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商務扶貧優勢 做好產銷對接

產銷對接問題一直是農產品順暢上行的“攔路虎”,也是扶貧的難點。近日,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的《關於切實做好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應對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優先安排湖北省以及貧困地區,尤其是尚未摘帽和有返貧風險的國家級貧困縣的滯銷農畜牧產品銷售。《通知》還要求,各地抓緊建立農產品滯銷應對長效機制,做好預測預警和應急防控,組織產銷對接活動,開展電商助農行動;積極為貧困戶提供相關專業服務,推動帶貧生產主體與瞭解市場需求的採購商建立長期聯繫。

電商顯身手

作為農產品B2B電商平臺,惠農網充分發揮平臺優勢,為產銷對接促扶貧助力。據瞭解,截至3月22日,惠農網APP線上累計撮合產銷對接超323萬次,達成交易總訂單66.26萬筆,帶動近3000個農產品品種的緊急銷售。

惠農網CEO申斌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農產品的產銷對接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產銷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農產品“賣難”;二是地方農業產業的電商化發展是否充分、相關配套是否完善,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出村”速度。

申斌分析,有的地區農產品屬於非標品,若短時間內通過電商平臺實現上行,可能比較困難;有的地區供應鏈建設薄弱,農產品上行過程中存在物流、冷鏈等配套跟不上的情況,可能導致農產品有人買,但是貨運不出去;此外,在當下電商助農、直播助農等熱點活動的拉動下,有些產區在短期內訂單突然增加,這給當地供應鏈也帶來比較大的挑戰。

“相比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農產品‘出村’會更快一些。”申斌說,2月27日,惠農網和騰訊微視共同發起“助力貧困戶公益行動”,由惠農網微視號“惠農尋果師”推出湖南新寧縣委副書記李榮衛“帶貨”短視頻,上線兩天播放量突破200萬,賣出了約125噸崀山臍橙。“這一‘戰績’也與當地有較好的農產品分不開。”

據瞭解,針對瀘溪椪柑、崀山臍橙、麻陽冰糖橙等產區相對集中的農產品,惠農網還派出代賣和品控團隊駐紮產地,通過市場代賣、整車直採、一件代發等形式緊急銷售,同時在惠農網APP設置採購專區,組織平臺採購商集中開展線上產銷對接會;同時,緊急對接包括天貓、淘寶、京東、利農商場、蘇打優選等在內的20餘家下游電商平臺線上走貨。截至3月22日,惠農網已累計助銷瀘溪椪柑203.575噸、崀山臍橙1043.25噸、麻陽冰糖橙245.347噸。

為抗疫助農,惠農網還通過線上搭建湖北農產品銷售專場、線下進行實地幫扶等方式開展了一系列的“援鄂行動”,助力解決湖北農產品“賣難”問題,加快湖北農業產業復工復產。4月3日-12日,惠農網湖北農產品線上累計成交訂單超11070筆,總交易量近680噸。

找準關鍵點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實現農產品上行的穩定供給,就需要建立電商平臺和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開展“三品一標”認證,並培育和完善貫穿生產、流通和銷售全流程的數字化供應鏈,制定農產品的標準、分級分揀、品控、溯源和物流方案,提升農產品商品化水平和供應鏈的管理能力。與此同時,還可加大直播電商銷售滯銷農產品的力度。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建議,一方面,應加快以互聯網技術賦能農業生產銷售的步伐,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應著力打造農業智慧供應鏈,推動供應鏈上下游各方的緊密銜接;此外,要加強人才引進與培訓,增進國際交流,同時還應加強法律體系建設,增強合同管理風險意識,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

在申斌看來,農產品主產區要實現穩定的供應輸出,就要進一步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改變以往單一的等待採購商上門的被動局面。如可以通過搭建或入駐線上產銷對接平臺加大產銷對接和交易撮合,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逐漸形成緊密、長期、穩定的產銷銜接機制。另外,可以通過政府牽頭、企業主導等形式,積極整合資源,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從原產地去培育相關產業,並通過人才培養、品牌打造、產業配套等強壯地方產業鏈,增強市場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