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如果劉表與馬騰同時攻擊曹操後方,會有什麼結果?

富元製作


官渡之戰的時候,除了曹操和袁紹,還有幾個比較主要的地方割據勢力。馬騰、韓遂在關中,劉璋在益州,劉表在荊州,孫策在江東,公孫度在遼東向來不參與中原的鬥爭,可以存而不論。

馬騰和韓遂在關中,但名義上關中的最高軍事長官是鍾繇。而且,關中的局勢此時仍然處在混亂之中,並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從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廝殺。鍾繇是漢朝的司隸校尉,一直是服從漢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官渡之戰時,鍾繇給曹操送了兩千匹戰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馬騰此時也是服從朝廷的,並且,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派馬超率領一小支部隊,跟隨曹操參加了官渡之戰。

劉璋此時和張魯已經鬧僵,和劉表也關係很糟糕。早在劉焉時期,劉表就向朝廷揭發劉焉在益州私造車輦之類御用物品,有不臣之心。之後,益州發生了甘寧等人的叛亂,劉表表示支持。甘寧被劉璋擊敗後,逃入荊州。劉璋繼位後,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趙韙率軍進攻劉表,只是趙韙在前線突然回師成都,進攻劉璋,才就此作罷了。官渡之戰時,劉璋曾派了三百老弱殘兵從徵,以示對朝廷恭順。

孫策此時已經平定江東,曹操在消滅呂布和袁術之後,也已經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區,兩家是正面接觸的。但孫策此時的計劃並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著溯江而上,與劉表爭奪荊州,給他父親孫堅報仇。更重要的是,此時江東新定,人心不穩,江東地方豪強並未完全接受孫氏,中原流寓人士此時對孫氏也持觀望態度,孫氏能不能站穩腳跟還很難說。所以,孫策臨死前曾叮囑張昭,如果在江東站不住腳,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術稱帝之後,孫策就與曹操結盟,要一起討伐袁術,曹操也以朝廷的名義,拜孫策為破虜將軍。袁術滅亡後,孫策想讓曹操表薦他為大司馬,曹操不同意,雙方關係轉而惡化,但還沒有完全破裂,依然維持著表面上的同盟關係。官渡之戰時,曹操以朝廷名義徵召此時被孫策囚禁的王朗,以及已經頭像了孫策的華歆,孫策也都送給了曹操。

長江以南地區,從表面上看,劉表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紹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脅曹操的勢力。而且,當時劉表還佔據著襄樊,最前線的新野已經在南陽盆地之中,離宛城不遠。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就一直很擔心劉表會突襲許都。但荀彧等人認為,劉表沒什麼進取心,不會這麼做,讓曹操放心大膽的與袁紹進行戰略決戰,不要過分擔心劉表會和袁紹夾攻曹操。

因為劉表當時和曹操的地盤直接接觸,加之劉表左右的劉璋和孫策都與劉表為敵,所以劉表此時與袁紹是同盟關係,共同對抗曹操。同時,劉表還要隨時準備應付孫策和劉璋的進攻,尤其是孫策一直試圖進攻黃祖,劉表也要隨時準備支援黃祖。此外,這段時期還發生了長沙的張羨叛亂,一直在和劉表打仗,還沒有完全平定。所以,劉備投奔劉表後,曾建議偷襲許昌,但劉表並未採納這個意見。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術稱帝之後,孫策就與曹操結盟,要一起討伐袁術,曹操也以朝廷的名義,拜孫策為破虜將軍。袁術滅亡後,孫策想讓曹操表薦他為大司馬,曹操不同意,雙方關係轉而惡化,但還沒有完全破裂,依然維持著表面上的同盟關係。官渡之戰時,曹操以朝廷名義徵召此時被孫策囚禁的王朗,以及已經頭像了孫策的華歆,孫策也都送給了曹操。

長江以南地區,從表面上看,劉表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紹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脅曹操的勢力。而且,當時劉表還佔據著襄樊,最前線的新野已經在南陽盆地之中,離宛城不遠。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就一直很擔心劉表會突襲許都。但荀彧等人認為,劉表沒什麼進取心,不會這麼做,讓曹操放心大膽的與袁紹進行戰略決戰,不要過分擔心劉表會和袁紹夾攻曹操。

因為劉表當時和曹操的地盤直接接觸,加之劉表左右的劉璋和孫策都與劉表為敵,所以劉表此時與袁紹是同盟關係,共同對抗曹操。同時,劉表還要隨時準備應付孫策和劉璋的進攻,尤其是孫策一直試圖進攻黃祖,劉表也要隨時準備支援黃祖。此外,這段時期還發生了長沙的張羨叛亂,一直在和劉表打仗,還沒有完全平定。所以,劉備投奔劉表後,曾建議偷襲許昌,但劉表並未採納這個意見。


