用戶那裡解決問題,這時他才意識到用戶使用產品的環境遠比實驗中的環境複雜,而技術上的自負感也被沉重的打擊了。

03

切身體會了自己做市場的不容易後,他想把這個產品轉讓,當時還幻想著把賣產品的錢,拿去買兩臺最好的筆記本電腦。

頗能折騰的他,又跑到北京去賣產品。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周鴻禕去了瑞星和聯想,那時他還沒有任何的談判技巧,也不會說話,去瑞星三分鐘不到就被趕出來了。而他去聯想,卻又見不到有決策權的高層。

他又混跡於中關村各處,一番兜售無果,甚至還差點被騙。

沒辦法他只好回西安,幾個合夥人一合計,決定自己找銷售渠道,通過代理商去賣。周鴻禕找到校辦廠合作,不得已同意了銷售拿七成的要求,最終賣掉了一兩千張反病毒卡。

這次找銷售渠道,讓他明白了做生意是冷血和無情的,並不像想像中浪漫。

最終第一次創業無疾而終,事實證明硬件殺毒是行不通的,因為不能及時更新。

可是那時周鴻禕太年輕了,又固執又不專注,合夥人還因為利益分配出現了分歧。一個做技術的合夥人覺得技術高於銷售,分配也應該佔比多,後來還因此離開了。

雖然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周鴻禕卻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比如真實世界裡產品面對的複雜環境,怎樣找銷售渠道,怎樣商業談判和團隊管理。

另外,他還接觸到了中國軟件市場的第一線電子市場,還在其中收集了大量的軟件回來自學,大約花了6000元買盜版軟件。

他找到了很多稀有的軟件,收集了幾千種遊戲和上萬張軟件,並且都在電腦上裝一遍看看怎麼回事,學習其中的用戶界面,思考程序員這麼做的思考過程,想象如果自己去做這個軟件會怎麼去做,從而無形之中練就了深厚的功力。

而他花在這些軟件上的大量時間,只是出於興趣自我驅動的,這再次印證了哪有什麼天賦,天才都是一群瘋子,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興趣。

只有當你找到了內心真正的興趣所在,才會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成功,這才是成功的秘訣。

04

第一次創業後失敗後,周鴻禕會甘心嗎?顯然不會,他認為只是一場意外。

1994年,隨著計算機在中國的流行,英文版的界面又成了大眾面臨的問題,這就誕生了各種漢化版的軟件,其中的商機顯而易見。

他讀研時創業,收集了幾千種遊戲和上萬個軟件揣摩,練就深厚功力

當時大家還沒什麼知識產權的意識,周鴻禕研究了當時做的比較好的一家公司推出的平面創意系統,

驚訝的發現就是一款略微修改後的英文軟件的漢化版產品,再加上漂亮的宣傳手冊,然後霸佔為自己的,而這樣的產品又迎合了市場的需要,非常受歡迎。

這樣的模式還不簡單嗎,周鴻禕立刻決定自己也做一套廣告平面創意系統。

於是,他又拉來兩位初中同學合夥創業。

第二次創業會成功嗎?

事與願違,迎接他的依然是華麗麗的失敗,現實遠比他想象的要困難的多。

做過平面設計的應該都知道,平面設計軟件都要一套漂亮的字庫吧,因此他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解決字庫的問題。而那個年代的資源又如此匱乏,他只好找到已經破解一套字庫的師兄,花了3000元買了字庫。

這在1994年,3000元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周鴻禕為了籌錢,把參加創意大賽剛獲得的獎品摩托車賣了,之後就幾乎沒錢了。

產品做好後,他和同學去了老家鄭州推銷,然而並沒有什麼起色,他又瘋狂的招聘了幾十人去全國各地推銷產品。

鄭州還沒站穩腳跟就廣撒網,結果可想而知。

不久,競爭對手也打到鄭州,還踏踏實實的拿下了鄭州的市場。

更糟糕人是內部招聘來的研發人員,發現了這款軟件本質上就是漢化軟件,於是直接把這個軟件拷走改個名字賣了。

後來從他公司出去的很多人,都依葫蘆畫瓢,成立了類似的公司,複製了他的這個創業模式。

更意外的是他還被投資人騙了一臺電腦和一套系統,而當時這個系統是軟件捆綁了掃描儀、打印機,根據配置賣到五至十萬。

在那個年代,這筆錢可算是鉅款了。

第二次創業的失敗對於25歲的周鴻禕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心理考驗。他認識到做軟件要專注,不能投機取巧,要有自己的壁壘。

05

兩次創業都失敗了,這讓他意識到剛出校門就創業並不理智,真實世界裡的血雨腥風也不是一個年輕人能適應的。

在外面摸爬滾打了兩年,周鴻禕不但沒掙到錢,還欠了很多債。身心俱疲後,他決定返回學校,老老實實地去拿那個原本覺得浪費時間的碩士文憑。

他給導師寫了份檢查,寬容的老師原諒了他,讓他不敢相信的是導師還很欣賞他。

他讀研時創業,收集了幾千種遊戲和上萬個軟件揣摩,練就深厚功力

兩次失敗的創業,讓周鴻禕意識到自己只有技術還不行,必須到大公司歷練,學習別人的管理技能,然後才能創業。

因此在師兄的建議下,他去了當時的行業翹楚北大方正。

這年,周鴻禕25歲。

好了,這期就講到這裡吧。從上面內容可以看出周鴻禕的計算機技術非常紮實,因此也就很自負,急於像《硅谷熱》中的年輕人去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

然而現實世界裡的創業並不浪漫,他把創業的坑都踩了一遍。

比如不懂合夥人間的利益分配,不懂如何有效率地大量生產產品,也不懂得如何和人進行商業談判,急於求成不能踏踏實實地做產品等,甚至還被投資人騙。

但是所有的失敗都是成功路上的鋪路石,何況那時的他還很年輕。

那麼他決定去大公司學習管理技能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紮實的計算機技能讓他受到領導的賞識了嗎?

敬請關注我的下一期解讀吧!

更多文章解讀請翻閱我前面文章。

作者|十里桂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