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通遼雲賞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燕歸來。

小燕子這個報春的使者,一直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燕子最願意接近人類,人類最愛護這種益鳥。"離洋舍島伴春歸,捕食織柳銜泥剪雨飛。不傍豪門親百姓,呢喃蜜語倆依偎"。奈曼旗退休老師高振清老人以抱病之軀,撰寫了燕子的簡單分類、生活習性及傳說中燕子報恩的故事,附帶陶振剛老師拍攝的燕子圖,讓我們一起“雲賞春燕”吧。

燕子,鳥類的一科,翅膀尖而長,尾巴分開像剪刀,捕食昆蟲,對農作物有益。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是益鳥,也是典型的遷徙鳥。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燕子,分為家燕子、山燕子、土燕子、海燕子。它們種類不同,生活習性與做巢也各有區別。

家燕子蓋房子(做巢)特別講究,春天來到北方,“夫妻”二人,首先選好房址,一旦定了下來,兩隻燕子不停歇銜泥造房,每叼一口泥,總是把泥與泥銜接好,不留縫隙,有的大窩半尺多長,留有兩個口,一口泥一個圓點兒,真像是鑲嵌的琉璃瓦,好看極了。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山燕子造房簡單得很,叼來些草泥,毛手毛腳就蓋完了。酷似個淺碟,依物建成,除了有底外,上邊四周全敞著。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土燕子的“房子”更簡單,得過且過在沙坡上,鑽個洞,即是它們的巢了。

家燕子孵化後,燕子夫婦經常把“燕寶寶”的糞便叼出去,扔到很遠的地方。而山燕子就不講究了,“山燕子寶寶”屁股一轉,就地解決。一見滿地糞便,不用抬頭,就知道上邊住著山燕子。

家燕子、山燕子、土燕子,雖習性不同,在捕食害蟲上是一致的,在捕蟲保糧做出了相同的貢獻,因此農民朋友普遍喜歡燕子。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有個《燕子報恩》的傳說。古時候,燕山村有個叫趙新善的夫婦倆,膝下一子,以種地為生。

趙新善住著三間土房子,樑上及房簷間,一共住著十八窩燕子,他把這些燕子當作尊貴的客人,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護它們。敞著門窗,生怕燕子進出不方便。

一年夏天的中午,趙新善幹活回家,老遠就看見幾個頑童,拿根長竿子捅燕窩。他加快了腳步,快到房前時,一隻小燕子“吧嗒”掉在了地上,一個頑童剛想去拿,新善老人大聲斥喝:“不許動它!”幾個頑童撒腿便跑得無影無蹤。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這時,趙新善走向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隻乳燕,左看右看,仔細觀察傷情,見有一條小腿被摔斷了。他連忙走進屋裡,找一條紅布條和線,包紮好小燕子,他讓兒子把燕窩的窟窿修補好,捉來飛蟲餵養它,一天、兩天,一連十幾天過去了,小燕子的腿好了,才把它放回窩裡。

來趙新善家裡定居的燕子時間長的有20多年的,短的也有10多年,燕子繁殖燕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

說來也真怪,一年秋天,北方莊稼都進場了,燕子要南下時,它們的長輩率領著子孫,數以萬計,幾分鐘的工夫,全都落在趙新善的房上,把三間房頂遮蓋得嚴嚴實實,呢喃了一陣子,便整隊南下了。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翌年早春,數以萬計的燕子從南方向北方急馳,每隻燕子的嘴裡,都叼著一粒谷種,像排隊似的,有秩序地把種籽吐在趙新善的窗臺上,堆積在一起,足有一斤多。老人連忙把谷種收起來,適時種在地裡,秋後穀穗尺把長,他把打下來的一石多穀子,碾成米後,放在米囤裡,一連吃了幾年後,囤裡的米還是那些,幹吃不少。看著屋裡屋外的燕子,趙新善老人明白了一切。趙家常拿出一些米,接濟左鄰右舍斷炊的鄉親們。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新善老人保護燕子有好報,囤裡的米幹吃不少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村裡有個叫李尖頭的人,把自家房樑上燕窩裡的小燕子,抓出一隻,“嘎巴”一聲把燕子的小腿撅斷了,然後,用紅布條包紮好,打飛蟲餵養它,腿好後放進窩裡。第二年春天,李尖頭開著窗戶吃飯,飛進一大群燕子,啪嚓啪嚓……每隻燕子朝他碗裡、盆裡拉泡稀屎,然後,飛走了。

李尖頭望著桌上、碗、盆,滿是燕子的糞便,一陣噁心,嘔吐不止。兩眼直勾勾,半晌,喃喃自語道:“報應報應”!

水邊畫榭燕新歸!童話傳說帶您雲賞春

撰文|高振清

攝影|陶振剛

編輯|任志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