成功始於勤奮9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自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何進被殺、董卓亂政到地方割據、軍閥混戰的時期,原本並不起眼、勢力並不強大的曹操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政治勢力。

雖然北方的袁紹在當時佔據了青州、冀州、幽州、幷州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但其實身在中原腹地的曹操勢力並不比袁紹差多少,曹操也佔據了兗州、徐州、豫州、司隸州等中原四州,同時曹操還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的優勢曹操並不比袁紹差,只是因為袁紹所盤踞的河北四州是人口大州,人口決定了實力,所以袁紹的實力在當時強過多年戰亂地處中原的曹操。

曹操與袁紹

當袁紹與曹操分別消滅各自的對手後,他們之間遲早會面臨一場爭霸北方霸權的戰爭,這就是官渡之戰,事實上,引發官渡之戰的起因還是曹操首先發動的,因為曹操在滅亡呂布後,緊接著對同情呂布的河內太守張揚動手, 而張揚的地盤又在黃河以北,曹操吞併了張揚河內郡的地盤,將勢力首次擴充到黃河以北,袁紹感到威脅,於是出兵攻打曹操,繼而引發官渡之戰。

曹操所處的地盤處於整個華夏的最中間位置,到公元199年初,曹操消滅了呂布之後,整個中原地區都處於曹操的控制範圍之內,曹操的北邊是袁紹以及河北四州,曹操的東南邊是孫策所在的江東,曹操的正南邊是荊州劉表,曹操的西南邊是益州劉璋,曹操的西邊通過函谷關就是盤踞在關中的馬超、韓遂等十部軍閥,這便是官渡之戰發生前的地理形勢。

官渡之戰時天下局勢

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如果曹操要與袁紹沿著黃河兩岸打官渡之戰的話,一定要把主要軍事力量陳兵在黃河南邊,同時也需要保證自己後方的絕對安全,曹操當時的後方是漢獻帝所在許都,在當時屬於豫州的潁川郡,這裡是荀彧、陳群、鍾繇等世家大族的家鄉,同時也是曹操最核心的後方基地。

曹操可是著名的政治家與軍事家,當他吞併張揚的戰爭開始後,就進行了多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為了在許都部署重兵防守,二是與除袁紹之外的所有周邊勢力搞好政治關係,因為曹操不可能兩線作戰,與袁紹為敵的同時,就得和其他勢力友好。

那麼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後進行了哪些部署呢?

曹操

1、與孫策實行政治聯姻。

曹操為了拉攏孫策,把自己親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兒子曹彰娶了孫策的堂兄孫賁的女兒,雙方結成政治聯姻,同時曹操還讓手下推薦孫策的弟弟孫權為茂才,還徵召孫策的弟弟孫權和孫翊到許都做官,盡一切政治手段拉攏孫策,使其在官渡之戰發生時不要攻擊自己,或者保持中立,曹操就達到了目的。

2、招降張繡。

從某種意義上說,張繡是劉表的僱傭軍,劉表出錢出糧,拉攏張繡,張繡出人出力,為劉表鎮守北境,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投靠曹操,曹操甚至放棄殺子之仇,也厚待了張繡,並與張繡結成兒女親家,給予厚待,因為曹操需要在官渡之戰這個節骨眼上拉攏一切可以聯合的勢力,最大限度地減少被兩線攻擊的機會。

3、驅逐劉備。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對峙的時候,劉備趁機用曹操給他的兵襲擊了曹操的徐州城,並佔領徐州,對外聯合袁紹,對內抵抗曹操,劉備以為曹操在官渡前線與袁紹對峙,沒有機會來攻打他,結果曹操出其不意親自率軍攻打徐州,打敗了劉備,俘虜了關羽,劉備逃離並投靠袁紹。

劉備

4、令關中軍閥馬騰、韓遂派出一個兒子到許都當人質。

公元199年,曹操任命鍾繇為司隸校尉,持節到長安都督關中歸屬曹操的各路人馬,鍾繇寫信給關中最強的兩大軍閥頭目馬騰和韓遂,建議他們各自派出一個兒子到許都的朝廷當人質,馬騰、韓遂都同意了,現在已經不知道鍾繇用了什麼方法讓馬騰、韓遂遣子為質,但肯定是恩威並濟、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

等曹操處理好了這些事,官渡之戰也就拉開了帷幕,事實上,曹操為了打官渡之戰在暗中做了很多準備,主要的準備就是以上四項,同時曹操在控制區的各個關鍵位置部署兵力,以曹操佔據中原四州的強大實力和擊敗並收編百萬黃巾軍的巨大勝利,手下的軍隊人數至少不會低於10萬人,但是在官渡前線,曹操頂多也就派出了3~4萬軍隊,那麼曹操其他軍隊在哪裡?

