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保險產品,為什麼很少更改健康告知?

大公司的保險產品,為什麼很少更改健康告知?

有朋友問我,經常看到中小型的保險公司調整健康告知,而大公司的保險產品,為什麼很少更改健康告知呢?

請容許我先稍微扯遠點。

如果你有認真看保險合同,會在第一頁就看到這樣的說明,大意是,“保險合同的構成,一般包括保險條款、投保單、健康告知等。”

在保險產品正式銷售前,保險公司必須將該產品的保險條款,報送銀保監會進行備案,統一監管。同時還要報備的,也包括該產品的保險費率。

但是,保險條款的報備需要時間。這不便多說,但大家應該能理解。另外,監管機構肯定不會喜歡保險條款變來變去。所以,我們很少看到保險產品的責任條款有什麼變化。如果你發現保險條款變了,很大可能,是換了個新產品,名字相似罷了,比如加個2019什麼的。

既然保險條款不好變,投保單可變因素和帶來的影響有限,那麼如果需要一定要變,就只好變健康告知了。

健康告知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對單個投保人來說,健康告知是保險公司對被保人進行風險評估,來決定是否承保或者如何承保的一個方式。對於整個保險產品來說,則是保險公司控制風險和決策經營的工具。

是的,健康告知以及配套的核保體系,對保險公司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微妙。做得好可能直接帶來保單銷售的迅猛增長,以及該產品的良性發展。做的不好,要麼遏制了保單的銷售,要麼形成難以控制的風險。

反過來說,保險公司也會根據產品的銷售需求和風險情況,積極主動的來調整健康告知以及配套的核保標準。

特別是,很多中小型保險公司,在發展前期,為了擴大業務規模,多收保費,往往一開始會採用比較寬鬆的健康告知,吸引大家投保。這就必然會增加更多的帶病投保的保單數量。一單兩單也就算了,畢竟再小的保險公司也都至少幾個億的註冊資本,坑得住。但在信息流動極快的今天,放開投保政策,短時間內就會湧入很大數量這樣的保單,如果不及時調整,甚至影響到保險公司的經營安全。

怎麼辦呢,改健告唄。健康告知趨嚴一點,保單銷售就下降了一些,然後又想多收保單,怎麼辦呢?再把健告改寬鬆一點唄。所以你就會看到,很多保險公司經常性的調整健康告知。

這裡延展出來一個小問題,可以一起思考一下。保險公司想多收保費,為什麼不直接提高費率呢?

答案前面提到過,保險產品的費率,在正式銷售前就要報送監管備案,不是想改就能改的。這是政策角度。從市場角度來看,想做大銷售規模,無論什麼行業,提高價格這條路,也基本上走不通。

這也是為什麼中小型保險公司開發出來的產品,費率一般情況下會對消費者比較友好的原因。也就是說,在市場壓力下,這些公司在報送監管時,就定下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費率。

不這樣做還真不行,市場不答應,監管也不會答應。你知道嗎,如果一年少於100萬保費,或者少於5000份保單,監管會要求保險產品停售下架的。

無論為了發展還是生存(不至於停售),保險產品就必然有多賣保費的需求。既然費率是固定的,沒辦法降價促銷,那就只好動健康告知,放寬投保條件了。

監管加市場,保險公司也不好過的。很多人以為保險公司都很賺錢,事實上,很多新成立的中小型保險公司,都要連續虧很多年才可能盈利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公司極少調整健康告知呢?

確實,大公司出的保險產品的健康告知,相對就穩定很多。幾個原因:一來大公司一般經營了很長時間了,在精算、核保、理賠等方面,都有了足夠豐富的經驗,不會走彎路,一上來就穩準狠;二來,大公司一般有強大的營銷員隊伍,或者成熟的中介合作渠道(雖然我們有時候會吐槽營銷員和中介的銷售方式不太友好),基本上什麼產品丟出來都有大體量的保單銷售,完美應對大數法則,達到監管要求那就是小菜一碟了;三來呢,大公司都有非常成本和產出模型,產品價格一般定的夠高,相對來說是很賺錢的,沒什麼經營壓力,所以也沒必要動來動去。不過,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大概率就會顯得比較貴。

這下你能理解了吧?

從我們消費者的角度總結一下:中小保險公司的產品,要麼保費便宜,要麼投保條件寬鬆,但喜歡調整,需要我們多加留意,瞅準機會。大公司的產品,保費貴,投保條件比較嚴格,但不怎麼調整。看你喜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