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月薪上萬,你還是被北京摺疊的那群人?收入陷阱何處可逃?

在當下的中國,工薪族正在陷入一種收入的陷阱。

為什麼月薪上萬,你還是被北京摺疊的那群人?收入陷阱何處可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向好,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最近的十幾年來,大多數的行業都是處於一個較為平穩的上升期的,經濟發展比較向好,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常態了。很多人的消費計劃甚至是按照自己收入的增長水平所制定的,甚至有不少人透支了自己未來的收入。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棘輪效應”:所謂“棘輪效應”就是當一個人形成現有的消費水平之後,向上增加非常容易,向下調整卻非常困難。這就如同中國的老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是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L型增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即使是以躺著賺錢聞名於世的銀行業都在不久前爆出了大規模裁員降薪的新聞,當各個行業不景氣形成常態的時候,大部分人的焦慮也就因此產生了。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焦慮在心理學上會產生一種效應,被稱之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由於受到收入水平下降預期,以及各種壓力的影響,在焦慮的環境下,人會不自覺的將自己的行為向著不利的預期發展,最終一些不好的現實也就成真了。

為什麼月薪上萬,你還是被北京摺疊的那群人?收入陷阱何處可逃?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才能夠逃避這個收入陷阱呢?

現實世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無論你是富甲天下的大亨,還是苦苦拼搏的屌絲,大家的時間都是一樣的,都是24小時,這個就是改變自身真正的優勢所在。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一是養成時間成本意識。

在經濟學上最關鍵的一套理論就是時間成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曾經有人說:窮人珍惜金錢,富人珍惜時間。我想說: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時間都是最珍貴的,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淘寶上淘價格低廉的產品,坐幾個小時的車去搶購低價打折的生活物資,不如將這個時間花費在該花費的地方。淘寶上的商品雖多,但是真正優質的商品卻有限,與其在淘寶、京東、亞馬遜等各個平臺上淘所謂的便宜貨,與其花費巨大的時間去海淘便宜的商品,表面上感覺自己佔了便宜,其實是買了最貴的東西,因為你在便宜商品上花費的時間成本是遠超一個普通商品的。

為什麼月薪上萬,你還是被北京摺疊的那群人?收入陷阱何處可逃?

二是培養自我增值意識。

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天生的天才,所有人的能力都是一種不斷培養獲得的過程。很多入職不久的年輕人都在抱怨,自己在公司得不到重視,自己的收入太低,但是有沒有人考慮過,年輕反而是最值錢的資本,因為年輕代表著你擁有遠比他人更多的時間優勢。有一個很經典的段子,對於任何一個行業而言,只要你努力學習了三年那麼你就有機會成為其行業的專業人才,如果你努力學了七年那麼你就有可能成為行業的專家。因此,使用一切可以用的方法提升自己在工作崗位的能力永遠是自我增值的第一步。

如果你不喜歡你的行業,或者你的行業在短時間內增值空間不大,你可以考慮讓自己變成一個斜槓青年,什麼叫斜槓青年呢?就是你在自己的工作之餘,通過自己的愛好,將愛好變成自己的第二職業,這就要求你在自己的工作之餘真正的將自己的愛好培養起來,每個人除了每天工作、吃飯,睡覺的時間之外,還有約4個小時的時間,這四個小時我認為就是一個人的增值時間,通過妥善使用這四個小時,成為一個斜槓青年,或者將自己的愛好發揚光大也不是一件真正的難事。

三是構建金融理財意識。

前面上述兩個建議都是針對避免浪費和增值自己上下功夫,而第三個建議則是建立財商意識。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可以用勞動賺錢之外,更可以用資本賺錢,所謂用資本賺錢的方式除了傳統說的投資實體經濟之外,現在更多的選擇是投資金融業。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沒有金融操盤手的炒股、炒期貨的能力,但是可以考慮通過其他的方式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比如說通過投資基金,對於害怕風險的人可以考慮投資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對於不擔心風險的人可以考慮投資偏股基金、股票型基金,對於固定收益者可以考慮投資定投基金,這些都是一種資產保值增值的手段。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先不求如何賺錢,先讓自己有了金融理財的意識,確保財富不貶值,再說如何通過金融來獲取更多的財富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