劉表

曹操在官渡前線的軍隊主要沿著黃河南岸分佈,人數大概是3~4萬人,除此之外,曹操還有三大軍區和一個核心地區部署了重兵,三大軍區是:一是關中軍區,由鍾繇負責。二是宛城前線,由曹仁負責,三是徐州前線,廣陵郡由陳登負責,核心地區就是漢獻帝所在的許都,曹操剩下的5~6萬軍隊就分別駐守在這四個地區,以防備隨時來襲的敵人。

比如官渡之戰期間,劉備就帶著一支軍隊從北方跑到汝南聯合當地黃巾軍首領劉闢一起攻打曹操的地盤,但被曹仁擊敗,此外還有孫策曾經兩次派人攻打陳登,其中一次主將是孫權,但兩次都被陳登擊敗。

所以說,曹操為打贏官渡之戰,其實已經做好了萬全之策,就算是有敵人突然襲擊曹操的後方,曹操手下的將領和軍隊也是有時間阻止的,就算是劉表和馬騰攻打曹操的後方,同樣無法對曹操形成威脅,這是為什麼呢?

馬騰

馬騰所在的地方是長安以西的地區,想攻打曹操的地盤,首先得過了司隸校尉鍾繇這一關,就算馬騰過了鍾繇,等待馬騰的還有曹操的關東軍團,而且路途遙遠,不是短時間就能攻下的,況且馬騰還有一個兒子在曹操手裡當人質,馬騰寧願給兒子當人質,就已經說明了馬騰不想與曹操為敵,所以馬騰沒有威脅。

而當時的荊州牧劉表正與交州牧張津發動戰爭,交州就是現在兩廣地區,劉表的荊州南邊與交州的北邊是交界的,劉表在與張津發動戰爭的同時,是不可能再與曹操交戰的,那就是兩線作戰了,劉表還沒有這個實力兩線作戰,那絕對是慘敗,所以劉表也不敢襲擊曹操,況且劉備這個時候已經襲擊過了,也沒有佔到任何便宜,所以劉表沒有威脅。

所以,就算馬騰與劉表襲擊曹操後方,也不可能佔到什麼便宜,也無法攻下曹操的後方重要許都,最多就是折騰一陣,然後撤退,無功而返,這就是結果。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曹操三面受敵,必死無疑!

劉表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之一,是割據一方的大軍閥。劉表佔據著富庶的荊州,人才濟濟,兵精糧足。

但是!劉表年紀大了。早年劉表也是一位意氣風發的梟雄,曾單騎入荊州,單槍匹馬就拿下了混亂複雜的荊州,打下了偌大的家業。當天下大亂時,劉表年事已高,多年的安逸生活已經消磨了他的銳氣,他已經沒有爭奪天下的豪情和雄心,只想安享晚年,由豺狼變成了守成之犬。

而西涼馬騰性格溫和,憨厚老實,又沒有謀略。對抗強敵時過於優柔寡斷,因此沒有在曹操對抗袁紹時攻其後方,而是選擇坐山觀虎鬥。

曹操對各方勢力的情況是很清晰的,知道袁紹勢力遲早與自己遲早有一戰,也知道各方勢力不會參戰,這才有了後來的官渡之戰。在官渡之戰打響之前,雙方勢力早就做好部署,該拉攏的拉攏,該消滅的消滅。

劉表當時和曹操的地盤直接接觸,加之劉表左右的劉璋和孫策都與劉表為敵。同時,劉表還要隨時準備應付孫策和劉璋的進攻,尤其是孫策一直試圖進攻黃祖,劉表也要隨時準備支援黃祖。此外,這段時期還發生了長沙的張羨叛亂,一直在和劉表打仗,還沒有完全平定。所以,劉備投奔劉表後,曾建議偷襲許昌,但劉表並未採納這個意見。

在官渡之戰前的西涼、關中,仍是十幾股諸侯割據的局面,其中以馬騰、韓遂勢力最強。由此,韓遂和馬騰想要出兵中原的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需要說服這十幾股諸侯。

綜上,如果馬騰或者劉表當時從後方襲擊許都,曹操勢必前後受敵,必敗無疑!

但是,袁紹當時虎踞四州,實力遠大於曹操,劉表與馬騰為什麼要聯合強者去打敗弱者呢?唇亡齒寒的道理涼州人或荊州人應該會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